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不是中国人/黄子伦

日前上课,讲师在分享时,说他自己的文化认同是中华文化,而国家认同是马来西亚。由于我对老一辈人的刻板印象,我一直以为多数长辈都喜欢说中国才是自己的祖国,眼前这位讲师可说是打破我的偏见。但好景不常,社交媒体的网民很快就用他们粗暴的言论告诉我,这位讲师是少数派。



根据社会学家的解释,文化认同是一种群体文化认同的感觉,是回答“我是谁”和“我们是谁”。而不同的群体会根据自身的祖先、宗教、语言、历史、价值、习俗、体制,甚至是购买力等方式来进行界定。就像黄子华就曾对香港人开玩笑说:“你的房子是自己买的啊?那么你一定不是香港人。”

在古时候,由于人口的迁移和流动都是异常缓慢,除非发生天灾瘟疫战争,否则好几代人都是居住在同一个地方。

这就使得文化认同的最初设定,是和居住环境绑在一起,因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当时居住在部落或是村子里的人,用来辨别谁是自己人。

然而,来到今时今日,交通工具的发达,以及全球化的来临,各国人口已经是高度流动和融合,文化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也不再和居住环境或是国家有牢不可破的挂钩。

因此,在文化上,我们有了更多选择空间,可以挑一个自己钟情的文化。



一厢情愿认“新干爹”

而那些认为我们既然认同中华文化,就应该认同自己是个中国人,除了是强行把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绑在一块,剥夺我们的选择权利,他们展现出的逻辑绝对是错乱的。因为不管你是多么认同一个文化,你的国籍始终不会改变,除非你重新投胎。哪怕是移民,也只是技术调整,真正的中国人不会认为你是他们的一分子。

我也知道身边圈子里,不止是老一辈而已,很多年轻人都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以为中国是他们的娘家。这其实也只不过本地华人在国内政策上长期被边缘化,使得本地华人长期缺乏“国爱”(国家对他的爱),而到处乱认干爹所导致的。而和我们文化上最接近的,就是中华文化,所以这群人就一厢情愿,单方面认了中国为他们的新干爹,来寻求“国爱”。

除此之外,这些本地华人以为这样做的话,自己被马来极端分子欺压时,会有人帮你出头。就像是之前中国驻本地大使黄惠康博士此前走访茨厂街一事,就足够让这些人不断精神自慰,认为自己找了个好靠山。

但说实在的,我不认为,中国会去插手改善马来西亚华人的命运。因为中国崛起时,每逢其他国家对他们的国内政策指指点点时,中国的回应都是“不要干预内政”。

同理,中国也倾向不去干预其他国家的内政,避免留下空隙,被其他国家攻击。

此前就有报道指出,除非事关领土和主权问题,不然中国在国际安理会大多数都是投下弃权票,以避免卷入不必要的国际纠纷。

认清现实,本地华人在国内被边缘化是一码事,但犯不着跑去另一个极端,自行宣布“转换国籍”。这种方式,不会让你过得更好。

反应

 

要闻

“没发公民权给120万中国人” 内长:这是严重诽谤

(居林9日讯)内政部长拿督斯里赛弗丁强调,政府不曾发出公民权给120万名中国人,这项言论对政府是严重诽谤。

他说,他已接获巴东色海国会选区一所回教堂在周五布道时,散播不实言论的初步投诉。

“宗教场所应是引导人们向善的地方,而并非成为煽动是非的场所,然而某些领袖在回教堂或祈祷室炒作课题,试图混淆视听、颠倒是非,这是非常恶劣的行为。”

赛弗丁今日在吉南加拉岸都柏林国小出席内政部亲民活动后,接受媒体采访时这么表示。

他说,尽管他和内政部前部长已对此事进行澄清,但不实言论依然被广传,更令人遗憾的是回教堂被利用来传播这些不实言论的平台。

他说,他已将所掌握关于领袖煽动公民权课题的报告,提交给警方。

“我有一些警方报告,记录了哪些领袖在回教堂和祈祷室煽动这课题,警方已从种族、宗教和王室(3R)角度展开调查。”

仪式上,赛弗丁颁发公民权证书给5名公民。

未及时办理结婚登记
长女等待12年终获公民权

来自威南新邦安拔的沈国烈(39岁)与越南籍妻子于2012年诞下长女沈芊柔,但由于未能及时办理结婚登记,导致长女未能获得公民权。

沈国烈在2013年中旬完成登记,次子和幼女出生时均获得公民权。

长女在2018年申请公民权被拒,经过12年等待,如今终于获得公民权。

17岁的覃健恒因养父未能办理领养手续,导致他无法获得公民权。

覃健恒的养父覃金德(64岁)指出,自健恒还是婴儿时就被领养,12岁申请身分证时出现问题,随后开始申请公民权,至今才获得公民权。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