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擎天巨柱——陈六使/利亮时

陈六使,一位靠着自身努力,从胶园小工登上新马千万富豪的传奇人物,最令人称道并非是他的千万家财,也不是他在企业上的成就,而是他倡议办南洋大学(简称南大),让千万华人学子,有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

没有了陈六使,可能不会有南大,没有南大就不会有这么多在工商业界,教育界和科学领域的杰出校友。



林语堂曾表示:“南大可以没有林语堂,但不能无陈六使”。

南大能够在1950年代落实办学的理念,就是靠着陈六使冒险、果断和敢做敢为的精神。

若替代之以他人,可能会因经费、师资来源不足和政治压力等问题而却步。

在区域教育扮要角

南大从倡议到开办,遭遇层层阻力,若无陈六使在困难面前不低头,顿挫跟前不气馁,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持,南大不可能渡过英殖民政府与马来民族的阻力以及“林语堂事件”的打击。



创建南大,给新马以至东南亚地区的华人子弟,以华文完成大学教育的机会。南大对本区域教育的贡献,如承传中华文化,培养师资和造就社会各领域专门人才,扮演重要角色。

南大虽然在1980年消失了,但南大在海外华人的教育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章。海外华人将永怀南大创办人陈六使的不朽功绩。

目前有活动纪念华人许多先贤,而陈六使是其中之一。然而相较于陈嘉庚或李光前,有关陈六使的专门著作仍然相当的少,笔者希望有更多人投入研究陈六使的行列。

应给历史客观评价

研究者本来就不是为了某些人服务,而有多少史料说多少话,尽量陈述历史的真相。

我们都是人,而非神有其优点,也不会没有缺失,因此未来研究陈六使应该给予他在历史上的一个客观的评价。

陈六使由于没有筹办大学的经验,个人见识的局限,使南大的发展有着某种程度的不足。惟作为研究者不能就此抹杀陈六使敢担当和为华文教育献身的精神。

没有他的登高一呼,出钱出力的积极态度,南大不可能屹立在裕廊山岗上,华文中学生的升学之路也不会因此露出曙光。

陈六使在新马华文教育上的贡献,绝对可与陈嘉庚与李光前相互辉映,成为二十世纪新马华文教育的三根擎天巨柱。

(高雄师大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

反应

 

言论

从侨到桥:谈陈嘉庚陈六使兴学办校/安焕然博士

陈嘉庚和陈六使是同属福建同宗族亲戚关系。在经济事业上,陈嘉庚提携陈六使,而陈嘉庚也曾在事业上获得陈六使的经济支援。

在教育事业上,两人都是儒商君子企业家,热衷于兴办教育。一般公认,南洋大学创办人陈六使其办学精神实受陈嘉庚的影响,惟两人对教育的认知、行举和办学理念有共同点亦有差异之处,各有轻重和偏向。

虽言陈嘉庚是个“爱(中)国华侨”,但其兴学办校的精神典范不仅仅是“中国”的,也深深影响新马本地华人社会热诚兴办教育的传承,陈嘉庚兴学播下的种苖是深深扎根茁壮于马来西亚的。

带起华社办校精神

诚如新纪元大学学院中文系教授廖文辉所指出的:“陈嘉庚的精神典范一直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发展力量重要的活水源头。”

华教族魂林连玉也曾在其《风雨十八年》说:志不在发财,一生为国为民族谋福利寻出路的陈嘉庚,其倾家兴学的精神在新马华人社会有巨大影响力,二次大战前后的兴学热潮,可以说是陈嘉庚带动起来的。

新马华社(特别是分家后的马来西亚华社)谈陈嘉庚,大抵亦皆以“毁家兴学”、“倾资兴学”来概括其办学精神。也因而,大马民间办学,言必及筹款捐献,热心华教。

当然,陈嘉庚办学也是有其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只看到他“倾资”的部分,而忽略其他办学教育理念的贯彻。

事实上,这种既豪爽捐资又带有教育理念办学的传统,亦扎根于新马华教之土壤。1950年代南洋大学之创办,创办人陈六使的登高一呼,带头豪气认捐500万,更是掀起新马华社兴办大学之高潮。

陈嘉庚和陈六使都是赤诚兴学办校之人。陈嘉庚在中国创办了集美学村和厦门大学,陈六使则是在新加坡创办南洋大学。间中有其“双陈”的办学精神和办学理念的传承和扎根,也有因时局的改变,在办学认知上出现不同的对比。

务实办学一脉相承

陈嘉庚是“爱(中)国华侨”,而陈六使则视新马是其第一故乡,要发展建设,要在当地创办大学。那是一种在地,从华“侨”到搭“桥”的转化。但不管是在何处办大学,其为国为民兴学办校的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

惟当年在筹办南大之时,陈六使的言论多聚焦于南洋大学创办的意义及其招生和教学媒介语等事而已,想来在创校筹款和办学实际的运作上,陈六使更在乎前者。至于校务的实际运作则交给校方(主要是校长)来管理和筹划。

惟就“双陈”的办学渊源与传承,相信陈六使也是认同陈嘉庚与时俱进,注重实用精神,“双陈”的务实办学理应也是一脉相承的。

在创办大学的捐资方面,陈嘉庚的“独资”的确明显,陈六使则是以认捐500万带头造势,掀动新马华社众人之力来“众筹”办学,具有群众基础。但不能说陈嘉庚没有此意识。

事实上陈嘉庚在兴办厦大时,把主要的楼层取名为“群贤楼”,即是带有其义涵。陈嘉庚认为厦大不是他一个人出钱办成的。而且陈嘉庚在世之时也不愿把厦大建筑楼层以他个人之名字命名。此乃“为公不好名”的一代儒商所秉持之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