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我国被“石油战争”流弹击中?/刘彦运

2016年开年至今,除了全球股市动荡,另一个令人关注的经济领域就是国际原油价格。国际原油价格自前年开始跌破每桶70美元以来,油价的走势持续下跌,今年1月份仅半个月的时期,油价更是连连下跌,至今跌幅高达20%。

本月14日,布兰特原油一度盘中跌破30美元,最终报收30.31美元。国际经济分析家对油价的前景普遍抱持悲观的看法,认为国际油价还有可能持续下跌,甚至有可能跌至20美元。渣打银行更大胆预测油价可能跌至每桶10 美元。如果这个预测成为事实,这点对产油国及全球油气业者无疑将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



综观近期导致油价下跌的主因,一般认为主要因为美国原油和燃料库存增加,加剧全球石油供过于求的忧虑,导致国际市场价格下跌。另一方面,石油输出国组织拒绝减产撑油价也是原因之一。

强国博弈殃及大马

早在去年,中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就曾经指出,国际石油价格下跌,主要是美国在幕后操纵。作为其中一个主要产油国的美国准备发动一场“石油战争”,打压国际油价,其目的是打击俄罗斯的经济。

俄罗斯政府的主要收入来自石油出口。俄罗斯政府的财政要达到收支平衡,国际油价必须维持在每桶82美元以上,国际油价如果跌破每桶70美元,俄罗斯的财政将陷入危机,经济将受到严重的冲击。如今油价失守30美元,俄罗斯的经济将会雪上加霜。

如今的油价低迷如果真的如郎咸平所说的是美国发动“石油战争”的结果,这场无形战争所造成的后果及经济的损失绝对不逊于真枪实弹的战争。不幸的是,我国也被这场无形的战争“流弹击中”,而且还“伤得不轻”。



笔者相信,我国作为一个中小型的发展中国家,应该还不至于让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强国“放在眼里”。也就是说,即使美国真的要发动石油战争,应该不会针对我国,至少我国不会是美国针对的主要打击目标。不过,因为我国也是一个石油出口国,而且政府的收入大约14%来自石油税,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我国可说是超级强国斗争下的“无辜受害者”。

暂时搁置大型计划

我国首相拿督斯里纳吉曾经表示,国际油价每下跌1美元,我国政府将损失3亿令吉收入。我国财政预算案也因为油价的持续下跌,将在本月杪调整。财政部日前也宣布,政府调整2016年财政预算将以油价每桶30美元作为基准,预计将削减54亿令吉。

问题是如果国际油价真的如分析家所言将下跌至20美元或10美元,我国的财政预算将如何应对?政府应该对此未雨绸缪,有所准备。

政府应该积极在节流方面着手,削减不必要的发展开销,尤其是一些非必要及迫切的大型建设工程,应该暂时搁置或延后推行。首相署部门或财政部应该成立评估小组,详细评估及检讨各项工程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以削减非必要的开销。

整顿吏治削减冗员

此外,政府应该大刀阔斧整顿吏治,在各部门及公共领域严格推行撙节措施,削减冗员。政府尤其应该严令各部门杜绝奢侈浪费,善用资源,以免让总审计司一再揭发滥用公帑,奢侈浪费的弊端。

至于在开源方面,政府应该善于利用我国令吉贬值所带来的出口优势,积极鼓励及协助我国特产及农产品的出口。政府应该拿出措施,一视同仁的扶助中小企业及小园主将农产品出口外销,赚取外汇。

政府也应该积极协助我国各领域的手工业及制造业,开拓平台,打通国际通道,协助我国的工业产品或消费产品外销国外。其中包括清真认证食品。这都是我国具有的优势。

笔者相信,如果政府的金融、经济政策对头,要度过今次的经济危机,甚至将危机化为转机,还是有可能的。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