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固打制是否公正?/江振鸿

皇家学术奖得主纳文日前控诉我国教育固打制不公,并敦促教育系统落实绩效制,让大学教育固打制这项敏感的课题引起热议。
首先,先得敬佩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公关能力,因为他日前在公正党大会发表政策演讲时,巧妙地以位于砂拉越内陆地区、伊班族为主的加帛的长屋破旧学校,以及位于吉隆坡最好的学校为例,指让这两者在绩效制下公平竞争,是否就是公正,来为我国目前的教育固打制辩护,最大程度上淡化了此固打制只是让马来人受益的刻板印象。
因人而异因時制宜
其实,公平,是因人而异,因時制宜的。我们所坚持的公平,也许对于他人却是不公正的。
举个例子,我们80后的父母那一代,因为经济不富裕,而当时的家庭也不风行如现在一般上华裔家庭的少子化,所以不少家庭中,年长的兄姐往往都得被牺牲受教育的机会,提早出来工作帮补家用,把受教育的宝贵机会及资源让给年幼的弟妹们。
所以当长大成人后,那些没机会受教育的兄姐们,其生活经济条件往往都将不如有机会受高深教育的弟妹们。
而一旦父母年老后,父母的医药费或奉养费,却由所有兄弟姐妹平摊,或父母去世后,变卖祖屋祖地分家产所得,却也是由所有兄弟姐妹平分,简单粗暴看似公平,却是否对于这些当年被“牺牲”的兄姐们公正?
当然我们固然可以说土著与非土著目前的经济及教育差距已日益减少,故是时候取消教育固打制。
扩大经济蛋糕重分
然而在现实中,只要相关族群在感观上觉得教育固打制仍有需要,取消教育固打制是不切实际的,因为我国是实行政府须面对选举的民主制度,而在选举中,选民当下的感观情绪,绝对会影响其投票倾向,更何况在目前团结政府正面对国盟的咄咄逼人,且没有获得大部分马来土著选民支持的局势之下。
毕竟曾高调反对教育固打制的赛沙迪,其这开明进步前卫的思维,却似乎不受马来政治主流的认可,否则其创办的MUDA于选举中大可在众多的马来选区内“海阔天空”,不必为了区区几个非马来选民占显著比例的混合选区,而与希盟“争崩头”。
其实,新经济政策有一个重要的精髓要点,那就是要扩大经济蛋糕来重新分配财富,而不是让某族群夺取其他族群的现有财富。
所以,既然目前取消教育固打制是不现实的,那当局是否可以开设更多的国立大学学额(扩大经济蛋糕),或鼓励及拨款予那些提供可负担优质大专教育的私立大专,例如拉曼大学,以确保非土著优秀生接受大专教育的机会?
取消美国校园多元化政策 特朗普令清查哈佛“金主”

(华盛顿25日讯)近期与国内名校闹冲突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在23日再签署了多项与教育相关的行政命令。
这些行政命令内容包括取消美国的校园多元化政策,以及针对杠上特朗普政府的哈佛大学调查其资金来源,让涉及该校的外资争议再度浮上台面。
特朗普这次其中一项命令剑指大学认证机构,要求教育部停止与将“多元、公平及包容”(DEI)纳入认证标准的机构合作。他说:“认证机构应该关注学生毕业与就业成果,而非推动分裂性的意识形态。”
美国教育部日前已要求哈佛提交过去10年的外国资金纪录,批评校方申报“不完整且不准确”,点名恐有中国等境外敌对势力的学术渗透风险。
在行政命令中,特朗普指示教育部与司法部加强执法,对违法者祭出包括切断联邦资金在内的惩罚。他说,此举意在“终结美国教育机构对外资金的秘密操作”。
特朗普同时下令撤销拜登政府时期针对校园纪律的平权指引,回归以“学生实际行为”为依据的惩戒制度。
此外,他还废除了民权法中被广泛使用的“差别影响”标准。这项标准允许在未有歧视意图的情况下,“只要政策对特定族群造成不成比例的负面影响,就可能被视为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