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改革马华阻力重重 —林苍祐与杨邦孝的政治故事(二)/谢诗坚

马华于1958年3月23日的党选结果全数由林苍祐派胜出后,陈修信派只能靠边站。但千头万绪,林苍祐如何改革马华?又如何落实他的“革命派”的承诺和理念?

第一件事,他接受陈东海辞卸马华执行秘书职。这位曾是东姑身边的红人,也是联盟的总秘书,因此常跟在东姑身边进言,更被东姑带往伦敦谈判独立大事。吊诡的是,华团通过的议案和备忘录由大会主席刘伯群交给陈东海,以便在谈判时提出华社的意见,讵料陈东海事后竟说忘记这码事,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拿出来讨论。他这一“阳奉阴违”的行为在后来被指责出卖了华人的利益。



陈东海不是省油灯

由此可见,当年的陈东海背弃华社,干下匪夷所思的“恶行”。陈东海当然也不是省油的灯,在失去马华的受薪职位后,他仍紧跟着东姑,并且与陈修信及翁毓麟结成反林苍祐派。

林苍祐在解决陈东海后,决定修改马华党章,因为原本的党章只有总会掌握大权,其他执委没有权力,而且党章只管党中央,对各州分会是鞭长莫及的。林派提出修改党章的要点如下:

(一)党可以根据市议会、县议会或地方议会的选区数目设立支会;支会可派代表出席区会大会(每一个国会选区只有一个区会),区会代表直接选出中央代表,不再受各州分会的控制。



林派的用意是剪除各分会对区会的控制,让他们直接选中央领导层(今天的马华公会也是采用这样制度)。

(二)各州分会不能自己选出信托人管理分会资产,只有中央代表才有权选举信托人,方便集中马华全国的资产。

(三)党员必须是马来亚联合邦的公民,不接受非公民的华人入党。

有关修改党章特别代表大会是于1958年11月30日举行,共有126人与会。

在投票前,陈修信建议成立一个特别委员会研究和考虑章程草案,以在下次大会时才讨论。

林派知道陈派的用意是拖延时间,以便各州分会能控制党中央,但大会以67票对57票否决了陈的动议。

继之,大会进入讨论林派的修改章程草案,林苍祐特别提醒代表们:“只有修改党章,马华才能强大和更好地领导华人;同时作为联盟的盟友,在将来争取新加坡回归联合邦的怀抱,以实现马新合并的愿望。”

投票结果,有75票赞成,50票反对,1票弃权。

此时,陈修信派引述马华党章要有2/3的大多数支持才能通过修改党章,既然有126人投票,赞成票75票未达2/3,尚差1票,因此今日大会不能通过修改党章。

可是林苍祐派群起反对,他们认为投空白票等于没有意见,不算投票,只能以125张票来计算。因此75人赞成等于是2/3的多数票。

两派人马也因这一票只差要不要算争得面红耳赤。最后林苍祐以大会主席身分宣布大会是以2/3多数票通过支持党章,他本身愿对此事负起全责。

马华浮现两派之争

在马华浮现两派之争后陈祯禄本来是支持林苍祐改革马华的,也欣然接受被委为永远名誉会长,但在接近摊牌的关键时刻(1959年7月),陈祯禄又转过头来反对林苍祐,毕竟“血比水浓”。另一方面,也是受到东姑派的影响,《马来前锋报》开始攻击林苍祐,指已有更多亲国民党分子渗入马华,使种族主义色彩更浓。所谓的国民党分子是指李孝式(曾任国民党军官)及林苍祐(曾任国民党陈诚参谋长的军医及私人秘书)。还有一位是曾在汪精卫派系当教育长官的梁宇皋等。对此林苍祐断然驳斥此乃无中生有。

林苍祐派除了敢于面对华教问题外,也在秘密草拟一封致东姑(联盟主席兼巫统主席)的密函,提出了后来酿成“大祸临头”的分裂和马华在这之后又导向协商时代。

巧合的是,这两件事又与杨邦孝息息相关,甚至因此改变了林苍祐、杨邦孝、朱运兴及林连玉的政运和教运。

这是始料未及的,也是华社后来付出的巨大代价。

谢诗坚■资深评论员

谢诗坚■资深评论员

反应

 

言论

超越马华,不可超越火箭/章龙炎

最近有关华小10+ 6计划在2018年大选后的变动引发的争论,特别是其中三所华小易名争论,“经手人”张念群反击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说如果当时她真的是大错特错,为何马汉顺不立马纠正?

张念群还说,她只当了20个月的教育部副部长,在“喜来登政变”后接手的马汉顺,虽然有33个月的时间,还是什么都做不了。她还提醒马华,10 +6华小内有三所华小可由出资者命名,马华不需要当作不知情。

这是典型的混淆视听。首先的问题就是,在她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之前,有关三所华小已经命名。她在任时出现的是“改名”(重新命名)不是‘’命名‘’。两者是有差别的。再说了,出资者可选择将华小重新命名,但不一定要这么做。教育部不点头,出资者也无可奈何。不是吗?

我说呀,张念群要是不认同国阵时期对有关华小的命名,何不建议以火箭的已逝领袖或者华教领袖取而代之?多几个以华裔先贤为名的学校,就是为华人贡献的史实加分,何需妄自菲薄呢?张念群在教育部开了这个自我矮化的先例,不是授人以柄吗?

其次,张念群揶揄马汉顺当了33个月的教育部副部长不能纠正“张念群的错误”,是无能。其实,在火箭眼中,马华是当家不当权,又被华裔选民所唾弃。马汉顺因此实在没有道德制高点来纠正所谓的错误。

相反,张念群只当了20个月的副教长(虽说任期是20个月,但改校名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就可以把几个华裔先贤名字排除在外,真的是太强大了。不过,这样的‘’强大‘’建立在混淆视听而不是正视听,因此缺乏担当的底气对华裔是非常不幸的。

张念群不敢光明正当地“承认”错误,也不敢坚持当年所为是正确的,只是以稻草人谬误手法,来回应马汉顺及其所属政党。

承认华裔先贤贡献

上面所提到的把‘’命名‘’与“改名”混为一谈,把自己所做的事要马汉顺“负责”是其中两个例子。

但是,两党代表及其支持者在你来我往之中,我们看不到的是华社对这个关系到“去华化”的课题,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所谓的“去华化”是要淡化华人的色彩。承认华裔先贤在世时的贡献,以建筑、道路、学校等命名(或重新命名)纪念他们,有教化作用,可进一步巩固华裔在各领域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反其道而行,自然会有截然不同的后果。

可惜,很多华人到现在还跨不过一个坎:超越马华,不可超越火箭。火箭成为最高指标。

像张念群指马汉顺要带风向掩饰自己无能是容易的,要把一切罪名都推给她更是最直接的,很多华裔会信受奉行。

我把上述谈话改成“张念群要带风向掩饰自己是容易的,要把一切罪名都推给马华是最直接的”,华裔的反应就不一样了,即使这比较接近事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