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念群换了脑袋?/郭碧融
如果你时常观看电视新闻,就会察觉教育部副部长张念群在其部长马智礼博士发表谈话时,总会不断地笑着猛点头。我希望这纯属张念群对外时展现的惯例动作,以塑造她和部长站在同一阵线的形象。但事实上,许多华教议题的处理显示张念群似乎被牵着鼻子走。
张念群以往身为反对党议员时频频针对华小制度化拨款、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学前教育等问题提出精辟的见解,同时大力抨击前朝政府对华教实施的不公平政策。遗憾的是,张念群在担任副部长后的表现并不如预期般出色,反之在许多课题上陷入自打嘴巴的窘况,使人逐渐对她失去信心。
华社并不奢望张念群在短期内纠正全部对华教不公的政策,但起码在应对华教课题时勇于提出对华教有利的看法,其中是最近闹得热烘烘的政府资助学校(半津贴)转为政府学校(全津贴),及拉曼大学学院拨款削减的事件。
马智礼建议那些无法承担基础建设维修费的政府资助学校,可考虑申请转换为政府学校,结果掀起华教人士的激烈反弹。华小长期以来遵循教育部的课程编排,也已为国家培育无数栋梁,但制度的偏差导致华小被列为政府资助学校,无法获得全面的拨款,使华小被迫通过筹款来实现发展计划。
为马智礼背书
华社长久以来盼望政府公平对待各源流学校,但马智礼的谈话在在显示新政府仍然持有偏颇的态度。这令人深感不忿,更担心教部在华小转为政府学校后接管学校的管理权。
张念群没有点出制度偏差的问题之余,还大言不惭地为马智礼背书,强调这不是逼迫性的政策,也表明半津转换全津不会导致董事部消失。试问,难道以半津转全津作为拨款的条件不是间接的逼迫举措吗?张念群又怎么保证董事的管理权不会被剥夺?
此外,拉曼大学学院在2019年财政预算案的拨款,从往年的3000万至6000万令吉骤减至550万令吉的风波继续发酵。毋庸置疑,国家债务庞大,人民都必须与政府共赴时限,但为何玛拉工艺大学获得与去年一样数额的拨款?尽管其他国立大学的拨款比去年减少,但其减少幅度并不如拉曼大学学院般超过50%?张念群的回应无法令人信服,包括质疑拉曼大学学院为何不用储备金来应付行政开销?
拉曼大学学院是一所非营利的私立学院,主要是让清寒的华人子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当初成立时获政府以一元对一元的方式承担学校开支,所以学费远比其他私立学院低。但该大学学院不是国立大学,也需要向公众筹款或以储备金来支付扩展计划。
加重华社负担
不可忽略的是,华社目前已经承担南方、新纪元及韩江传媒大学学院的建设经费,若再被迫填补拉曼大学学院被削减的拨款数额,势必加重华社的经济负担。
张念群的种种举动似乎是换了位置就换了脑袋的佐证,让人痛惜她为保官位选择忘记昔日那个对华教充满理想的自己,这不仅是她的悲哀,更是华教的不幸。
吉隆坡塔特许权事件种族化 张念群批慕尤丁如特朗普

张念群(前左)为柔南张氏公会第9届妇女组理事主持监誓仪式。前排右为张秀莲。
(古来21日讯)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批评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及国盟政治人物,将吉隆坡塔特许权更换事件种族化,此举让她联想到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行事风格——“不如意时便找人责骂”。
她强调,吉隆坡塔特许权更换是正常的商业程序,却被慕尤丁以种族视角炒作,她对此感到遗憾。
她昨晚出席庆祝天后圣母千秋宝诞、柔南张氏公会成立27周年及三机构理事会就职典礼时,致词时这么说。出席者包括柔南张氏公会妇女组主任张秀莲。
张念群也是古来国会议员,她指出,慕尤丁声称政府偏袒,忽视一家经营多年的土著公司,令其受到不公对待。
她认为,身为前首相,不应将正常的商业更替事件演变为种族议题,这种做法令人遗憾且不可取。
她强调,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是国家特色,不应被政治人物以种族眼光扭曲。
她解释,吉隆坡塔特许经营权经过公开招标,最终由新的公司获得,而原公司也参与了竞标。她将此比喻为租赁合约的正常更换,并强调这是公开透明的程序。
“然而,由于原公司为土著公司,新公司为华裔公司,国盟政治人物便借此炒作种族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