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治决定的沉没成本/章龙炎

经济学的其中一个关键概念是成本,指的每一项决定,都必需放弃其它选项。成本涉及金钱,也涉及感情、时间、精力等等。

其中一种成本是沉没成本,指的无法通过任何方式回收的成本支出。

有经济学家说,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任何决定而言是不可控成本,照理说应该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定;但现实是人不完全是理性的。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说,沉没成本因为不涉及放弃任何代价,因此不能当作是成本。

不过,人们因为不了解,更多时候是心理作祟,就有了所谓的“沉没成本效应”。

它是一种常见非理性行为,即使知道自己之前的决定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但顾及已经投入成本价值而继续投入——金钱或者非金钱的投入。

在过去10多年来,我们可以用“义无反顾”来形容华裔对火箭号召的政党联盟的支持。

这些华人对手中一票所能取得的预期是各族受到公平对待、铲除贪污腐败、拒绝种族宗教极端主义、废除大道收费站、承认华文独中统考文凭等等。特别要提一提的是,在大多相信火箭及其盟友的情况下,他们认为,这些“事在人为”的问题,其实都只是“要不要”,而不是“能不能”解决的问题。

即使绝大多华裔选民因为相信而投下“神圣”一票,但所预期的“神圣”效果并没有实现,“事在人为”也只成了一个幻想。

因此,即使他们继续投火箭及其盟友一票,同样没有看到预期的效果。

最近,“团结政府”大会最近在太子世界贸易中心(巫统总部所在)首次举行代表大会,以前的政敌在“为国为民”、“要稳定,不要乱”的大帐篷下,聚集一堂。

对这次大会,有很多说法。不过,我较感兴趣的是火箭领袖与他们之前所指控的“卖华”、贪污腐败、种族主义政党排排坐。

在此之前,这些政党所代表的问题,被火箭视为不可妥协的问题,更被当作它要解决的问题。

现在,火箭不但妥协了,还“同声同气”。

火箭“讲一套做一套”

火箭为了政权,可以编织千千万万个与巫统合作的理由。

能够惩罚火箭“讲一套,做一套”行为,要它付出代价的是华裔。

不过,我猜测,许多华裔还是会义无反顾跟着火箭的大旗走,继续寄望火箭“不食人间烟火”,是正义的化身,华社的救星,与它合作的都是“好人”。

巫统主席扎希什么也不需改变,一夜间就成为火箭及支持者眼中的“好人”。

所以,“沉没成本效应”可解释近年来大马华人的投票现象。

对许多华裔选民而言,承认在所谓大是大非的问题“投资失败”或者“遇人不淑”,可是有损颜面的天大问题,无论如何都要想尽办法、不计成本地说服自己,以保全面子。

这让我想到爱因斯坦所说的:疯狂是一再重复做同样的东西,却期望得到不同的结果。

 

 
 

 

反应

 

言论

辛苦你了,陆兆福/章龙炎

雪兰莪州布特拉高原天然气管泄漏大爆炸事故,民主行动党发起募款运动受到各方责难,该党秘书长陆兆福反击说这些人不帮忙的话就“闭嘴”。

他后来接受《当今大马》专访,解释了行动党用党的银行户头接受募款运动的前因后果。现在大家都知道,这个建议是由雪兰莪州蒲种区国会议员兼行动党宣传秘书杨美盈提出的。

这起事故的发生地点位于莫哥打拉惹区国会选区(国会议员是农业及粮食安全部长拿督斯里莫哈末沙布)及蒲种国会选区,但身为森美兰州芙蓉区国会议员的陆兆福却比这两个选区的人民代议士还热心。

此外,陆兆福是交通部长,在这事故上比房屋及地方部长倪可敏积极得多。不只如此,陆兆福还很得意地说他一星期去了三次。根据媒体报道,倪可敏是在事发9天后才短暂出现在事发地点。

还有,陆兆福表示,内阁并没有委任他处理灾后事宜。可是,在此事故风头最劲的却是陆兆福。

单就这几点来看,“昌明政府”没有在最快的时间内设立一个专门处理灾后情况的特别委员会,以便能够更全面地协调灾民方方面面的需要、彻查并追究责任及统一发言,其实才是让许多民众对此事故善后工作有诸多责难的真正原因。

官方消息不全面

像这样的事故,民众想知道的首先当然是事发原因。然而,官方的消息不但不统一,有的甚至迫不及待发布不实的消息。当然,少不了的还有试图混淆视听的消息。官方的消息不可靠不全面,政府怎能怪民众通过其它管道获取讯息,怎能怪民众对火箭作为执政党却通过党的银行户头募款有意见呢?

要是昌明政府真的知道什么是危机处理、问责透明,没有理由不知道协调工作的重要。

从陆兆福的访谈中可以看出他将灾后处理工作视为“出钱出力帮忙灾民”,不断为行动党发起的募款运动辩护,还以发扬社会团结为理由,几乎没有提升到公共行政及相关的良善治理层面为依据来看,可以证明昌明政府不知道,或者更严重的是不屑从灾难中建立处理危机的信誉。

政府需追究责任

一句话,政府需要向人民明确无隐瞒地交代这事故,追究责任。这是它的责任,不是推卸责任。

至于可能因为宗教信仰、同理心或者是对政党的支持而捐钱或者批评,那是他们与其宗教的最高主宰、良心或者政党之间的关系,不能把公共行政和良善混为一谈,试图混淆视听。也就是说,在涉及公众利益的事,社会的归社会,政府的归政府。

这样的信誉没有建立起来,民众当然要担心如果往后发生类似的事故——我当然是祈祷这样的事故不会再发生。他们还会以此次事故为参照,质疑昌明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除了自己,还能怪得了谁?

所以,辛苦你了,陆兆福,但还需多加努力,昌明政府非常需要你,你的党同志更加需要你。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