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政治表演者大行其道/章龙炎

有“现代管理之父”的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1986年出版的《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序言,提到反权威和高喊“做自己的事”是潮流,因此自嘲说其著作因为不谈权利而谈责任,不强调人的自行其事而强调人的表现(performance),因此是最不合时宜的。

看到德鲁克在近40年前就美国当时的情况而对自己著作的自嘲,难免让人联想到政党作为现代的政治团体,其组织、领导、党员和支持者,只大谈权利、自行其事和表演而不谈责任和表现,而且近20年来在马来西亚大行其道。

1954年,德鲁克在其管理学开山之作《管理的实践》已经提到管理责任和表现。他预示,前殖民地和原产品出产地能否发展成像自由世界的经济或者走共产路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快速地培养出能干和尽责的管理者。

《管理的实践》出版时,我国还未取得独立。按照德鲁克的标准,联盟及后来的国阵取得独立,数十年来所取得的发展,不是每个人都满意。但在提供安全、和平和稳定,营造有利经济发展人民就业以提供基本的教育和医疗方面,马来西亚与其他取得独立的前殖民地和依赖原产品的国家而言,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如果你强要把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相比,悉听尊便)。

还有很大改善空间

整体而言,这要归功于政府管理者的能力、责任和表现。同样的,不是所有人都认同这个评断,认为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对政府有所要求是好事。要是你真诚的认为联盟及国阵因为多年的滥权贪腐,管理这个国家无能、不负责任和没有表现,务实、符合本身利益和合理的做法,是要求取而代之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管理者是能干、负责任和有所表现,而且在这3方面都比前朝好。

事实证明,相信或者更确切的说信仰“改朝换代”的人,没有要求其大力支持的政党或政党联盟这么做。

质言之,你并不认为国家管理者需要是能干、负责任和重视表现的。

相反的,你相信表演最关键。不幸的,因为互联网的空前发达,政治表演的平台太多。政治人物通过表演争取选民的支持的成分也因此越来越重要。在华人社社会,“表演”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取代“表现”。

政治人物会“表演”,固然是他们推销所代表政党的斗争理念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表演过头而本末倒置,其中一个严重的结果是一些本来自己认为是“老板”的选民,却“反主为客”,与政治表演者亦步亦趋还罢了。

公开告诉大家我是老板的同时,也对他心仪的政治人物和政党滥权腐败,不会做事、没有责任感也没有表现视为无物,还坚定的告诉大家就是要支持会表演的政客和政党,才叫人扼腕!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扣章难扣人心/章龙炎

教育部从4月21日开始,在所辖学校推行学生佩戴“辉煌条纹”(Jalur Gemilang)扣章的措施,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立意虽高,恐难达效。

此措施公布时,已引发舆论热议。最大争议,在于佩戴国旗扣章是否真能激发爱国情操。针对质疑,首相拿督斯里安华回应称,邻国早已推行类似做法,既然我国教育部还免费提供,学生佩戴即可,何必大惊小怪。

据我所知,即使有国家规定学生佩戴国旗标志,也极少像我国这样一刀切地广泛推行。至于所谓“邻国已落实”的说法,尚无具体根据。

退一步说,即便属实,盲目跟风、照搬照抄是否合宜,值得思考。

教育部“免费提供”的说法,表面看似无懈可击,实际上谁都知道,这笔开支最终还是由纳税人承担。

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

“又不是麻烦的事”这句话,更令人玩味。如果教育部确实认为佩戴扣章可以有效培养爱国情操,那理应严肃推行、严格监督。若目标重要,即使再麻烦,学生也该执行到位,不能一面说“教育”,一面怕“麻烦”。

首相这番话,透露出的并非对爱国情操培养的信心,倒更像是对质疑声音的急躁和不耐烦。

从另一个角度看,以佩戴国旗扣章来激发爱国情操,本就是个伪命题。这种做法实际上忽视了许多更深层、有效的爱国教育方式,如歌曲(包括国歌与爱国曲)和影视作品等。

以我在政府学校的求学经验为例,周会上升旗、唱国歌,确实对激发民族认同感有帮助。但这也有前提:学生必须记住歌词、理解歌词背后的意义。

上世纪80至90年代,不少爱国歌曲在广播电视上日复一日地播放,有些旋律至今仍能哼唱。政府何不重新筛选部分经典爱国歌曲,在国营电台与电视台定时播送?

无论是歌曲还是影视作品,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长期熏陶人心。但即使如此,成效仍取决于国民对国家的情感认同。正如有人曾说:“我爱马来西亚,可是马来西亚爱我吗?”

这类感慨,虽有将国家与政府混为一谈之嫌,却也反映现实中政府政策对国民认同的实际影响。人民对国家的忠诚,往往也是对政府施政感受的折射。

执政者固然有责任维持国家的安全与稳定,也有义务凝聚人民的归属感。但若对公众合理质疑置若罔闻,甚至视之为挑衅,其实是在混淆“爱国”与“护政”的界线。

安华回应佩戴扣章争议的态度,延续他一贯的“模糊战略”。他并未正面回应佩戴是否能真正激发爱国情操这个根本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人民早已熟悉类似政策“一时热”的循环,三分钟热度,终归冷却。

更矛盾的是,教育部长法丽娜还强调:学生若未佩戴扣章,将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话什么意思?若无惩罚,何不坦然鼓励学生自愿佩戴?这才是真正的“不是麻烦的事”。况且,强扭的瓜,终究不甜。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