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应遏制餐饮小贩牟暴利/南洋社论

百物天天在喊涨,家电月中又要涨价10%。马来西亚家电商公会发布的消息,肯定令普通消费人吃不消。

7月份,家电价格才调涨了9至15%,时隔不到一个月再度上调,理由是马币疲弱、原材料上涨所造成的成本压力。

近几月来,国内物价喊涨之声彼落此起,肉鸡、鸡蛋、食油、面粉等等几乎无一不涨。物价腾涨是国际大课题,俄乌战争引发的制裁行动,造成全球能源短缺、粮食供应不足,连锁的反应严重冲击全球各国,马来西亚当然也不例外。

政府为了抑制物价的不断上涨,成立以通讯及多媒体部长安努亚慕沙为首的抗通胀特工队,采取措施稳定物价。

特工队成立至今,提出的建议很多,也采取了一些行动,人民百姓的生活压力似乎并未有纾缓,物价还是一样的贵,生活还是一样的苦。

这个特别工作小组的任务是收集来自部门、机构和公众的所有信息,以制定策略及协调行动,目的是解决与通货膨胀相关的问题,尤其是更有效地控制商品价格上涨。特别工作小组的运作类似于处理冠病疫情的特别工作小组,每周一和周四召开两次会议。

安努亚慕沙提出新建议,通过合作社打击试图牟取暴利的“中间人”,是政府可采取的措施之一,以切断在生产商至零售商过程中,导致物价高涨的一些链条。

合作社可以保证零售价格比现在的低15%至20%,部长的这个建议是消费人求之不得的喜讯。许多事情说易行难,何况在执行措施时,会“侵犯”到一些集团固有的利益。

特工队除了必须制定妥善的机制,同时要有决心和果敢的行动,确保措施有效执行,利惠民生。

老百姓绝不希望政府有好决策,但执行时却变了样的情况重复出现,消费人非但没有享受到实质利益,反而激起人民更大的愤慨。

其实,政府也应该严密关注市面上熟食品和饮料价格不合理调涨的趋势,这是关系到打工族三餐的开销预算,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

市面上的熟食和饮料价格,因地域不同而价格有差异是正常现象,同一个区域内的食品和饮料,道理上价格不应有太大差距。但在同一个区域内的一些美食或小贩中心,确实存在着“暴利”现象。

马来西亚各行各业都有公会组织的设立,既可反映行业的困境,也能维护和争取行业的利益。商家经营是困难,老百姓生活更不易,相信贩商售卖食物和饮料都遵照行业公会所建议的价格,但每个行业都有害群之马,一颗老鼠屎,就能搞坏一锅粥。

相关的行业团体在这个艰难时刻,是否也应该尽一分责任,协助制约违反行业条规的不良贩商,既维护行业团体的良好声誉,也为社会尽一点应尽的责任。

大环境造成的百物腾涨,老百姓无可奈何要接受,但令人痛恨的趁机暴利行径无所不在,那是平民百姓生活的梦魇。打工族几乎每天光顾的茶餐室,从饮料到餐食,以温水煮青蛙式的价格调涨,已经令人苦不堪言,碰到变本加厉,无标准的价格涨幅,特工队应该出手整治了吧!

反应

 

财经新闻

我国通胀意外降温 但餐饮涨价压力增大

(吉隆坡20日讯)我国11月通胀率达1.8%,相比10月的1.9%略有降温,也远低于彭博预测的2.1%,但消费者仍面临在食品与饮料方面的涨价压力!

大马统计局释出的11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俗称通胀率)报告指出,占CPI总权重29.8%的食品与饮料,11月份价格同比增长2.6%,高于10月的2.3%,主要是鸡肉价格持续攀升。

鸡肉、外食涨价4.8%

鸡肉作为肉类品项中占比最大的肉种(32.6%),较去年同期涨了4.8%,11月平均价为10.41令吉,对比10月份9.96令吉。

同时,外食费用通胀率也增4.8%,高于10月的4.1%。其中炸鸡、熟蔬菜及沙爹涨幅明显。

大马统计局首席统计师拿督斯里莫哈末乌兹尔博士在文告中说,11月通胀率有所下降,主要因为医疗保健(1.2%)和交通(0.4%)增幅放缓。

另外,信息与通信组的物价指数进一步萎缩3.9%,同样出现价格下跌的还有服饰鞋履(-0.3%)。

其他组别像是个人护理、社会防护、杂货杂项服务(3.4%)、餐厅与住宿服务(2.8%)、娱乐、体育与文化(2.0%)、教育(1.5%)、酒精饮品与烟草(0.8%)、装修、居家物品与定期家具检修(0.5%)、保险与金融服务(0.5%),均与上个月持平。

核心通胀1.8%

排除价格剧烈波动的商品与服务,以及统制品后的核心通胀率,11月份持续维持在1.8%。

而排除燃油价格的通胀率则为1.9%。

与今年10月相比,11月份的价格指数环比萎缩0.1%,是自2021年8月以来首次按月萎缩。

槟彭雪柔砂通胀高

另外,通胀率高于全国平均的州属,主要是槟城(2.9%)、彭亨(2.4%)、雪兰莪(2.1%)、柔佛(1.9%)及砂拉越(1.9%)。

这5个州属的食品饮料涨价情况比全国更加严重,尤其是雪州的食品与饮料通胀率达到4.0%。

纵观全球,我国1.8%的通胀率,低于越南(2.8%)及菲律宾(2.5%),不过高于印尼(1.6%)、韩国(1.5%)、泰国(1.0%)及中国(0.2%)。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