巫伊结盟?/利亮时教授
日前雪兰莪州的斯里斯迪亚(Seri Setia)州议席补选,巫统投桃报李,礼让伊斯兰党(简称伊党)的情况下,再次合作以一对一的战略去挑战希望联盟(简称希盟)。巫统和伊党的合作是否奏效?
从这次两个阵营候选人的得票率来看,巫伊两党的合作,确实让部分马来人票转向,从而拉低希盟候选人的支持率,即从5月9日的66.6%,下降至9月补选的58.2%,跌幅是8%。雪州是希盟的堡垒州,希盟看到这次的补选,应该有所警惕和防范。
这次补选的结果,显然为巫统与伊党的合作奠定了基础。9月16日,巫伊两党若趁势宣布结盟,国阵内的马华公会与印度国大党将不知何去何从。
固然有人认为巫伊的合作是无法取得中央政权,因为东马两州不会支持。笔者认为未必,巫伊结盟,若能带动沙巴的政治风向,再加上砂拉越的政党是以本州利益为优先,在此情况下,若巫伊合作,在下届大选在马来半岛拿下超过半数的议席,东马两州自然会有所呼应,就如同希盟这次能够执政,也是因为在半岛击败国阵的巫统、马华与印度国大党,再加上马哈迪在沙巴的布局成功,才能让砂拉越的多个政党退出国阵。
无视两个毫无战力盟党
政治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长久的朋友,有的是共同利益。巫统现在的如意算盘是与伊党合作,争取马来票回流,只要在下届大选前能获两成马来人的转向,希盟就可能失去政权。目前的巫统专注与伊党的合作,根本无视两个毫无战力的盟党。
巫统从以前的中庸路线逐步走向族群主义路线,其始于敦拉萨,如今在失去政权更趋明显。从国家未来的发展来看,这是十分不健康的,因为这股力量若控制不好的话,可能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巫统在未来的政治道路上,应该思考清楚。以目前保守派领航的团队中,我们几乎看不到亮点,而保守派如果没有吸纳少壮派的话,最终将会让巫统走向一个难以预测的未来。
国家的主旋律如果不是推动经济,而是被族群主义所纠缠,我们也很难期待“明天会更好”。
(作者为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民主行动党须革新/利亮时教授

民主行动党在2008年开始,就已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在野党,其从州资源到中央资源的累积,让该党逐步壮大。
该党的基本盘主要来自华社,而在林冠英担任财政部长期间,面对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其行事作风其实跟昔日马华的部长没有太大的差异。
作为华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是要华人部长去冲撞体制,而是要适当的维持我们基本的权益。华社对林冠英担任财政部长期间的作为,确实有些怨言的。
笔者认为,行动党中委选举有必要调整。林氏领导已历经两代,党绝对不亏欠林家,尤其林家第二代两人都曾出任中央和州的政府要职。
作为一个民主的社会,民主行动党有革新的必要,并朝向多元政党路线发展,这方能在族群议题上与伊斯兰党较量,致力实践“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理念。
须摆脱华基政党形象
行动党如果成功摆脱华基政党的形象,渐进式推动“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慢慢让更多马来人接受,这样不但能够壮大行动党,也会推动国家向上发展。
这次的党选,党主席和秘书长,应该由不同种族的党领导人来担任,让党的华人色彩淡化。
如果要实践“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理念,华人政党和社会,不要在意本身族群占有多少位部长,而是让贤者能够为民服务,把国家带往一个美好的未来。
民主行动党走到今天,其路线有必要调整,而林冠英亦有心理准备退居幕后,或者再担任一届国会议员后就引退。
权力和政治资源,确实会让人有点舍不得,然而作为有智慧的政治人物必须知所进退,为自己留下身后的好名声。林吉祥和林冠英都在民主行动党发展的某个阶段,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他们父子在党已经青史留名,没有眷恋的必要。
勿沦为马华2.0
这次党选不管谁当选,该党党如果要继续在希盟的执政道路上作出贡献,其不能只靠华人选票的支持,而必须获得更多印度人选票,并逐渐得到马来选民的认可与支持。
民主行动党如果没有革新的决心,其很有可能成为马华第二,最终可能也会被各族群的选民所唾弃,因此改革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