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换了总统换不来对外政策/章龙炎

在美国总统选举期间,我们看华人世界特别是海外华人,大致上有这样一个倾向:希望特朗普连任的,基本上不喜欢中国(包括那些反中共的);希望拜登胜利的,普遍上则支持中国。

表面上,那些不希望看到特朗普连任的,是因为他“疯疯癫癫”、“没脑”,不按牌理出牌,还处处针对中国。因为如此,同情中国的想看到拜登胜出,希望此后对华政策会比较“友善”。

可是,很多人可能忘记一件事情:美国总统虽然被视为地球上权力最大的国家领袖,但在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像中国、印度等大国的政策,并不会因为新总统就会有大改变。

对同样是人口超级大国,但是经济势力、地缘政治影响力、军事力量不如中国的印度,我们基本上没看到美国对印度会有很大的“兴趣”。还有,印度是人口最多的民主国家。在“输出民主”对外宣导下,美国会对印度较友善,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单是这一点并不能保证取得美国的善待;诸如印度这样的民主国家,还得符合美国的“民族利益”(有人译成国家利益)。至于什么是民族利益,就看需要而定。

拜登当了总统后,美国对中国的对外政策,有没有改变其对抗式的姿态?显然没有。

美国在南中国海的政策,可谓一叶知秋。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今年1月底重申,美国不承认中国在南中国海领土重叠的声索,因为这声索不符合国际法,并承诺美国与南中国海声索国是站在同一阵线的,抗拒中国所施加的压力。

他指中国借用冠病病毒疫情,进一步推进其在南中国海的存在。

东南亚盼中美平衡

美国在南中国海的利益,最主要是确保航行自由。在确保航行自由的同时,美国也以安全为理由,在东南亚甚至亚洲其他地区“拉帮结派”,加强其在南中国海的军事存在。

不过,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担心中国强大的负面影响,东南亚国家基本上欢迎美国发挥平衡作用,但却不希望美国“过度关心”——这与中国经济及军事势力强大有密切关系。

从这点来看,美国要像在冷战期间寻找“志同道合”的国家,以南中国海及其他相关课题如航行自由来制衡甚至围堵中国,看来成果不会太大。与冷战不一样的,美国的“大外宣”可以把苏联描绘成邪恶的化身,要依样画葫芦用在中国身上是事倍功半。

另外,与冷战不一样的,经济现实的考量远远胜于意识形态的考量。因此,不管是特朗普还是拜登,都可能优先考量美国最主要的民族利益,而不是“替天行道”的使命!更何况,因为各种纠缠不清的利益,在对外政策方面,美国总统往往不能随心所欲!

反应

 

言论

今有华教默士/章龙炎

混淆视听这一招,搞政治的人士即便不精,也要懂得常常用,用得好不好是另外一回事。很多时候,民众是非常容易被混淆的。

说明白一点,混淆本身是一种说服。先混淆自己,再混淆别人就更有说服力了。

不信的话,让我以行动党霹雳州金宝区国会议员张哲敏最近在国会的讲话来证明。

张哲敏针对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魏家祥与其他党内领袖,屡屡挑起10+6华小建校与迁校课题,声称马华与行动党一同在团结政府之内,应一齐为华教事业作出贡献,不要因为没有官做,在那边扯后腿。

张议员的意思明显(如果不明显那他非常可能自己混淆)是,两党同样在政府里就要保持沉默(默默耕耘乎?),因为沉默象征着两党都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沉默的反面是出声,魏家祥出声,就是扯后腿。

原来静静能够为华教事业做出贡献,追问10+6华小建校与迁校的进展是扯后腿。张哲敏根本就不信这一套。要不然的话,他应该这么说:你马华那么厉害,就让你做啰(反正都同在团结政府里),我们火箭为了一齐贡献华教,保持沉默。我们绝对不会像魏家祥一样扯后腿(出声)。

马华没代表在政府

还有,马华与行动党都在团结政府,其实只说对了不到一半。马华没有代表在政府,怎能说是与火箭同在一个政府?国会并不等于政府,魏家祥以人民代议士身份发言,名正言顺。张哲敏不是不懂,但是为了混淆视听而抨击马华,是要把民众当傻瓜——反正混淆视听在这群人中很有说服力。

至于张哲敏引述部分例子(柔佛培才华小与雪州培民华小分别在今明年开课,李莱生华小的土地问题,政府目前正与州政府接洽,郭鹤尧华小,建校委员会9月刚提交新的图册),来指控魏家祥与一众马华领袖勿再误导大众,称10+6计划已消失不见,很可笑。

10+ 6计划有几所学校已经建好启用,马华一众领袖有可能说这计划“消失不见”了吗?

张哲敏不敢悉数列出所有学校的最新进展“以正视听”,封住马华领袖的口,反而采用混淆视听的手法,是欲盖弥彰。例如,他说“我们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短短两年内有了很大的成就”,还说团结政府上台以来,教育部部长法迪娜与两任副教长林慧英及黄家和,一直都在努力完成10+6计划。

如果成就很大,那是华社喜闻乐见的新闻,为何不是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本人甚至是火箭秘书长陆兆福郑重其事地出来宣布,而是个同党的国会议员当“代言人”出来回应?

答案就在:混淆是一种说服手法,在马来西亚华社尤其如此。你看看,国阵时代喊得越大声对华教贡献越大;在希盟时代,只是出声追问就是扯后腿,静静才是为华教作出贡献。后者说服力特强,前者已经落伍。所以昔有华教斗士,今有华教默士(沉默之士)。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