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治良心令人混淆/拿督李耀明

当5名人民公正党议员放弃投票,不反对巫统关于填海的动议时,行动党领导的槟州政府大发雷霆。

公正党总部声明说:“原则上,公正党允许对特定事项投良心票……有关动议是牵涉环境的复杂课题。”署理主席拿督斯里阿兹敏和槟州公正党已发表评论支持。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行动党环保议员郑雨周在良心票课题上是孤独的。他的党不会支持他。

政治良心

在英国和加拿大,如果牵涉宗教、道德或伦理课题,通常允许议员投良心票或自由票。否则,所有议员应按政党的路线投票。党鞭会确保议员遵从。

在美国,自由票是常态。

在槟州议会事件中,据信为弃权主谋的2名公正党代表,立即遭革除官联公司职位。行动党称他们的行为是“背后插刀”,所以才报复。



表面上看起来,是公正党领袖认为行动党是有点太盛气凌人,对方则认为另一方缺少纪律。不过,这更多是显示希望联盟内悬而未决的“伊党问题”。无论如何,希盟支持者不担忧,那只是动态结盟在起作用!

现在,来看看两位敦的口角。敦慕沙希淡说敦马哈迪培养的是跟班,而非领袖,因此2020年宏愿会脱轨。敦马回击,敦慕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暗示敦慕沙太急于夺权。

当年,他们被称为2M政府(马哈迪和慕沙)时,很多人认为其伙伴关系难逃一死。马哈迪也要共享舞台,不是极其滑稽吗?李光耀能平分权力吗?

政治分析员极度批评他整个施政范围的领导和价值观。他要超越伊党,所以带入拿督斯里安华展开国家回教化计划,无视国家世俗性质。他需要直接和巨型资金进行浮夸的计划,所以政府也经商。民主要求选举,但他的在建项目成堆,所以巫统只竞选副主席职位,等等。“马哈迪的法律”简直优先。任何负责人都会发现自己不再当权!

另一方面,许多人戏称慕沙为“大马未曾有的最佳首相”。他辞去副首相时才52岁,一年后与东姑拉沙里挑战马哈迪失败后退出政治。我想,他本可以继续另外20年,但也许被务实主义(马哈迪的法律)凌驾了。今天他已82岁,看起来仍很健康。

显然,两位敦都没有政治良心的问题。

5月9日的菲律宾

5月9日开始,我们亲爱的邻国将选出总统、副总统、12个参议员、297个众议员、省长、市长和市议员。票选职位共数万个。

总统限1任6年,与副总统分开票选。

1983年,戒严令总统马可斯(1965-86)的政敌阿奎诺,在3年自我流亡结束回国时被刺杀。接着是人民力量革命,马可斯被推翻,阿奎诺妻子科拉松当选总统(1986-1992)。他们的儿子阿奎诺三世也当选总统(2010-16)。1989年,马可斯在流亡时去世。

本届大选宣传期时,有两个平行的30周年庆祝活动,一个是约3200人被谋杀、逾4万人遭虐刑的专制马可斯政权结束(2月25日),另一个则是“和平有序”、绝少贪污(警察不索贿)和罪犯需要逃亡的马可斯“黄金时代”。

总统和副总统候选人真的可组成迷人的艺术馆,也许甚至是太有创意的电影剧本。现任副总统比奈(74)将搭档副手奥纳桑(68岁)。后者曾是勇敢的上校,在协助推翻马可斯的艾沙(数十万人游行的知名大道)革命中扮演关键角色。他也因企图以暴力政变推翻科拉松被定罪,后获拉莫斯(1992-98)特赦。

另一候选人是圣地亚哥(71岁)。她是马可斯时代的马尼拉都会法官、科拉松内阁的农业改革部长、现任参议员。2012年,她当选国际刑事法庭法官,是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第一名亚洲人。获颁麦格赛赛奖时,她被称“有勇气和道德的领袖,清除充满贪污的政府机构”。

她的副手搭档是马可斯二世(59岁)。有了奇怪的伙伴,政治良心真的令人混淆!

附笔上周,伊美黛(86岁)错误出席马可斯政权受害者30周年纪念弥撒,全程聆听悲惨回忆。

她的幕僚轻声说他们去错仪式了,她说:“没关系。我们都拜同样的神。”她的政治良心被支配了吗?

伊美黛的珠宝、现金库和“2000双鞋”似乎是5月9日华丽表演的历史注脚。(详祺译)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