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扛住生活搂着希望/陈春福

2010年1月30日,中国春运的第一天,一张照片炸了锅!

南昌火车站广场里,一位年轻的母亲,身躯几乎让背着的巨大行囊压弯了,手里的背包也几乎拖地,右臂紧紧揽着婴孩抬头前行,她要回家!

新华社记者周科的镜头,将这位妈妈定格了。《孩子,妈妈带你回家》的照片,瞬间撼动了全中国人的心,也引起了万万千千人的深思。

11年后,周科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瓦岩乡桃园村,找到了当年的那位“春运母亲”,彝族妈妈巴木玉布木。

当年,巴木玉布木扛着大包小包,带着女儿从南昌搭了两天一夜的火车抵达成都。休息一个晚上,又搭乘14个小时的火车抵达越西县,花了三天两夜才回到大凉山桃园村的家里。

今天,从南昌坐高铁到成都只需8个多小时,而成都乘火车到越西也只需6个多小时。

10年前,桃园村是中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巴木玉布木一家和当地的许多人过着极度贫困的日子。极度的穷困迫使她出走几千里,到江西省会南昌的砖厂打工,一个月赚取区区的五六百块钱。5个月后,由于女儿经常生病,她只好带着女儿回家。回家不到半年,二女儿因病去世了。

全面脱贫达标

精准扶贫计划走进了这一片大山,逐渐改变了她的生活。2020年,巴木玉布木家年收入达到10万元,已经摆脱了贫穷的苦日子。

2021年2月25日,中国举行全国脱贫攻坚战表彰大会,标示中国已经实现全面摆脱贫穷的目标。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表彰大会上指出,在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人间奇迹。

中国改革友谊奖章获得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表示,中国的脱贫攻坚是21世纪最了不起的故事之一,值得全世界更多赞赏。

这名美国知名的中国问题专家,是《前线之声:中国脱贫攻坚》纪录片的主持人和撰稿人。纪录片讲述了中国为完成在2020年前消除极端贫困目标的努力,实地探访了贵州、甘肃、山西、四川、海南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六个地区的贫困家庭,也采访了中央、省、市、县、乡镇和村庄各级政府官员,获取大量一手信息,是中国精准扶贫措施取得卓越成果的最好见证人。

地方扶贫干部有令人敬佩的献身精神,他们视脱贫为己任,视改善他人的生活而自豪。政府对借扶贫计划而渎职、滥权和违规的操作采取严厉的惩治,整饬行动在人民的心中建立起对政府坚强的信任,积极配合工作摆脱贫穷走向小康。

2017年1月至12月,中国总共处理了4万8700个腐败和作风问题和6万4500人。

扶贫成就瞩目

新加坡《海峡时报》也赞誉中国过去40年经济快速增长及举世瞩目的扶贫成就,网站文章《中国脱贫减困的经验》写道:如何在不利的条件下创造成功,如何将发展中国家的问题转化为可能的解决方案,以及如何利用一国特有的知识体系应对挑战。中国在这些方面都是教科书般的案例。

扶贫战略上,中国深入研究国际的成功案例但却不盲目跟从,而是结合本国国情和需求加以灵活运用。这种模式好、效率高的战略效果显著,是国际评论界认为是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摆脱贫困的借鉴。

再见巴木玉布木,中国精准扶贫的成果写在她朴实的笑容和笃定的目光里。当年媒体描述巴木玉布木照片的那一句话,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勤奋刻苦,绝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肩上扛的是生活,怀里搂的是希望。”

反应

 

亚洲周刊专区

1亿人改运 推乡村振兴 中国脱贫模式传奇

封面专题(上)

报道:江迅

中国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穷村移民迁徙,善用高新科技,提供学校与职业配套,培养直播网红售卖土产,让困扰千百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历史性划上句号,改变近一亿人命运。

西方主流舆论指中国脱贫模式,为全球解决贫困问题提供具有参考价值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世界银行数据显示,中国对世界减贫事业的贡献率超过七成。中国下一目标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问题。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与贫困斗争的历史。

贫穷是困扰中国千百年的难题。3月召开的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正逢“第十四个5年(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这一特殊时点举行的“两会”,无疑承载更多期待。

回望过去一年,中国一路走来确实不易:冠病疫情突如其来,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国际社会撕裂加剧,指责、甩锅不时袭来。不过,“十三五”圆满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启,中国仍成功扭转疫情,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只是乡村振兴的“序曲”。“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十四五”时期,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中也明确,“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请全国人大会议审议。

在“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上,财政部长刘昆表示:“今年中央财政专门设立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达1561亿人民币(下同,约988亿令吉),比去年原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增加100亿元。”

带动全村脱贫致富

从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交的议案、提案内容看,“乡村振兴”与“科技创新”、“碳达峰和碳中和”等一起,都是今年“两会”热词。要让脱贫基础更稳固、成效更持续,必须从“脱贫”走向“振兴”,这涉及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等诸多领域。

在今次赴京参加全国“两会”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又去了一趟澜沧。位于中缅边境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是全国“直过民族”人口最多、区域面积最大的县,这里峰峦连绵,仅海拔2000米以上山峰就有150座,九成九土地为山区或半山区。

当地居民大部分为拉祜族,世代生活在大山里,是云南最后一批脱贫摘帽的贫困县。朱有勇是著名植物病理学家。2015年起,他与团队深入澜沧田间地头,开设培训班,用科技力量改变当地贫困面貌,教农民土豆种植技术,发展林下三七产业……在3年前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朱有勇把老乡种植的土豆带进人民大会堂会场现场“吆喝”。

5年来,朱有勇和他的团队培训了1500名农民,从冬季土豆、林下三七,到冬早蔬菜、茶叶种植、猪牛养殖,朱有勇带领团队前后共开设24个技能班,培训的学员中,九成学员脱贫,五成学员带动亲友脱贫,一成学员带动全村百姓一起脱贫致富。

从“脱贫”走向“振兴”

中国官方公布的脱贫数据令一些西方媒体质疑,讥讽“造假”、“宣传”之声不断。其实要分清“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的概念,中南海宣称的“脱贫”指的是脱离“绝对贫困”。

英国广播公司(BBC)就提出,若从贫困人口、贫困线以及国际贫困标准等三大面向看,中国离真正全面脱贫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世界银行认定中国为中等收入国家,贫困线为每日5.5美元,依据这个标准,中国仍有3亿7000多万贫困人口。

若以经合组织OECD年收入1万3770元人民币的贫困线定义来看,差距更高达5倍。

3月3日在全国政协记者会上,针对这类质疑,新闻发言人郭卫民表示,中国的脱贫标准是一个综合性标准,从收入上看,高于世界银行制定的极端贫困标准,目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扶贫成果也包括大量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比如建桥、修路、通电、联网,这些举措改变了贫困农民生产生活方式,打开走向富裕大门。

根据世界银行统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有8亿人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七成。其实,自中共十八大揭开脱贫攻坚序幕以来,平均每年有1000多万人受助脱贫。这个数字接近一个中等国家全部贫困人口,即使英、美等先进国家,仍有近两成人口属于政府定义的相对贫困人口。

从北京官方的一系列数据看,8年来,中央、省、市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近1.6兆元人民币。全国累计选派25万5000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起在扶贫一线。

近2000万贫困群众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2400多万困难和重度残疾人拿到生活和护理补贴。110多万贫困群众当上护林员。新改建农村公路110万公里,新增铁路里程3万5000公里。贫困地区农网供电可靠率达九成九,大电网覆盖范围内贫困村通动力电比例达100%,贫困村通光纤和4G比例均超过九成八。790万户、2568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累计建成集中安置区3万5000个、安置住房266万套,960多万人“挪穷窝”。

1500扶贫官员牺牲

一个个数字背后,展现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坚强韧性。还有一组令人悲催的数字,8年来,全国牺牲在脱贫攻坚上的扶贫官员有1500多人。交通事故、自然灾害、劳累过度、突发疾病……这恐怕是和平年代牺牲人数最多的一场“战役”。

正如诸多有识之士指出,绝对脱贫(生活在贫困线以上)固然重要,但相对脱贫(对比高生活水准)应是中共接续努力的方向。相对脱贫背后代表的是整体实质购买力的提升。如果只有量的改变,却未见质的提升,这样的脱贫,恐怕难以持久,后续也可能会衍生更多社会问题。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中国在消除贫困取得成就,但东西部差别、城乡差别、各群体之间贫富悬殊的矛盾依然凸显,社会公平问题始终严峻。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并非终点,乡村振兴是下一个必须要啃的“硬骨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农村、农业、农民)”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2月16日,一篇署名“中共国家乡村振兴局党组”的文章引发关注,这意味着国家乡村振兴局已接过新的历史接力棒。25日,就在全国脱贫攻坚表彰大会同一天,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国家乡村振兴局由国务院扶贫办改组而来,为国务院直属机构。这是中国乡村振兴的标志性动作。尽管已打赢脱贫攻坚战,但乡村振兴的路更长更艰巨。

改革开放助减贫

中国脱贫工作,自中共前领导人毛泽东起就列为主要课题,但真正有效果,是1978年中共前领导人邓小平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改革开放,到2018年改革开放40年来,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相当于目前整个欧洲国家的人口总和。

看看中国脱贫走过的路:

1982年:启动“三西”(甘肃河西、定西地区和宁夏西海固地区)农业建设专项计划,首开人类历史上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开发式扶贫”先河。

1994年:中国第一个有明确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的扶贫开发工作纲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出台;跨入21世纪,中国实施两个为期10年的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两次提高扶贫标准。

2012年12月末: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和顾家台村,向全党全国发出脱贫攻坚动员令;2013年11月,习近平在湖南省十八洞村首次提出“精准扶贫”概念。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文件把“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11月,被称为“史上最高规格”的中央脱贫工作会议,吹响脱贫攻坚战冲锋号,中西部22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官员在印有党徽的深红色脱贫攻坚责任书上签名,立下“军令状”。

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将精准脱贫列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三大攻坚战之一。

2015至2020年: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阶段重点任务,习近平召开7个专题会议系统部署……

2020年初:中国还有551万农村贫困人口、52个贫困县。剩余的这些贫困县、贫困人口,都是难中之难、贫中之贫,这些贫困县分布在桂、川、贵、云、甘、宁、新7省区,贫困程度深、自然条件差、致贫原因复杂,都是几轮攻坚仍没有攻下来的“山头”。突如其来的冠病疫情打乱既定节奏:春耕物资、饲料运不进村,一度有近3000万农民工留乡返乡,大量农产品出不去,部分扶贫车间和产业项目陷入停滞。

非常之举战非常之役

4月13日:中西部11个省区24名中共县委书记被中央约谈,整改加压,挂牌督战,以非常之举,战非常之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国情,决定了中国走完脱贫“最后一公里”何其艰辛。

1978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是97.5%,2019年降为0.6%,再到2020年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清零。

2020年12月31日: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宣告: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宣告经过8年努力,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万8000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完成消除绝对贫困任务。

为摸清脱贫实际成效,中南海开展国家脱贫攻坚普查,2020至2021年初,21万名普查人员对中西部22省(区、市)普查。

普查结果显示,一是贫困人口全面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及饮水安全有保障,根据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2020年国家贫困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万2588元人民币,中共十八大以来年均增长11.6%,高于全国农村居民2.3个百分点。

二是精准帮扶政策得到落实,产业、就业、健康、教育、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残疾人、生态扶贫等帮扶政策锚定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

三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通硬化路、通动力电、通宽带互联网、通广播电视信号和集中供水等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教育文化设施及服务水平提高。

全面推进农村现代化

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共“一号文件”。全文5个部分,包括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等。

2017年10月,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乡村振兴战略”首次被提出。翌年初“乡村振兴”首次被写入当年的中央一号文件。2021年一号文件第二次把“乡村振兴”写入标题,全文提及“乡村振兴”达37次,为近3年来之最。

文件明确,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5年过渡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文件称,2021年粮食产量达1.3兆斤以上;建设1亿亩旱涝保收、高产稳产高标准农田;用3年基本建成比较完善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这次文件的主要精神,包括一些新的政策调整,一是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为关键,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在2025年,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升,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文件中在耕地、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安全、农民合作社、农房建设等方面都提及了对“质量”的关注和重视。

二是以增进社会平等为目标,提出“5年过渡期”,使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在提高乡村低收入人群的新政策运行机制下,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是未来5年的目标。

三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以加大农村公共领域投资为手段,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

推荐视频:最高“净”界等你探索!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