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应对骚动,治本非标/胡逸山博士

上周本地发生因为庙宇拆迁争议而引发的几近暴乱的(互)打、砸(商场橱窗)与烧(车)事件(“抢”则据报没有发生),不过很快平息下来。

一些议论以及坊间普遍认为,这起事件主要是由种族与宗教情绪所引起,是本地近年来种族与宗教对立日益严重的一个表征。而我国首相马哈迪医生针对此事发表文告时则指出,虽然这起事件与庙宇拆迁有关,但并不牵涉种族或宗教课题。



我较倾向于马哈迪医生的看法,但并非因为他是当朝的首相所以他的意见就当然比较有权威、有“份量”。而是依循我在本栏以及其他媒体平台上曾多次表示,无论是在本地、本区域抑或更为广大的世界许多角落,许多从表象上看起来是涉及种族或宗教分歧的课题或事件,追根究底也还是有其社会经济层面为主要起因的。

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无论在质或量方面皆有了广大的增长与蜕变。

社会底层抱团取暖

然而这些突飞猛进的经济增长的其中一个严重代价,则是各国社会上既得利益的精英阶级与一无所有的几近无产阶级之间,或谓贫富之间的鸿沟不断拉大,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造成社会上的巨大不稳定。在社会经济上相对滞后的群体,因为社会流动性不高,难以获得机遇来攀爬社会阶梯迈入“成功人士”或社会精英的一群,而被固化为劳动付出多但相应收获少的社会底层,在心有不甘而又无力改变自身或家庭际遇之下,当然会与其他遭遇相似际遇者们抱团取暖。而抱这种“团”当然也必须有一个共同的身分认同。这种身分可以是种族、可以是宗教、可以是更广义的“文化”,也可以是更为贴身的社会经济困境。



但重要的是,这种共同的身分认同只是一个表象、一个“标”,而其底下还有需要认真治理的、关系到社会经济发展的“本”。

就如在本地,以前乡区多为园丘或村落,工人或村民们基于各自的宗教信仰需要,多会在聚居处就地建造一些宗教膜拜场所。这些场所除了提供一定的精神寄托外,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为他们各自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他们身分认同的重要象征。随着本地经济从农业为主轴逐渐转化为工业化挂帅,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肆城市化后,这些工人或村民的生涯也发生重大变化。他们之前的工作或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已然被这所谓“现代”的社会所排挤了,但他们一时之间又难以在这“现代”社会里找到有尊严的立足之地,所以当然趋向于抱团取暖,而许多时候宗教膜拜场所也就成为这些“团”或群体的重要象征了。

触动身分认同底线

而当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牵涉到这些宗教膜拜场所的拆迁,无形中这就触动了这些群体系以身分认同的心里底线了,再加上他们平日所亲身经历的各种贫富悬殊的不公,那么过激的反应,如上述的打砸烧等,就成为他们在极为无助的处境下的一个宣泄的管道了。

在这里不是要把这些打砸烧的暴行合法化或合理化,而是尝试寻找更深一层的社会经济起因。前些年在美国所发生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以至当下在巴黎街头所发生的暴动,虽然少了宗教或种族的外衣包饰,但与本地上述暴力事件,也还是有其主要是牵涉到无力改变贫富悬殊的起因的。而较为长治久安的解决方案,也还是要正面应对这些社会经济层次的本,而不只是归咎于种族宗教的标。(作者为新加坡国际事务学会高级研究学者)

反应

 

要闻

前朝发起白礁岛主权案调查 安华否认报复敦马

(布城13日讯)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强调,白礁、中岩礁和南礁主权案的皇家调查委员会调查报告,并非对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展开的报复行动。

他指出,在野党不应该在这项课题上玩弄话术,将调查报告形容为“报复”行动。

“根本不存在(报复的问题)。负责审查该课题的特工队是在我任相之前成立的。当时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担任首相,他的部长是拿督斯里韩沙再努丁和拿督斯里达基尤丁。

“(审查特工队)的报告结果更严重,所以别炒作(报复论)。”

他今天在布城11区国民宗教中学的达鲁乌仑祈祷所行周五聚礼后,这样回应。

安华强调,皇委会是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

“这可是领土问题,怎么可以这样?有哪个国家允许这么轻易地(把领土)让出去?”

询及会否就皇委会的白礁主权案报告结果对付马哈迪,安华说:“我不会给出任何建议,交由总检察长定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