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怎一个“省”字了得/章龙炎

我们这个“团结政府”,管理国家有个怪招,那就是夸夸其谈“节省”。

例如,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不领薪,每个月为政府“省”了2万令吉。有人认为安华以身作则,值得赞赏。头脑稍微清醒的都会知道这是搞民粹,在我看来则还包括传达非常负面的讯息:我不拿薪水,不要对我有太高的期望。

最近,不管经济的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却谈经济,也提到“省”。

她说,政府取消柴油补贴,短期可能对运输业或各行各业造成冲击,但长期对国家发展是件好事,甚至可省下100亿令吉用作国家发展。

稍微懂一些经济的人都会知道,因为资源是稀缺而且有多种用途,因此研究如何配置这些资源是经济学的核心。

就涉及政府在市场经济的作用则主要优化资源配置与稳定宏观经济。

所谓优化资源配置,讲简单一些就是,把资源用在相对正确的地方,尽量减少浪费与纰漏。宏观经济,指的是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稳定宏观经济就是有效调控国民经济的整体活动。

按客观标准,要优化资源配置,首先要找出资源不能达到有效利用的问题。这当然不只一个问题,再集思广义需求对策。顾名思益,宏观指的是大局,领导国家的在管理国家经济需要有大局观,需要对国内外经济有鸟瞰式的认知。

当然,任何政府都要面对所谓的结构问题,也就是复杂而且尾大不掉的问题,要优化资源配置与稳定宏观经济不是那么容易,也因为会“得罪”既得利益还有民众对结构问题认知不足而容易被误导,改革者甚至会失去政权。

我说的是拿督斯里纳吉。别的不说,当年指纳吉在位时推出的消费税刮民脂民膏,还参与反消费税示威活动的政客后来都会承认消费税是个比较有效的税制。

做大事无需小动作

我说,要是纳吉后的首相能够重启消费税,他们及其同僚根本不需要以节省为理由来为政府取消各种计划与补贴诡辩。毕竟,消费税是个有效的税制,是朝向优化资源配置与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决策之一。要做大事,不需要借好像不领薪以及节省的小动作自欺欺人。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益普索(Ipsos)最近的调查,认为政府“误入歧途”的的民众,从去年1月的26%增加到今年3月的47%。就全球来看,对我国走的方向表乐观的从去年1月的74%跌到53%,比全球29个国家的民众的平均62%低。

从一个角度来看,政府领袖一直说政府减少或者取消补贴,是为了把“省”下来的钱做发展或者其他“利惠人民”的用途,已经慢慢失去说服力。
钱有很多种用途,但在看到政府一边说砍这个砍那个是为了省钱,另一边却增加债务、推出更多税等等,更多人民可能已经开始意识到,发展国家怎一个“省”字了得!

 
 

 

反应

 

言论

迁庙与用手抓饭吃/章龙炎

吉隆坡印度回教堂路的斯里巴拉卡里雅曼兴都庙拆迁风波,与蒲种国会议员杨美盈在开斋晚宴上教儿子用手抓饭吃,这两件事有什么共同点?两者都是为了讨好马来西亚最大的族群——马来回教徒。而两者的结果极可能都是两面不讨好。

关注马来群体的人会发现,其主流论述是,这座兴都庙占据的是私人土地,需依法处理,历史悠久并不是合法化的理由——百年宗教膜拜场所被拆的例子并不少。

“昌明政府”认为,迁移兴都庙是最佳解决方案。最终,吉隆坡市政局与庙方达成协议,将庙址迁至距离原址约50公尺、占地约4,000平方尺的新地段。这看似是“依法处理”,但是否合情合理,则见仁见智。

总之,印裔社会不满,回教徒社会也有意见。至于华社怎么看,则无关痛痒。

对于此事,首相拿督斯里安华采取了“战略模糊”态度,给人的感觉是既要强硬,又要有所保留。他避免使用“非法”一词,但换种说法表示该庙“从未获得过去及现任地主的批准”。

与此同时,他又抱怨该回教堂工程是前朝政府批准的,如今却由他来“遭罪”。

然而,尽管如此,他还是如期为该回教堂主持奠基礼,并自夸此事已“以智慧方式解决”,不涉及谁胜谁负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这座回教堂被命名为“昌明回教堂”。这个命名显然是为了强化安华领导下的回教形象。

让回教徒群体更反感

然而,回到核心问题:如果前朝政府的决策有误,安华岂不是“将错就错”?如果前朝的决策无误,又何来“遭罪”之说?

这种“战略模糊”或许能让安华自我感觉良好,但实际上只会让回教徒群体更为反感。原因之一是,此事暴露了政府的妥协态度,既未依法处理,也不见得合情合理。

至于印裔社会,他们对庙宇搬迁仍存许多疑问,例如:此庙已存在多年,为什么庙方对土地最近的转让毫不知情?换句话说,事件仍有后续发展。

用手抓饭“自我矮化”

至于杨美盈在开斋晚宴上教孩子用手抓饭吃,被许多人批评为“自我矮化”。若从幸灾乐祸的角度来看,这似乎是一种“报应”。

毕竟,民主行动党在野时,极力灌输“戴宋谷”或其他可能被视为向友族“屈服”的行为,是自我矮化,甚至“卖族求荣”的观念。

然而,如今他们执政后,却做了许多在野时曾大力反对的事,表现甚至比马华、民政党、人联党等更为“出位”,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受到批评,也只能说是咎由自取。

杨美盈等人的频频“出位”,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他们真的认为这样能让马来社会对行动党改观。然而,事实却是,马来族群对此类殷勤举动反而提高了戒备。

信任不是通过这种方式建立的。否则,杨美盈甚至愿意让自己的孩子成为政治宣传工具——尽管我倾向于认为,她可能并未意识到这一点。

或许,他们没有察觉到,为何行动党的政敌(包括华人政党及华人为主的政党)不必刻意迎合马来社会,却仍能赢得部分马来选民的支持?

从安华与杨美盈在斋戒月期间的这些举动来看,执政两年多的希望联盟依然无法在马来社群取得突破,同时也在流失部分非马来人的支持。而更致命的问题,恐怕还是“团结政府”在政策上未能取信于民,才会有这么多“小动作”。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