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当同而不和已无所谓/南洋社论

成立于独立前,以帆船为党徽的联盟,虽说其成员党巫统、马华和国大党,分别代表着各自的族群,但君子和而不同,三方勠力同心,堪称大马政治结盟之表率。

历史的巨轮不停转动,政治更不会一成不变。联盟在1969年大选中遭逢重挫,加上五一三种族骚乱事件,大马政治版图突发巨变;1974年,在时任首相阿都拉萨的主导下,联盟扩大组织,正式注册成为国民阵线(国阵)。

自此,巫统开始以政治大哥大的姿态展现人前,久而久之,巫统在国阵内一党独大,成了国人的一般观感。

因为这样,国阵成员党,包括一直跟巫统同声同气的马华和国大党,在各自族群的影响力日渐式微;国阵和而不同的气氛几乎荡然无存。

来到2018年大选,希望联盟在前首相马哈迪医生的领军下,一举攻破国阵原以为能屹立不倒的政权,实现了大马政坛的首次改朝换代。

只可惜,希盟在布城只待了22个月,回锅当第7任首相的马哈迪毫无预兆地闪电辞职,导致这个新政权轰然倒塌。

而尽管马哈迪的辞官内因众说纷纭,但映入国人眼帘的一幕又一幕,尽是马哈迪跟希盟,尤其是与“候任首相”/人民公正党主席安华之间的同而不和。

自此,大马政局亦陷入多事之秋。

以土著团结党主席慕尤丁为首,结合了国阵和伊斯兰党等政党力量的国盟政府,取希盟而代之,但这个靠着“喜来登政变”崛起的政权,短短17个月后亦宣告结束。

刻板印象,在冠病抗疫工作表现“先胜后衰”,是慕尤丁政府垮台的最大主因,然而,国人同时也看到了土团党跟巫统在国盟政府中的同而不和。

今天,以巫统挂帅的“大马一家”政府,基本上是国盟政府的翻版,当中的同而不和,很难令人相信已然消除。

此外,马六甲州选将在11月8日提名,20日投票,可谓已迫在眉睫,但各路人马看来还在洽谈结盟事宜,而这些人眼里紧盯的,只是这座古城的政权,至于彼此政治理念的差异,似乎已无关重要。

反应

 

言论

把全世界游客引进来/南洋社论

 农历新年佳节近在眉睫,旅游业者放眼在这个游客高峰期,前来我国观光的外国游客至少会比去年增加10%至20%。旅游业界相信,前来我国旅游的外国游客主要来自有过春节的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台湾、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

旅游业者表示,与往年相比,今年入境的游客比较慢热,而前来我国旅游的游客以自助游为主,但大马拥有的美食、多元文化、物价便宜和美丽海岛等特色,绝对有能力吸引外国游客来马旅游。

马来西亚自从放宽入境签证措施以来,加上旅游部在全世界各地促销大马旅游业,开通更多航班利便游客前来大马,我国的游客自疫情之后有着显著的增长,这是可喜的现象。

赚取外汇带动发展

旅游、艺术及文化部长拿督斯里张庆信日前指出,去年1月至11月,旅游大马的外国游客高达3220万人次,较 2023年同期的2590万人次,增长了31.8%。

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也显示,2024年首9个月的国内旅游人数达1亿9330万人次,相较于2023年同期的1亿5870万人次,增长了21.8%。

旅游业是国家赚取外汇和带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24年1至9月的国内旅游开支达 778亿令吉,比2023年同期的612亿令吉,增长了27.2%,这是令人喜悦的成果。外国游客的不断涌入,说明我国旅游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这个潜能巨大的领域可以助力国家经济的增长,也提高人民的收入。

2024年第一季度,我国旅游业表现成就令人瞩目,从1至3月,全国迎来580万人次入境,较2023年同期增长32.5%。

十大市场为新加坡、印尼、中国、泰国、汶莱、印度、韩国、英国、澳洲和菲律宾。我国期望,2024年全年游客能够达到2730万人次的既定目标,旅游业收入也能达到1027亿令吉。今年,我国的游客人数目标则是3140万人次,旅游收入定为1255亿令吉。

疫情过后,马来西亚积极推动旅游业的复苏,这两三年来取得相当不俗的成果,游客按年持续增长。当前,我国旅游部大力开展旅游营销创造需求,为2026大马旅游年奠下坚实的基础。2026年,我国致力吸引3560万名外国游客到访,为国家创造1471亿令吉的旅游收入。

中国是我国主要的游客来源国之一,众所周知,中国的春节是长假,是旅游的高峰期,各个景区出现人看人的拥挤景象,已经影响游客出游的心情。

我国的免签措施与每周超过400多趟航班的利便,相信将是中国人新春佳节出游的另一个好选择。

体验大马人文风情

我国是多元种族的国度,农历新年是我国民众出游的高峰期,除了华人以外,其他族群也趁假期与家庭成员欢乐出游,闻名的景区同样也是人山人海。

旅游业界必须关注这种现象,与期让中国游客与本地游客人挤人,不如带领中国游客体验大马的人文风情,过一个另类的新年。

马来西亚是最具备亚洲魅力的国家,人民充满善意。旅游是一种人文的交流,一种友情的建立。我们的真诚与善意,相信不单在新春佳节能吸引中国和世界各国游客的到来,而是全年吸引游客自动走进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