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当债务变得不再友善/黄子伦

受到疫情以及管控令的影响,相信很多企业和个人已为接下来的几个月,甚至是未来一两年的生计而头疼。

不久前就看到新闻报道英国有一名男性疑似因为被疫情影响收入,加上精神压力,最后走上不归路。而我相信这股压力已重重落在很多人的肩上。



不管你是自雇人士还是上班族,很少人可以逃离债务的压力。因为收入少了,我们可以省吃俭用,可是,债务可不行;也因为如此,国家银行才会指示商业银行给个人和中小型企业暂缓贷款6个月,希望借此可以纾缓大家的现金流压力,先渡过这个难关,减少个人和企业的破产风险,避免产生多米诺股票式崩塌。

不过,这么一做就牺牲了银行长达6个月的利息收入。

债务就像军令状

这个时候,相信很多人会开始认识到债务可怕的一面,或者后悔为何自己会轻信某些“房产大师”,大肆借贷而搞得自己债台高筑。因为债务有点像战国时期的军令状,只要立下军令状就一定要兑现,否则就有杀身之祸,债务合约签了只要借款人没有还钱就会破产。



这也是我反复和身边朋友强调,不要胡乱举债。

在投资回报率很轻易高于借贷成本的歌舞升平时期,劝人不要胡乱举债可以说是杞人忧天,甚至是有点保守。因为不管是个人还是企业,适当的借贷是可以带来更多的财富。

不过,很多人错把“借贷“等同于“致富”,却忽略了真正能够让借贷转变为财富的并不是借贷本身,而是对经济周期的判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行情兴衰。行情兴旺时借贷,可以如虎添翼;反之,行情衰败时借贷,就是加速奔向悬崖。

可是呢,还是有人不愿相信借贷的坏处,觉得这只不过是富人要穷人永远翻不了身的谎言。说实话,这种阴谋论,我是没兴趣应酬。

不过,在我看过这么多上市公司的财报,那些有办法靠借贷越长越大的公司都有一个特征,那就是拥有强大的正向现金流;汇集了许多精英分子的上市公司搞借贷尚且要走钢索般谨慎,更别说你我这样的凡夫俗子。

个人也有资产负债表

趁管控令这段期间,好好整理自己的债务数据。从每天记录自己开销的流水账,到账户的现金流向,再到整合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你没看错,个人也是有资产负债表。很多人除了不知道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他们连自己拥有多少资产和背负多少债务都一无所知。

搞清楚自己的资产负债表,下一次要负债买东西时就会想明白这是负资产还是正资产。

我有位朋友因为收入较高和忙于工作,长期没有留意自己的信用卡账单,每个月只凭记忆来偿还一个大概数目,结果,某日在家整理文件时,才发现自己白白给了这么多的信用卡利息和延期还款惩罚金。

也有另一个朋友傻傻地跟自己的母亲买了某个冷门地方的商业店铺,至今只能空置,每个月仍在赔钱。

这不是鼓吹大家都要变成一个财务专家,不过,给自己补充基础的财务知识,是可以避免很多财务陷阱。配上基础的常识和逻辑思维,就可以避免自己陷入大部分的债务危机。共勉之。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中国提供10兆方案 化解地方债务压力

作者:宋阳标

中国地方债务高企成为经济中的“灰犀牛”,中央推出10兆人民币债务置换计划,旨在缓解地方债务的压力并释放发展潜力。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11月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人大常委通过新议案,加上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整体化债资源达到10兆人民币(下同,1.4兆美元)。

其中,中央增加6兆元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务的限额,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据悉,此次化债安排,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3年实施,2024至2026年,每年分拨2兆元人民币,支持地方用于置换各类隐性债务,为地方政府腾出资源更好地发展经济、保障民生。

5年续增地方政府债券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从2024年开始,中国将连续5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兆。

两项合计,中国政府总计要拿出10兆元人民币用来化解地方债问题。

蓝佛安表示,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数据,2023年底“二十国集团”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18.2%,“七国集团”国家平均政府负债率123.4%。

同期中国政府全口径债务总额为85兆元,其中国债30兆元,地方政府法定债务40.7兆元,隐性债务14.3兆元,政府负债率为67.5%。

地方债务多用于基建

从举债用途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形成了大量有效资产。

地方政府债务主要用于资本性支出,支持建设了一大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项目,很多资产正在产生持续性收益,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也是偿债资金的重要来源。

但是地方债持续积累,容易对地方财政和经济建设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些年,很多地方举债建设的项目无力支付建设经费,造成很多负面问题,影响了社会稳定,也破坏了经济发展的正常秩序。

地方债风险续发酵蔓延

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认为:地方债务风险持续累积,成为经济中的“灰犀牛”。从还债期限看,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和城投债进入偿债高峰,目前已有少数地方的城投债出现了违约,地方债风险如果持续发酵蔓延,不仅会拖累地方金融机构,也会恶化营商环境,挫伤各方面的经济预期和积极性。

“效力强大,但是要防问题。”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这样看这次刺激计划。

蓝佛安指出,当前一些地方隐性的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这种情况下,实施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能够发挥“一石二鸟”的作用。

他指出:一方面,解决地方“燃眉之急”,缓释地方当期化债的压力、减少利息支出。由于法定债务利率大大低于隐性债务利率,置换后将大幅节约地方利息的支出,5年累计可节约6000亿元。

另一方面,帮助地方畅通资金链条,增强发展动能。通过实施置换政策,将原本用来化债的资源腾出来,用于促进发展、改善民生;将原本受制于化债压力的政策空间腾出来,可以更大力度支持投资和消费、科技创新等,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结构调整;将原本用于化债化险的时间精力腾出来,更多投入到谋划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去。同时,还可以改善金融资产

质量,增强信贷投放能力,利好实体经济。

三拳并出 大幅减债

据了解,中国2029年及以后年度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为2兆元,仍按原合同偿还,加上前文所述两项化债新政,三项政策协同发力,2028年之前,地方需消化的隐性债务总额从14.3兆元大幅降至2.3兆元,平均每年消化额从2.86兆元减为4600亿元,不到原来的六分之一,化债压力大大减轻。

蓝佛安认为,地方依靠自身努力化解是完全可以做到的,甚至有些地方是比较轻松的。“总的看,我国政府还有较大和举债空间。”蓝佛安说,目前正在积极谋划下一步的财政政策,加大逆周期调节的力度。

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许宏才表示:为了便于操作、尽早发挥政策效用,新增债务限额全部安排为专项债务限额,一次报批,分3年实施。按此安排,2024年底地方政府专项债务限额,将由29.52兆元增加到35.52兆元。

一位基层的行政主官对此表示,由于目前具体政策还没下来,到时候怎么办,现在还没办法梳理,‘但地方政府应该稍微能喘口气,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想推动大发展,难!太难了!地方政府债务包袱太重,利息压死人!’

学者与基层谨慎乐观

蓝佛安指出:从地方看,拿出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盘活政府存量资源资产,加强国有资本收益管理,保障财政支出需要。如果确有必要,地方还有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存量资金可以动用。总之,当局有充足的政策工具和资源,能够保障今年全国财政收支实现平衡,重点支出力度不减。

香港经济学家卢麒元指出:这项政策的关键是要做得精准、及时,做得好。三流(流量、流向、流速)只解决了流速不行的问题,但是流量和流向才是关键,这需要国务院认真负责考虑。

一位基层县长认为:此次刺激计划规模弘大,但是基层谨慎乐观,原因有4,1是有个5年的过程,2是具体到每个县额度有限,3是隐债只占较小比例,大量显性政府债务仍是沉重的负担,4是根本性的财权事权、税制调整改革未见具体信息。他认为,这些政策实施不复杂,隐债底数都有,只要上面给钱,化债很快。

钱发下来,但是最终会分配到谁的手中,这才是问题的重中之重。一位基层官员指出:“坚决不能重蹈2008年的4兆大部分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覆辙。”

新闻来源:亚洲周刊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