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当网民化身为正义人士/关悦涓

网络霸凌是一种公开性的羞辱,新世纪网民集体羞辱当事人,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狂热情绪像传染病,再经夸大、煽动,最后就会构成大爆发。

托社交媒体之福,让没有发言权的群众有了发言权。每当有争议事件发生,网民就站在道德立场,化身为正义之士,在各大社群网站嘲讽、指责和公审当事人,他们也人肉搜索、改图、文字辱骂,让当事人无地自容,甚至有寻死念头。



有些网民完全不确认事情的真相,就随着剧情对当事人人身攻击,这种失去逻辑推理的恶行,乃人格的缺失。网友对当事人私刑处决,就等于无视法院和公权力的存在。

引发恐怖的集体力量

当网民化身为正义之士,当网络成为公审之处,当社交网站充斥恶意谩骂之声,那么这意味着法律拿我们没办法,反正这个社会的每一个人都会对犯错者动手。

参与霸凌的群众本是秉持著做好事的心理,想教训当事人,结果无意间引发恐怖的集体力量。

新北市芦洲一名父亲因小孩帮忙买的肉圆没加辣而对其施暴,妻子阻止也被勒喉拖行,这事件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怒气冲冲的民众要胁以私刑制裁。



恃强欺弱,固然令人发指。然而对于犯错的当事人,我们当给予悔改机会,而不是用道德观检视。网友常拒绝给犯错者第二次机会,即使当事人道歉了,群众还是照打不误,非把犯错者逼到墙角不可。

言行偏激背离公义

就算只因肉圆忘了加辣椒,酒后情绪失控而对妻儿动粗的施暴男出面公开道歉,网友难以宽恕,非要他吃辣椒不可。

当社交媒体渐成为公审的战场,我们处身在这样的网络情境,凡事要三思,切勿冲动而沦为共犯或网络酸民。

公开羞辱是人类文明倒退的现象,我们置身在法治的社会,不应把制裁权让给第三方的公权力。我们不信任公权力,就随时暴露在被他人侵袭的危险中。当法治运作不如我们预期的理想,可通过诉讼过程,让司法帮我们找回社会失落的公平公义,而不是人为的公审。

不满别人的观点和行径,动辄发动网络公审,那么,整个虚拟世界就被网友搞得天翻地覆。网络公审现象看似能制止某些不公现象,但在过于偏激的言行下,反而叫公义越走越远。

反应

 

要闻

社媒须守年龄限制指南 法米:关注如何验证用户

(吉隆坡8日讯)政府继续向社交媒体平台供应商施压,以按照年龄限制指南采取行动。

通讯部长法米指出,如果这些平台无法办到,将召开讨论会以定夺所该采取的最佳措施。

“目前所有平台如面子书、TikTok、Instagram和X平台,它们确实在社区标准或社区指南中有规定,只有年满13岁及以上的用户才能开设社交媒体账号。

“因此,我们将重点关注平台如何验证用户年龄。我们将观察他们是否能够实施这要求。如果不能,我们之后会讨论。”

他今日出席2024年班底谷关怀回教徒巡回活动后,这么说。

澳洲参议院在上月杪通过法律,禁止16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成为全球首个采取此措施的国家。根据报道,印尼政府也考虑跟随澳洲步伐。

此外,法米说,修订1998年通讯及多媒体法令第233条文将恋童癖和在线销售色情内容,列为可被逮捕的犯罪行为。

“这项修订有助于确保涉及销售色情内容和持有儿童性犯罪材料的恋童癖者可被警方拘留和逮捕。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我们决定对一些罪行实施更重的刑罚及采取更严格行动,同时对言论自由保障更加详细,在未来不容易被滥用。”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