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应不只是靠吓/周福春

中国不愿看到的事,正在南中国海发生。火力强大的美军航空母舰“斯坦尼斯号”(USS John C.Stennis)战斗群已完成结集驶入南中国海,料将对从未被任何国家提出或质疑的南海“自由航行”,对中国给予最强警告。

除了美国航母,其数艘驱逐舰和巡洋舰也由西太平洋转向这纷争海域,两美军第七舰队指挥舰“蓝岭号”,也航向菲律宾军港。



此外,南海深处到底已藏着多少艘美国核潜艇,迄今没人知晓;不过日本隐身性极强的苍龙级潜艇,将连同2艘日本自卫队护卫舰,于本月中启航前往菲律宾北部海域。

联军阵容充满硝烟味

这么夸张的联军阵容,已不是在秀肌肉,似乎是充满硝烟味的海战军力结集。

中国则再提醒美方勿错判形式,甚至不要忘了越战及韓战的教训。与此同时,还传达了“不怕一战”的决心。

美、日,甚至印度,並不是南海六个主权申索方,却強势挥起指挥棒企图反客为主,其最终目的实是剑指中国。



南海纷争是美国围堵中国的其中一个平台,菲越等只是被利用的棋子,美日主要是看准处于下风的中国海战能力,才会在此时出手。美日可能在沙盘推演后认为可轻易在南海冲突中,“收拾”没有经历现代海战的解放军。

当年发生台海危机时,美国被指靠着航母吓退中国。只不过,这次,应不是靠吓的。我指的是中国。

东风系列小有成绩

在台海危机之后,中国吸取教训致力研发东风系列的航母杀手,目前已小有成绩,虽未经实战,但军事专家指其对战舰的杀伤力不容轻忽。

当东风遇到已有一百年历史的航母战斗工具,会有何结果?这里没有答案,因为东风未对准美航母,美航母也一样未领教过东风。只不过,如果美日一日不收手,南海难逃局部冲突。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