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投废票的争论/黄子伦

马哈迪和希盟的协议合作让许多人对改朝换代的美好憧憬迅速滑落到谷底,无法接受反对党的政治格局变得狭隘,有些人甚至深深觉得反对党背信弃义,因此打算在来临的大选投废票,以表达心中的不满。

我认为投废票和没有登记成为选民以及没有投票的不同在于,后两者是对政治漠不关心的体现,而投废票是有一定的政治热诚,只不过比较像是对现有体制的情绪宣泄。



于是乎,赞成和反对投废票分成两大阵营互相叫嚣。很多赞成者认为这个是他们的权利,而且是向政客们叫板的筹码,不应该被干预或是被道德谴责;许多反对者则是从公民义务进行道德谴责,甚至是智力上鄙视赞成者。在这里,想要提出我对投废票的一些看法。

双方皆无绝对信心

就成效而言,两方阵营都没有绝对信心。赞成者认为只要投废票的人数够多,就可以削弱那些安分守己的政客在大选时的信心(或是减少多数票),从而开始正视他们的声音。

然而,这个举动要成功,就得看投废票人数的斤两是否足够,以及该政客如何诠释选举结果,可以说是相当被动,也很难预测成效;而反对者则认为历经两次大选的洗牌后,以及民意似乎开始醒觉的政治环境,投废票很可能会是让改朝换代功亏一篑的祸首。

但是,在选区划分不公的制度偏颇,以及巫统成功分化选民和反对党的策略,我说希盟要执政中央是痴人说梦,其实一定都不过分。所以,成败论,双方都没有得分。



投票非智力表现

就行为而言,投票是道德行为,不是智力表现。第13届大选结果出炉后,国阵政府为了减少财政负担而削减许多补贴,这时许多在5·05选举日投票给反对党的人纷纷开始谩骂(包括在社交媒体)那些投票给国阵的选民,有一些人甚至把国阵支持者标签为智商有问题。

这个现象和美国以及英国的选民分裂状况非常相似,因为人总是喜欢为失败找借口和替罪羔羊。

虽然我无法苟同国阵政府的很多行为,某些官员的表现让人想要挥拳相向,但反对党的表现也不见得很好,开出一堆空头支票,缺乏在基层服务,有些甚至比国阵代表更傲慢和无耻。所以投票给哪一个阵营,都不见得会让你看起来更聪明。

我认为,投票是每个选民根据他自身的利益考量、道德价值观的倾向、以及对候选人或是政党的满意度,而做出的综合决定。同样的理由,赞成和反对投废票,不具备谁比谁更高尚的说法。更进一步说,这种自我标榜良好的行为往往只会激化矛盾,从而增强对方阵营的支持力度。

如果你认同投票是一项道德行为,你会发觉很多反对投废票的人并不具备道德制高点,因为他们的内心并不是反对投废票,而是反对你不投票给反对党,也就是说他们假定你是反对党的支持者。如果你是国阵支持者而选择投废票,他们无任欢迎,甚至举手叫好。

说了这么多,该说说我的个人立场。我不赞成投废票,有两个主因。

勿连治标都不要

首先,不应该因为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所以连治标都不要。很多要投废票的人是因为被眼前的政治乱象,以及政客们奇丑无比的演出给弄得心烦意乱才会有此想法,然而我认为,如果投票有机会让这个国家进步,都不应该放弃,哪怕是前进两步,再后退一步,至少还是有前进一步。就像胶布并不会让你减少因为粗枝大叶而受伤的几率,但你如果受伤了还是会使用,因为它至少可以止血,避免细菌感染。

其二,如果投票是道德两难,就更不应该投废票。不管你是支持哪一个阵营,如果你有参与投票,你或多或少会感觉需要为这个选举结果承担责任,因此整个过程都会有助于你分辨和再三斟酌你的投票决定,甚至是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哪怕你之后对于你的投票决定悔不当初,它都会成为你宝贵的经验,让你的下一个决定(未必是政治决定)更加深思熟虑。

我们又不能预知未来,你怎么知道这一次的投票决定不会改变你往后的看法?更何况很多时候现实生活并不具备理想或是简单的选项,而往往越是两难的处境会进一步让人确立自己的人格和价值观。所以,当你已经决定走进投票室,请不要投废票。

 

ADVERTISEMENT

 
 

 

反应

 

言论

政治博弈进行曲/陈金阙

笔者记得当年希望联盟第一次执政时,“请”出了敦马哈迪医生来稳住大局。当时有民主行动党为他背书,所有人民,尤其是华人,几乎一致认为他已经知错了,今次重新受到委托,特别是在执政党(希盟)的信任下,终于有机会纠正他之前所犯下的错误。

马哈迪受到推选,不晓得是勉为其难,还是老实不客气,终于重新担任首相。为了取信于希盟,他还说两年后即将让拿督斯里安华接任,表示绝不栈恋权位。

结果呢,幸亏安华让其党友制造补选进入国会,不然他痴痴地等,恐怕最后连个国会议席都没有留给他。首相?更不用想了,门都没有!

当时笔者曾和几位资深报界人士谈到马哈迪任相的后续,他们对此都不乐观,认定这匹老马本性难移,故事绝对不会这么轻松落幕。

机关算尽反遭背叛

果然,马哈迪任职不久,开始将权力重心转移。基于土著团结党在希盟阵营并不强大,他企图结合国阵和伊斯兰党,做个所有政党都拥戴的首相。结果发生喜来登事件,希盟痛失江山。

马哈迪虽机关算尽,却漏算了自己已经不是那位权倾一国的首相,最后关头被丹斯里慕尤丁“背叛”,取而代之成为新首相。

之后土团党、国阵和伊党三结盟,希盟势单力孤,难以翻盘,重新成为在野党。这个国家,进入了单一政党无法单独执政的时代;但在和盟友结盟之时,却又另怀鬼胎,各自角力。

时光一晃之下,国阵主席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想借重新执政来摆脱官司,所以不惜一切启动全国大选。

国会一解散,巫统、土团党和伊党的临时结盟也因而瓦解。大家各奔前程,一切新仇旧恨,都打算在第15届大选一笔清算。

希盟单打独斗,左打国阵、右拒国盟。其中行动党打国阵的重点在阿末扎希。举国上下跑透透,明示暗示皆是责问人民,你们愿意“盗贼”执政吗?这个“盗贼”,当时成了华裔耳熟能详的大反派。

不过,国盟绿潮势力大起,而希盟无论怎样计算,当初执政的88席,已经到了顶峰,除非国阵、国盟或伊党和希盟结盟,不然,希盟的席位无法过半。终究无法执政。于是,当时笔者猜测,为了抵抗绿潮,希盟到最后可能和巫统拥抱在一起。

可是,当时听到笔者猜测的人,无不讥为疯言疯语。人民耿直看事,觉得两者似有“不共戴天之仇”,行动党“剿灭”马华在前,炮打阿末扎希在后,怎么可能合作?政治的诡异,就在于普通人难以看透的转折点。

事实证明,政治利益盖过正气凛然。再怎么正气凛然,希盟就是无法单独执政。这一点从它在喜来登事件倒台以后,无法回去权力重心就已经昭然若揭。

眼前土团党和伊党结盟,势力大增,不可能向希盟俯首当老二。反观希盟安华和巫统阿末扎希有师徒之名,阿末扎希统领的国阵大败,已经是丧家之犬,没什么谈判的筹码,巫统内部甚至已经起了逼宫的念头。

火箭披上马华旧衣

安华老谋深算,觉得招安败军之将,胜于和最强对手谈判。往后的发展,可想而知,安华如愿坐上首相位,巫统成了辅佐他的最大功臣,论功行赏;行动党即使选票来源最稳定不变,但当它了解自己最终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除了忍痛地披上马华当老二的旧衣,还要倒过来帮忙说服华裔和“盗贼“合作,好大的牺牲呀!

那么,这和第三条路有什么关系?大家请按下好奇之心,先花点时间研究一下本周五的财政预算案,下周我们继续讨论。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