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雪州得天下?/陈福星
6州选举尚热不起来,投票率相信会相对低落。
没有人在选举开打的“上半场”说自己会输,团结政府和国盟也一样,都说胜券在握;这是必须的选战策略。
在这个战略上,国盟比团结政府看来更具信心,因此认为雪兰莪和森美兰会落入国盟手里的,大有人在。
除了民政党主席拿督刘华才博士因上阵槟城峇六拜,而与当地伊斯兰党闹意见之外,国盟大致上相对更团结,底下基层对议席分配的歧见也不大;重要的是,土著团结党和伊党结盟有些时日,在议席分配的分歧上,已有“免疫力”。
反观团结政府的希望联盟和巫统,两者毕竟在“战场”上首次联手,彼此能不能真心合作,局外人还真不知内情。
团结政府必须解决的问题比较多。希盟和巫统的支持者,甚至是两者的党员是否认同彼此的这种合作关系,或许只能在8月12日投票日晚上方能揭晓。
雪州选举重中之重
6州选举当中,“更为重要”的是雪州选举;这块在地理形势上贴近布城的“肥肉”若出现权力更迭,团结政府的中央政权会否跟着发生变卦,此刻谁也说不准。
在法律上,州选根本无关中央政权;然而,要是能一举夺下雪州,国盟必然会以政治道德为题目,以试图推翻团结政府。
这个局面一旦出现,那将是大马国运的一个悲剧,意味着“好戏在后头”,更换首相2.0的戏码将持续上演。
到时候,政局乱上加乱,外资对大马却步的情况必定雪上加霜。
一言以蔽之,雪州是6州选举的重中之重。就算州选不影响中央政权,可如果谁能赢得雪州政权,谁就在来届全国大选更具优势。
其他5州方面,吉兰丹非以伊党挂帅的国盟莫属,而以希盟为首的联合政府要保持槟城政权也问题不大;至于森美兰、登嘉楼和吉打,就算出现政权变天,相信也不致于影响“大局”,拿督斯里安华的首相宝座不会动摇。
说到底,州选不跟大选同步举行,对国家稳定来说,弊多于利。
别再玩弄统考课题/陈福星
由希望联盟主导,或更确切地说,是由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挂帅的团结政府,其任期已走到半路,来届大选可说是指日可待。
2022年11月19日举行的第15届全国大选,首次出现没有任何政党联盟议席过半的局面,所谓的“团结政府”因此而生。
希盟曾在2018年大选中获胜并单独执政,22个月后却因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突然辞职,搞得整个政坛陷入前所未有的混乱。
到了第15届大选,许多国人,尤其是华裔选民,依旧相当“人道”,继续将选票投向希盟。
回过头想一想,当时华裔选民脑海中究竟作何打算?
是这样想的吗:希盟只执政了22个月,所以竞选承诺才未能兑现,我们应该再给她一个机会?
没错,22个月的任期,或许确实难以成就什么大事。但团结政府上台至今已超过28个月,希盟的竞选宣言为何仍是原地踏步?
在此,在下不打算一一赘述,仅想谈谈独中统考一事。
当年,民主行动党领袖们一个个信誓旦旦,拍胸口表示只要希盟执政,政府承认统考文凭之事即可一蹴而就。
结果如何?承认统考这件事,和希盟其他竞选宣言一样,空雷不雨。接下来,说得更明白一点,来届大选,行动党还会、还要、还敢再提这回事吗?
早前,董总领导层约见马华领导人,承认统考当然是会谈的主要议程之一。但在下才疏学浅,实在想不明白,董总为何要见马华?
现如今,马华如猪八戒照镜,连自己到底是执政党还是反对党都分不清;这个时候找马华谈华教,最多也只是图个“爽”字而已。
其实,国阵与马华在承认统考上曾确实有些许功劳;至少,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在任时,政府于2011年局部承认了统考文凭。
当时的条件是:只要独中生在高中统考中考获三科优等,并在马来西亚教育文凭中考获国文优等、英文及格,即可申请进入师范学院,进而成为政府学校教师。这一点,是马华无可争议的贡献。
找马华有点莫名其妙
时至今日,董总愿意为统考资格继续奋斗,当然无可厚非。毕竟这也是董总作为华文教育机构的天职之一。然而,这个时候找上马华,实在有点莫名其妙。
如果真要寻求政党助力,董总不是更应该去找在国会议席上呼风唤雨的行动党吗?为何偏偏找上只剩下两个国席的马华?
董总此举,是仍看得起马华?还是有意将“承认统考”的政治风险,在行动党与马华之间“平分”?
其实啊,最务实的做法,就是董总直接求见首相或教育部长。因为承认统考的最终决定权,完全掌握在这两个职位手中。
至于行动党,如果连安排董总约见首相或教育部长都办不到,又怎能寄望他们在承认统考上有所作为?
来届大选,承认统考一事是否会再被摆上神台,目前尚属未知。但无论如何——尤其是行动党,请别再把华社当傻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