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摆脱穷人圈/南洋社论

根据2021年RinggitPlus理财问卷调查:半数人如果失业将无法支撑超过3个月,44%均为入不敷出的月光族,24%年轻人的储蓄不够维持1个月。

还有,家庭债务突破1.38兆令吉,占国民生产总值93.3%, 让马来西亚成为全亚洲家债最严重的国家。

一系列冷峭的数据都在说明,有很多人日夜劳役,还是没法脱离月光族及低阶群体。

要脱贫,还须唤醒人们的财务天赋,才能帮你摆脱穷人圈。

每天,你能赚到1块钱,你花得净光,你就是穷人;所以一定要储蓄,要懂得运用法则,累积能量,让零散的铜钱发挥黄金价值。一定要将辛劳赚来的钱储存起来,你才有抵御风暴的能力。

多次世界经济危机提醒人们,前一刻还是金融盛宴的狂欢,下一刻却是危机猝然爆发的低谷,灾难阴影铺天盖地;所以要掌握形势,要保持充足盈余。

经济学家说,社会对财富的剥夺机制是“动力机制”,不断剥夺,就会驱使人们不断努力,所以要会攒钱。攒钱不仅是一种出于安全需要的本能,更要变成一种乐趣。生活紧迫,更加不能轻易有“够了”的自足。

要努力工作攒钱,还要提升技能,例如学会高超的谈判、行销经验和技巧,帮你做成生意,成为行家里的佼佼者。帮你构筑资产项,让它每天24小时为你增生财富。

要找到钱的种子,还须投资你的头脑,撬动资本,挖掘未来财富。

人生是“期权支付”的模式,“奋斗在前,收获在后”就是人生轨道,特别是年轻人,更要奋斗拼搏,凭借着热血沸腾的青春,将庸常生活里的冗繁懒惰和闲散甩在后头,带着浩浩荡荡的气势,才能一路走远。

最后,要做好长期规划,做好具有根本价值和能力建设的事,并坚持贯彻,才能跑完全程,才是抵达终点的最后赢家。

做一个勤奋工作和勤学的人,每天阳光自然就会第一个触吻你的脸颊,一切机遇都是给有作好准备的人。

反应

 

言论

治贫不如先治愚/南洋社论

对通货膨胀率下降的官宣数据,伊斯兰党兰道班让国会议员西蒂再拉揶揄说“人民无感”,甚至批评说“还有人饿死!”

较早前也有反对党领袖以“饿死论”斥责政府的无能。显然,搞政治的都挺关怀穷人。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在发布财政预算案期间,也同样围绕在扶贫减贫脱贫的问题,还不惜调节税务政策,拒让有钱人也享有补贴优惠。

当然,要消除贫穷,正视此社会痼疾问题的存在,是对的,关键却是要有完善的脱贫机制,精准扶贫及治贫方略。例如要消弥贫富差距,却要避免熄灭创富动机,有时还须承认贫富是择机与竞争的结果。

可要是政客只懂装模作样,强装的虚伪和负罪感,也只是逃避与自欺。

让人甚感愤懑的是,那些拥有LV包包的政客,对贫穷的苦难会有什么真切的体验呢?

不能一味给钱和喂养

穷人的问题,是赚钱少,只能靠做些辛劳的苦役,或低收入的工作,但却不能一味地给钱和喂养,而是要教导他们学会知识,掌握技艺,才能努力摆脱贫穷的陷阱。

因为学历就是硬资本,专业领域的技能才是给穷人逃脱贫穷的梯子;给穷人“迫切”需要的食物,只是帮助解决穷人一餐。

有好些国家的政府及国际组织也对此作出反思,认为给穷人电视机比食物更重要,这能让穷人的生活少一点乏味,借此逃避现实,逃避沮丧。

在印度,穷人有了电视,就不会将预算花在祈求神灵的宗教活动,或乱花钱来置办婚礼、嫁妆,有了娱乐才能让穷人暂时忘了怨怼,对贫穷忽然有了忍耐力,不再迁怒命运。

问题是面对种种风险与压力的穷人就算稍能得到救济,或稍有些钱,他们还会缺乏自控力,照样用光,多数穷人没有长远目标和打算,难以在恰当时候自我提升,抗风险能力差,始终还是贫穷。

与其扶贫不如扶智

更糟糕的是,错误的意识形态,守旧的历史惯性,更是没法有效防贫治贫,严重的贪腐和行政低效的问题,使任何扶贫政策都难以落实。

要真正摆脱贫穷的桎梏,就必须依靠良性的机制和制度的善治,更要理解穷人的生活逻辑,与其扶贫,不如扶智,与其治贫,不如先治愚。

最后要说的是,今日的马来西亚,饿死的穷人还挺罕见,狡猾的寄食阶层却多的是。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