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需求,选个投资好工具/黄子伦
今天,我想讨论看看信托基金是不是比另一个投资工具——股票,来得逊色。许多对投资有了解的朋友几乎毫不例外地对自己投资股票情有独钟。
说到底,能够自己亲手买入一只股票,看着股价高涨后并套利离场是非常有成就感,像是证明了自己的眼光非常好。加上现在购买股票的手续费是越来越便宜,开设户头也是网上就可以搞定,吸引了许多年轻投资者。
反观,传统的信托基金不但有一开始的销售费用(动辄3%至5%)以及管理费(2%左右),而且因为分散投资,所以涨跌比较缓慢,这让许多投资者觉得是一个不划算的买卖。信托基金费用比较高,是铁一般的事实。不过,我认为有些细节被大众忽略。
投资要做功课
我们常说投资要做功课,如果是投资股票的话就需要去了解公司的财报,行业竞争、未来前景等等。这些事前准备功夫,说多不多,说少也还真的不少。有些行业因为较为特殊,例如银行和保险,一般人要做好分析功课确实不容易。
我们专业基金经理要搞懂一只股票,从不懂到懂,至少也得花费两天的时间来完成,而前提还是建立在我们对会计、金融以及经济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基础,并且有许多信息工具,例如彭博终端(Bloomberg Terminal)和各种分析报告辅助。如果是一个零基础的新手,我觉得至少得一个星期。不要忘记,以上统计是用一天8小时的工作时间来计算。换言之,如果不是业内人士,每天下班后回家自己埋头苦干,恐怕得把以上时间翻倍才能完成。
可是,即使做足了准备功夫也不能保证会有成效,可能花费了大量精力最后才发现这股票并不值得购买,即使购买了也会有亏钱的风险。要是投资者的初始资金太少,例如是1000令吉,即使上涨30%也只是300令吉,这很容易让人觉得过去一个月的整个事前准备功夫非常不值得。搞不好稍微勒紧裤腰带,这300令吉也能够省出来了。
这就是整个问题所在,也是很多人最后都投资失败的原因。因为你才刚投资,所以需要付出超级多的成本(时间和金钱),如果你的工作非常忙碌,是很有可能错过了重要信息,而忘了套现或者止损离场。
因此,我认为股票适合那些有毅力、有耐心、并对股票有兴趣的人们。我承认投资股票的硬性门槛是很低,可是能够生存下来并致富是需要一些其他因素来支撑。如果只是对投资的话题有兴趣,但是要求你看公司财报等资料时就会意兴阑珊,我认为不妨考虑一下信托基金。
市面上对信托基金的批评,我大多认同。不过,不要忘记市面上也有很多差劲的上市公司。大家要懂得按自己需求和能力来投资才好。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