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国又现粮食小危机/林志斌

马来西亚人是善忘的,政治上,还记得各政党在大选之前许下承诺的人,应该没多少个了。

经济上,我们也很善忘。疫情爆发以来,我国爆发了两次“粮食小危机”,一次是行动管控令期间,人们才猛然发觉,一旦国内物流供应链被破坏,我国的粮食供给竟然如此脆弱。

另一次是,去年因为俄乌战争等国际因素,导致全球粮食价格暴涨,我国粮食安全问题再一次浮出台面。

面对全球粮食价格飙涨,政府短期的解决方案是,以大额补贴来控制我国食品价格的涨幅,避免了我国的通胀水平大幅度飙升。

透支吃“比国外便宜食物”

然而大家都知道,我国政府财务窘困,这些补贴,都是靠着举债来完成。换句话说,去年我们是透支着未来的钱,吃着“比国外还要便宜的食物”。

短期方案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过去两次的“粮食小危机”,让国人和政府意识到,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是非常脆弱的,急需改革,才能避免未来出现突发事件时,我国闹饥荒问题。

但是,我们就是这么善忘,随着去年杪全球粮食通胀开始缓解,粮食安全问题也被扫到地毯底下。

所以历史总是不断地重演,全球白米价格飙涨的当下,我们面临了4年内第三次“粮食小危机”。

马来西亚有着丰富的天然资源,本不应该轻易陷入粮食危机;偏偏在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我们成为了粮食净入口国,让我们无法自己掌握国内的粮食安全。

我国的农产业,也并非没有亮点。我国是全球第二大棕油生产国,有着全球最大的棕油种植企业,但问题就在于,这几乎是我国农产业的全部。

棕油固然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但过度集中,缺乏多元化,却也成了我国农产业发展的一大痛脚。我们有米乡吉打,但那里生产的稻米,却不够国内自给自足;我们有果王榴梿,农民土地问题却无法妥善处理;我们有玻璃市香芒,可这比泰国芒果好吃无数倍的水果,在玻璃市外却几乎绝迹。

视农业为“低级”领域

农业缺乏良好发展和规划,一个根本性问题在于,在我国,农业一直被视为“低级”的领域,不被人们和政府所重视。

或是用个更广泛的角度来说,我们一直缺乏“多元化”的思维,尽管马来西亚一直自诩是个“多元”的国家。

当我们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时,国内兴起“去农业化”的思维;当转向金融业和消费社会时,“去工业化”也逐渐被深植在很多人心里。可事实上,在缺乏国内其他各种领域的支持下,我们要转向消费社会,消费的只能是舶来品。

国际局势平稳了数十年,购买舶来品是一件想当然尔的事情,但这几年国际局势的变化一直在警告着我们,没有顾虑没有壁垒地消费外国商品,并不是理所当然的。

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我们也许需要一份“农业大蓝图”。

反应

 

灼见

【灼见】严防粮食荒/许元龙

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NACCOL)粮食组主席拿督赛阿布胡申日前宣布,3月开始推出的“昌明大马白米”,将统一本地与进口米价格,即10公斤卖30令吉,以减轻百姓生活负担。此官爷划时代的米粮奇葩,肯定又是典型坐在冷气房中想到说到。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对他的管制白米价格深信不疑,也信心满满,认此举可协助减轻人民生活负担。

10公斤30元亏本

焉知,第一个开炮是大马米粮批发商公会会长陈瑞法直指行不通,因现在进口白米每吨3200令吉,批发商要经过筛选、包装运输、工资和放账,如果10公斤卖30令吉,岂非做亏本生意。

迈丁(Mydin)霸级市场董事经理阿米尔阿里及土著米粮批发商都认为此举行不通,因国家稻米公司进口米批发价已超过30令吉。

在相关米粮业者组织铺天盖地反呛与消费人疑惑之下,通讯部长兼政府发言人法米及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紧急灭火,并称内阁未决定,是他个人建议,故非U转。

这是不是U转不重要,身为3000多万人民福祉的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主席,不但可能误导安华,还在国内外媒体与人民眼前,展现出对市场米粮价格与供应链认知高度肤浅的丢人现眼,他与国家生活成本行动理事会,不应负起认知匮缺的责任吗?

前些时候的肉鸡与鸡蛋荒,搞到整个市场乱七八糟、业者与消费者怨声载道。大家要知道,我国曾经是个肉鸡与鸡蛋的出口国,怎么会搞到鸡肉及鸡蛋荒而得入口冷冻肉鸡与蛋应急呢?

在自由经济市场,市场物价不是以供求为准吗?怎需要搞设定顶价与补贴制度,而叫业者无利可图的纷纷休业或减产止损。如此干预市场,最终问题有解决吗?是不是要使到养鸡业为无利可图的行业,最终得依靠入口货而加大外汇损失。

我国肉鸡、鸡蛋曾经是出口国而搞到当下如此惨景。谁应负责?或习惯性的没有人需要负责?

我国市场稻米的供应呢?据悉本地米仅占市场60%,其他皆得依靠入口。这也就是说,当供应国限制出口、气候变化、天灾人祸、区域政局、俄乌战争、以巴冲突、红海航道吃紧,南海风云、马币贬值等,每个环节都影响国际市场米粮供应紧张而调涨,本地市场入口米水涨船高不在话下。

早前政府制定本地米10公斤卖26令吉,还一再强调市场供应充足。但事实是消费人一包难求,多少人被迫买30至40令吉的白米,或价格更昂贵的泊来香米。

强化粮食产业链

政府必须认真制定米粮政策,否则出现粮食荒可不是闹着玩的。

政府必须未雨绸缪应对全球粮食供应链高度紧张问题。我们可以预见的是,因各种各样负面因素踊现而出现供运短缺或终断问题真不无可能。

我国政府如何打造米粮自给自足;长久以来都是自己说、自己爽的天方夜谭。我们除了习惯性坐在冷气房的通病外,在农业领域严重的一国两制思维,官僚主义、荒废土地资源,使资源丰富的国土,自给自足交了白卷。

中国是粮农品生产大国,但它却是全世界收购粮食品最积极的国家。为了养活14亿子民,中国除了积极研发各种农产品以增产能外,也超额进口泊来品。这理由很简单,这是未雨绸缪防范突发性的粮食荒。

我国官老爷有未雨绸缪思维吗?我们农粮部设立各种各样的研发产品机构,除了浪费纳税人的血汗钱外,给国家与业者提供了什么成本低、产能高的新品种吗?

最近从媒体看到一则黄梨新品种,官爷说得天花乱坠,且每棵梨苗卖2.5令吉。后有梨农告诉笔者,这类新品种成本高、棵粒小、市场卖相低。因此,他不会栽种此新品种。

我国进口米的价格与品质都是一家独断,在垄断专利之下,人民普遍被迫吃贵米,这是不争的事实。如果政府想降低市场米价与供运充足,唯一的解决方案是开放入口商,让代理商各显神通的进口各国白米,在市场竞争营运下,谁敢不降价促销呢?

政府绝对不敢取消米粮垄断企业专利。老百姓继续食吃贵米,甚至面对突发事件闹粮食荒,老百姓也要有心理准备。

这是杞人忧天或妖言惑众吗?大家拭目以待吧!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