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文字表达的选择与尊重/黄燕娣博士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不断地演绎着自己的角色,而文字便是一种与时间共舞的表达方式。

回想小时候,为了避免被取笑,我投稿时使用了笔名。后来希望在职场形象不被文章所影响,因此选择一个新笔名,继续书写内心声音。再后来投稿时用真名,因为我的笔名常被误以为是另一位同事,为了不给别人增添麻烦,才用了真名至今。

使用真实姓名后,我开始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反馈和认同,仿佛真诚与诚意触动了读者的内心,激发出更深层次的思想交流。

我逐渐明白,笔名或真名并不是划分文章类型的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在文字中融入真实情感和深度思考。

写小说或散文用笔名,是为了更好地彰显文章之美,而写言论文章则用真名,能更真实地展现作者的诚意。笔名为文字赋予神秘面纱,有时甚至可以成为创作的灵感源泉。

笔名可以是作者内心另一面的投影,让他们更自由地创作,无拘无束。

拒回应匿名评论

也许因为这样的经历,我对他人使用笔名或真名发表文章并没有强烈的偏见。但是,我无法认同匿名发表文章或对作者言论匿名回应的做法。

我有写部落格和社交媒体的习惯,以及经常与读者和学生互动交流,我认为这是表达和交流的有效途径之一。

然而,如果有人在我的平台以匿名身分发表言论,无论是友善还是挑衅,我通常会选择不予回应。因为我坚信,要深入讨论和交流,双方至少应该了解彼此的身分,否则只会停留在表面,或只是一种情绪宣泄的方式。

但无论是笔名或真名,都各自有其优劣和适用场景。无论我们选择哪种方式,最重要的是保持诚实和尊重,不仅尊重他人,也尊重自己。

文字是思想的载体,应在尊重和理性的氛围中传达和交流,而不仅仅是无意义的争斗和情感宣泄的工具。通过笔名或真名表达,我们可以更充分地展现自己,与他人建立更深刻的联系,促进思想的碰撞与交流,发挥文字的深远影响。

反应

 

时事

林吉祥:勿容许匿名作乱
“公开散播仇恨者真面目”

(吉隆坡1日讯)民主行动党元老林吉祥说,在面对散播仇恨与挑起挑起族群和宗教间猜疑的假新闻和仇恨言论,其中一个反击措施就是要求散播者公布身分,而不是在匿名帖子背后维持无名无身分的状态。

他发文告说,政府务必不能容许假新闻和仇恨言论在社交媒体上,挑起族群和宗教之间的猜疑。



他说,实际上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国人,甭论族群身份,都是充满善意、理解、包容等。

“我想知道究竟会有谁反对查证,旨在挑起族群和宗教间猜疑、仇恨的假新闻和仇恨言论的措施?这些手段无非是要损害族群和宗教间的善意、和谐以及良好关系。

“事实上在许多案例里,在族群和宗教当中挑起猜疑的假新闻和仇恨言论,都是由机器和电脑程式所编造出来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