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改革之路漫漫长/利亮时教授

由联盟至国阵,61年的统治,曾经为国家带来繁荣,而1970年代的政策,立意固然为了扶持马来民族,让国家的最大族群富起来,这对国家与其他族群皆是好事。从种族主义出发,该政策本身就有问题,加上后来者把资源集中在少数人身上,使得国家的发展每下愈况,最后让人民在生活上面对极大的困境。

如今政权更替,由老面孔配搭新面孔,组成一个革新的团体,主要是检讨昔日所推行的诸多政策。再次拜相的马哈迪应该最清楚目前国家面对的问题,他有必要用其有限时间,把国家导向正轨。经济是重中之重,目前环球经济处于多事之秋,我们除了整顿内部,也要密切关注外部的变化。



我国拥有丰富的资源与优越的地理位置,只要领导人一心一意为国家前途着想,推行开放政策,国家自然会在未来岁月脱离困顿局面,成为亚洲经济的亮点。

教育应以新加坡为师

经济之外,就是我们的教育问题。教育乃立国之本,邻国新加坡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大量资源,使这个城市小国傲视群伦,这方面我们应该以新加坡为师。既然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应该不分种族栽培,这样方能令全民同心同德为国家的未来奋战。上述都是需要时间来进行的大工程,可能会费时10年以上,方可看到显著成效。

我国的教育在上个世纪(1960-1990年代),培养不少英才,由于国家政策偏差,使得许多人远走他乡,形成楚才晋用的情形。如今新政府上台,在选前民主行动党元老林吉祥就表示,若执政就要积极把海外人才吸引回国。这方面,政府应该在半年后推行一系列政策,让许多具有我国国籍的专才回来参与目前的建设计划。

我国历经将近40年的偏差政策,让国力无法推升,人民则是无奈的面对。新政府有必要积极培才、留才和揽才,让1960-1980年代的这些我国菁英为国家贡献一己之长。



改革道路并非一条康庄大道,也无法一蹴而就,其需要新政府团队摒弃族群意识与私心,共同为这个国家的未来打拼,这样国家方能看到未来的希望,我们的下一代才会有希望。

(台湾高雄师大东南亚暨南亚研究中心教授兼主任)

 

 
 

 

反应

 

要闻

扎希否认曾指控敦马 “没提名字只说某人”

(打巴25日讯)副首相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否认,他曾指控前首相敦马哈迪拒绝签署放弃作为巫统资产信托人责任的文件。

他指出,相反的,若马哈迪真诚交还该党资产信托人职责,巫统将感谢并以开放及包容的态度看待。

“我从来没有提到他的名字(马哈迪)……当记者问我时,我只是说某人(有关签署文件以转让巫统土地的状况)。”

技术问题可修正

阿末扎希说,如果出现一些技术问题,例如名字拼写等等,是可以修正的。

“我们(巫统)对于任何信托人在其任期届满时真诚地交还(资产责任)并没有任何问题,我们敞开心胸,持宽容态度。”

阿末扎希今日出席与原住民社群举办的“关怀开斋节”活动后,在记者会上这样指出。

《每日新闻》近日报道,马哈迪表示不存在他拒绝交还巫统资产的问题,因为他已于2015年10月27日签署了一份声明书,以申请资产转让的许可。

马哈迪也是土团党前主席;他指出,他与另外3名信托人所签署的声明书,也已列明在巫统所提诉讼的支持宣誓书中。

2015年12月28日,联邦直辖区土地与矿产局办公室表示,吉隆坡土地工作委员会已批准将资产从上述信托人转让给巫统的申请。

然而,该资产转让程序于2017年5月受阻,原因是地契上的姓名与身分证上所载不符。

此前有报道指出,巫统已提出原诉传票,要求法院宣告该块面积为9723平方米的土地转让至该党名下;该诉讼将联邦直辖区土地与矿产局注册官列为被告。

据悉,该地契登记在4位信托人名下,即马哈迪、已故前财政部长敦达因、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淡、以及已故前吉打州务大臣丹斯里沙努西祖尼。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