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断裂记忆与虚构记忆/沈小珍

“集体记忆是一张编织绵密的大网,个人的记忆密实地编进了它的纹理,与集体记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龙应台

近期在网上看了两个有关记忆的演说,令我思索“遗忘”和“记忆”之间,主观思维的倾向。记取幸福、遗忘痛苦,是人之常情。一个断裂的记忆,一个错误的记忆,一个人下意识要将每个美好的瞬间定格,或者说将美好瞬间植入记忆里。



佛家将“贪瞋痴”喻为“三毒”。贪欲、瞋恚与愚痴三种烦恼,最为毒害人心,故称三毒。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只影响自己,他的记忆,别人不会在意。如果一个人的记忆在集体记忆里断裂或遗漏,影响一代人和一页史记,那就不容小觑。

集体记忆

2016年1月6日,时隔6年,龙应台再次与北京读者见面,分享《倾听一个人的记忆》。

她说:“集体记忆”这个概念不是新的,但是把它当作社会学建立完整理论的学者是法国的哈布瓦赫(Maurice Halbwachs,1877—1945)。他在他的经典著作《集体记忆》的序文里一开头就举了一个例子。

1731年,人们在法国一片森林里发现一个九、十岁大的女孩。她是一个健康的孩子,却完全没法说出自己的身世或童年记忆,人们只能从她零碎的陈述片段里去拼凑她可能来自因纽特部落;当她看见因纽特人的屋子或船或海豹图片的时候,好像有较多的反应。她显然曾漂洋过海被送到法国来。



哈布瓦赫的论点是,女孩无法表达记忆,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因为她突然被连根拔起丢进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使得她与原来所属社会的集体记忆的纽带被切断了。

写完《大江大海1949》之后,龙应台继续索寻战争历史的足迹。循着珠丝马迹,她终于找到妈妈的妈妈,也就是有关外婆的事迹和故居,深切体会到:记忆彻底断裂,关键在于“战争”。战火隔绝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亲的人成了“零”的存在。

有人设局

另一厢,美国心理学家和记忆专家伊丽莎白·洛塔斯在TED演讲时提出:“我们的记忆有点像维基百科页面:你可以登录编辑它,但是别人也可以这样做。”

伊丽莎白专门研究人们的“错误记忆”,即那些存在于人们记忆中,却实际上没发生过的事,或者是人们记忆中做的事与现实完全不同。 “错误记忆”不一定是不好的或不愉快的。

 “错误记忆”曾让很多无辜者沦为阶下囚,但她希望借由“错误记忆”的积极面,改变人们的行为:例如帮助肥胖儿童植入关于食物的“错误记忆”,以达到减肥的效果。

窜改历史书有关战争的记载,旨在塑造“错误记忆”影响下一代人。夸大战绩,同出一辙。2016年1月6日,朝鲜公然放话第四次核试爆“氢弹”,引起大部分国家的质疑。究竟是不是氢弹,朝鲜要塑造“错误记忆” 威慑敌方的意图是达到了。

无论是断裂记忆或错误记忆,背后必定有人在设局,在那个“局”里强化个人的威力,扩大对手的渺小和无知,让人们渐渐遗忘。因为失去记忆而重来一遍的,往往是灾难。就记忆而言,失去很容易,重拾记忆,通常需要非常大的努力。

反应

 

言论

勿忘大马是我们祖国/黄瑞泰

1956年,作为时任教总主席的林连玉老师给《马来前锋报》的开斋节特辑写其著名的〈心理的建设〉一文,文中的为尚未建国的马来亚(后来的马来西亚)提出了两个建议,分别是共存共荣的观念以及以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的观念,这在当时可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想法,至今仍然适用。

林连玉老师所提出的这两个理念是我国华人在这个土地生活的基本信念,尤其是第三、第四代华人的出现,本地华人早已将马来西亚视为第一家乡,把马来西亚视为自己的祖国,这在过去是无人可以质疑的。

共存共荣正是多元文化的象征,华社普遍推崇多元文化理念,唯有透过尊重不同的生活方式、接受多元的文化传承,才能延续我国多元文化的历史与现实,这正好也是独立至今华社极力维护的基本信念。

过去巫统主导的政治环境中塑造了马来人社会团结一致的印象,华社则以一种抵抗国家意识形态的打压而团结一致的合作,如此一来华巫两个群体分别代表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而华人社会与巫裔两个社群从表面看起来似乎是一种牢不可破的存在。

只是这种以族群文化身分划分表面看起来稳固的共同体,在近年来国际局势的丕变,包括中国经济崛起对东亚地区的影响,及以巴冲突在我国回教徒社群带来的冲击下,却显得脆弱不堪,华人社会对于中国崛起有不同想象与期待,巫裔社群内部对于马来人身分也有不同的讨论,改变了国内的政治版图与加剧族群间的误解。

坠入身分冲突情境

对我国华社来说,中国崛起给了很多人不同的想象与期待,甚至渴望中国的发展和崛起能够带领我国华社逃脱长久以来的的意识形态困境,只是这样的期待对自己的身分及国家认同产生不同的矛盾,使得很多人坠入另一个身分冲突的情境。

或许林连玉老师〈心理的建设〉一文所提出的概念可以作为今天华社困境的提醒。我们的第一家乡是马来西亚,当我们享受这片土地所有的好时,也该思考如何解决这片土地带给我们的挑战,而所有的解决方案都只能够往这片土地上的所有人身上找寻,而不是透过外来的力量能够解决的。

中国的崛起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更大的市场与更好的经济契机,但并不意味着我国的政治、社会,甚至是文化发展在这个改变中就会变好,长久的问题就能够被解决,尤其是国内所面对的政治、族群关系的问题更不可能会因为中国因素而得到缓解。

大家还是需要时刻提醒自己这片土地本来就汇集了不同生活方式、宗教信仰和传统习俗的人群。唯有通过彼此互动、磨合才能够让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所有人和平共处。

作为移民的后代,华社应该要理解这里才是我们的祖国。中国崛起或许可以锦上添花,但我们仍然不能忽视马来西亚才是我们的祖国。

林连玉老师在六十八年前的呼吁,是一个超越时代和社会的见解。在整个族群与文化日益撕裂的今天,我们仍需要时刻叮咛自己勿忘共存共荣和马来西亚为第一家乡这两个号召,让马来西亚可以度过矛盾与分裂,走向更好地未来。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