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治乱象/利亮时

日前笔者返国开会,在晚间的新闻报道中,看到首相纳吉在国会宣读明年财政预案时,在野党国会议员集体离席抗议。在野党此举亦遭到一些评论者的批评,并以台湾立法院乱象为例,认为此风不可长。

我们不妨从台湾的政治现象来看。台湾立法院的政治纠纷,一直成为其他华人社会关心的议题,并将之视为政治的乱象。



笔者不否认台湾立法院的情况确实让台湾发展的步伐受到影响,但台湾的社会却没有像我国般陷入治安不靖、外劳大量涌入、族群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我们不应五十步笑一百步,首先台湾的治安是有目共睹的,其破案率亦相当的高;公共交通方面,包括捷运、巴士、火车与高铁等都十分的方便;首都台北也没有如我们吉隆坡般有部分计程车(德士)是不使用计程表来载客的。

抗争让人看到真实

政治方面,在野党向执政党表示不满,固然是一种政治的伎俩,然而,我国是一个半民主的国家,媒体的自由度是有限制的,在野党唯有用较大的动作方能引起民众的注意。我国在野党的抗争方式已相当文明,拿大字报和退席抗议,本来就是在民主国家可允许的。在笔者的角度来看,我国在野党的抗争可说是相当的理性,基本上都没有出现非理性的举动;若有人认为台湾立法院的朝野抗争模式,会被我们在野党搬上我国国会殿堂的话,这似乎是小看我们国会议员的智慧。

我们国人的思维必须有所改变,表面的平和不代表我们国家是没有问题的。抗争或吵闹是可以让国人看到政治的现实面,而在野党本来就不掌握国家的机器,他们用较大的动作或一些激烈的方式,只要在合法、合情的范围内,都是可以接受的,因为这样才能让国人看到争议的议题,以及在野的观点。

须理解在野党劣势



笔者相信许多国人都曾去过台湾游玩,台湾社会的秩序,基本上与国会殿堂的纷争是的是平和与温情处处,去过台湾的国人应该都有同感。

我国的政治若一直要粉饰太平,只会让问题一直恶化,最终会演变成一发不可收拾的局面。作为国人应容忍迈向民主的阵痛期,也必须理解在野党的立场与其所处的劣势。

(台湾高雄师大客家文化研究所所长)

 

 
 

 

反应

 

言论

民主行动党须革新/利亮时教授

民主行动党在2008年开始,就已不是一个一无所有的在野党,其从州资源到中央资源的累积,让该党逐步壮大。

该党的基本盘主要来自华社,而在林冠英担任财政部长期间,面对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其行事作风其实跟昔日马华的部长没有太大的差异。

作为华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不是要华人部长去冲撞体制,而是要适当的维持我们基本的权益。华社对林冠英担任财政部长期间的作为,确实有些怨言的。

笔者认为,行动党中委选举有必要调整。林氏领导已历经两代,党绝对不亏欠林家,尤其林家第二代两人都曾出任中央和州的政府要职。

作为一个民主的社会,民主行动党有革新的必要,并朝向多元政党路线发展,这方能在族群议题上与伊斯兰党较量,致力实践“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理念。

须摆脱华基政党形象

行动党如果成功摆脱华基政党的形象,渐进式推动“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慢慢让更多马来人接受,这样不但能够壮大行动党,也会推动国家向上发展。

这次的党选,党主席和秘书长,应该由不同种族的党领导人来担任,让党的华人色彩淡化。

如果要实践“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的理念,华人政党和社会,不要在意本身族群占有多少位部长,而是让贤者能够为民服务,把国家带往一个美好的未来。

民主行动党走到今天,其路线有必要调整,而林冠英亦有心理准备退居幕后,或者再担任一届国会议员后就引退。

权力和政治资源,确实会让人有点舍不得,然而作为有智慧的政治人物必须知所进退,为自己留下身后的好名声。林吉祥和林冠英都在民主行动党发展的某个阶段,完成了他们的使命,他们父子在党已经青史留名,没有眷恋的必要。

勿沦为马华2.0

这次党选不管谁当选,该党党如果要继续在希盟的执政道路上作出贡献,其不能只靠华人选票的支持,而必须获得更多印度人选票,并逐渐得到马来选民的认可与支持。

民主行动党如果没有革新的决心,其很有可能成为马华第二,最终可能也会被各族群的选民所唾弃,因此改革有其必要性和急迫性。

反应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