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府应找对策应付通胀/南洋社论

今年开始,民众开始感受到百物涨价的压力。日常生活中的常用食材、食品及原料如食油、肉类、面粉等,几乎每隔两个星期或一个月,都调涨一次价格,涨幅有些超过10%。食品及食材涨价的原因,离不开原料价格暴涨、物流成本高涨或缺货等。

经营肉骨茶的餐馆业者指出,从去年底至今年4月份,猪肉的价格已经调涨了8次。每次的涨幅都是介于5至10%,有时甚至超过10%。猪肉成本高涨,但是他们却不敢随意涨价,从去年底至今,只调涨了3次价格,业者只好自己吸纳部分成本,因担心一再涨价会吓跑顾客。

除了猪肉,其它如鸡肉、鸡蛋、蔬菜等价格也上涨,食材上涨加重许多中下层民众的生活负担。

根据大马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大马今年3月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上升2.2%,至125.2,去年同比为122.5,这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所致。也就是说,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2.2%。这一增幅超过了大马在2011至2022年3月期间的1.9%平均通胀率。

大马统计局首席统计师拿督斯里莫哈末乌兹尔博士指出,食品价格上涨仍然是全国通胀率上升的主因。其中鸡肉(14.2%)和鸡蛋(13.5%)等原料价格上涨,导致食肆食品价格也增长3.6%,今年1月为3.1%。整体通胀上升主要受交通运输(3.9%)以及食品和非酒精饮料(3.7%)的增长推动。

他表示,其次是家具、家用设备和日常家庭维护(3.2%);餐厅和酒店(2.6%);娱乐服务和文化(1.6%)。此外,交通成本也上涨3.9%,从2021年3月起,RON95汽油价格的顶价为每公升2.05令吉,高于同年2月的平均价格,即每公升1.96令吉。

人民负担加重

通货膨胀,生活成本节节上升已经压到一些民众喘不过气来。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拟定有效的方案解决原材料及物价节节上升的问题。

民主行动党主席林冠英日前建议政府成立50亿令吉的物价稳定基金,以缓和通货膨胀率与马币汇率下跌,导致原材料价格走高和物价上涨的问题,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设立价格稳定基金,能够缓和物价上升的幅度,能把价格暴涨50至60%的物品,压低至20至30%。

我们认为,政府在没有更好的方案之下,应该设立物价稳定基金,稳住节节上升的日常食品的价格。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寻找恰当的方案,从源头解决原材料暴涨导致物价被推高的问题。否则,人民的负担越来越重,可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反应

 

言论

怕穷,更怕短浅/南洋社论

根据统计数据,东海岸由伊斯兰党长期治理的吉兰丹是国内发展滞后及最贫穷的州属,很多年轻人被迫要跨越马泰边境或其他有更多工作机会的州属谋生。

有人说,保守的宗教主义,还有教条戒律,束缚了经济的自由发展,像吉兰丹在吸引外来投资方面几乎挂零;甚至有人还批评丹州政府因缺乏愿景,政策逻辑、管治的滞后和失能,导致持续贫穷的问题一直都没法有效解决。

的确,贫穷是问题,可是真正的问题还在于没有认识问题,没有善用头脑清晰地分析问题,去务实地解决问题。

还记得多年前,伊斯兰党向巫统列明要恢复共识、重归旧好就须先遵循以下条件,包括:抑制抵触回教的活动,例如禁舞禁酒,还要有传教的自由、宣教及播放宣礼歌。

显然只想恪守宗教道德和教规的政党领袖,对吉兰丹州的贫穷、基建的落后,长期困扰民众的水灾等问题,只能是一筹莫展。

在今日快速变化的社会,怕穷,更怕“短”,像浅陋笨拙的“短浅”,考虑不周的“短视”,不擅长之处的“短板”,讳疾忌医、不敢直面问题的思想“短路”,都是极可笑的。

利用东铁全链对接

其实,要刺激投资,就须利用东铁的全链对接,打造横跨彭亨、登嘉楼及吉兰丹的经济走廊,引进农业科学、新能源企业及旅游,延伸价值链;以及借助港务与物流,打通与外部世界的链接。

“短褐穿结”、“短吃少穿”、“箪瓢屡空”的穷困虽可怕,更可怕的还是那种困扰在小事的“人穷智短”,因短视而最后落得“短叹长吁”。

要进步发展,就要以科学 的理论框架,以科学管理的政策,去将马来西亚发展成为一个多元包容的开放社会。

人类社会不断发生变化,过去的旧东西和陈规,现在已经不管用,也帮不到我们。

各种教派的教义经典并没有把世界的每一件事都一一记载下来,只拘守成规、旧说而不知变通,是行不通的。

未来的竞争与挑战越来越激烈,不努力就被淘汰;要真正摆脱贫穷,就必须先摆脱短视和浅薄陋见的旧思维。

人类社会各种新技术和颠覆性的科技创新,给世界带来深刻的变革,我们更要应用自己的才智、设想,和新的创见,去创建新的远景。

在此,更要奉劝那些恣意争权的政党领袖,与其为无谓的小问题争扰,不如用精密的脑去做更有建设性和更有意义的事。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