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新内阁成果待验证/南洋社论

对广大人民而言,首相拿督斯里依斯迈沙比里组建新内阁,必须做到的是:精兵简政,不能为酬庸而任用昏聩,更不能为贿敌而放任“盗贼”势力坐大。

如今底牌已揭,他从旧班底拼凑的内阁团队,不见精兵简政,酬庸文化未除,稍有的安慰,或许是“盗贼”踪影杳然。

回到原点,一切只能是刻舟求剑,亲贵见用,贤才见弃,都是同样痛苦的偏差。

从新内阁阵容来检视新首相的部署调配,续废副首相官职,是仿效前首相丹斯里慕尤丁组阁初期的做法,以避免再掀夺位争端。

只求遏疫情振经济

多数官职均保留国盟的内阁班底,官职对调也只是一种滤镜效果,人事任用的萧规曹随也只为如履薄冰的自保,一切均让人觉得还未能看到新的变局与升华。

然而,不管怎样,新首相的内阁团队最迫切的事务,就是要有立刻接受成果检验的绩效,因为大敌当前,民众不想苛求新首相做些什么长策远图,只求他能发挥高效治理的能力,尽早遏制疫情,复苏经济。

要是短期内未看到任何效果,最后他还如何叫自己多努力,“勤勤恳恳”、“不分昼夜”、“没有清过假”,说多么殚精竭力和诚恳尽心为国为民,其实所谓的努力,也只是表演的努力。

虽然仅得到114外议员那一点点微弱优势的支持,新首相却不能再有任何其他杂念,只能全心全力去做最核心的事,证明一定要有成果的努力,这样他才能真正赢得舞台中央位置,才有立足的资格。

或许能给新首相加分的,应该是他还能与反对党党魁对体制改革达致某种程度的跨党派共识,借助外力来缓解危机,因为一手难抓两面风,一边要抗疫却还要抵挡敌手恣意搅局,最后就会没法摆脱变乱的困局。

最后, 我们还是希望趁国庆日前夕宣誓就职的新内阁,在新首相领导下,能借此契机,掌握重塑价值链的能力,带领马来西亚真正实现以理念竞争,创智赋能,利益共享的平台领导模式转型,这就是人民要新首相内阁的成果验证。

反应

 

言论

伊党别高兴得太早/南洋社论

在本周一举行,本来由巫统当推手,伊斯兰党趁机“抽水”的声援拿督斯里纳吉集会,巫统在最后一分钟宣布退出,并且声明执意出席者须自担后果的政治决定之后,反倒让伊党成为了集会上耐人寻味的主角。

巫统的悬崖勒马,等于是国阵所有成员党得以从这一场不知所谓的集会解脱,因为此宗涉及国家元首谕令争议的案件已进入法庭程序,各种迹象也已经显示谕令的存在,纳吉的律师团队也都准备得妥妥当当走入法庭,还需要什么声援?

巫统宣布取消集会,让出声援纳吉前线,看似周全了团结政府的面子。然而,对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来说,其副手拿督斯里阿末扎希博士“不给脸”的罪名已形成;对阿末扎希来说,他也开罪了党内的纳吉势力阵营,这是扎希避不开的难处。

伊党在最后阶段喧宾夺主,于集会场地以八比二的人数优势占据会场,像是以敌人身分去了别人的家,以不受欢迎客队之名赢了当地主队,目的是让主人家“看见”他们,情况确实耐人寻味。

然而,如果熟知伊党擅长“不计前嫌”地亲近敌营,收编一些政治成果后即反脸的政治手段,也就不足为奇了。

当天有约1200人聚集在神圣的司法宫外声援纳吉案,大部分国盟的领袖都出现了,巫统也有一些二线以下的成员不顾个人后果前来刷存在感,媒体估计不到200人,据说是要让纳吉看见巫统有来人,可让他感到安慰。

这一场纳吉居家服刑争议案引发的种种政治戏码,其实也在巫统和团结政府内部多处掀起各种角力。

伊党要安华烦心

巫统内部有希望纳吉提早走出牢笼,得以回家坐牢的支持者,也有希望他牢底坐穿的另一股势力;希盟对元首谕令保持尊重,知道不该多说,但是哪会有多少希盟人希望纳吉获得越来越多的行动自由?纳吉可是在希盟执政的时代被送进去牢房的。

伊党投机坚持集会,摆明是要公开与纳吉交上朋友,反正最后交不成也没有损失,最重要的是,要让这场阿末扎希的巫统扫安华政府巴掌的集会成功举行,让纳吉开心,安华烦心就可以了。

投机的伊党是看到纳吉与安华,以及与扎希之间的矛盾,也看好谕令的存在,极大可能可让纳吉获得更多行动自由并重新掌控巫统,只要到时纳吉的巫统重新虑与希盟的合作,伊党就有了依附在纳吉身后,再度走入布城的机会。伊党向来都只是瞄向这一个利益,未曾更改。

当天上诉庭已以2对1票裁决批准纳吉的上诉申请,让高庭审理他居家服刑一案,纳吉的律师也已经出示王宫发出的信函,以证实元首特赦令附录的存在,一般相信一周后高庭对此的审讯,纳吉极占优势。

伊党想希巫决裂

有说王宫信函的发出,将会成为反对党和巫统纳吉派系群攻安华政府的子弹,继而演变成伊党最想看到的希巫决裂,并引发团结政府出现崩盘危机,其实只是一厢情愿的说法。

从特赦令附录的议题闹起,到入稟上诉庭,再到号召司法集会,安华和王室都是知情人,却都没有积极插手和处理,任由法庭程序依法进行,不就正好说明了安华的胸有成竹和王室对他的信任吗?

就算最后纳吉成功在家服刑,也是不可抗的依法而行,安华必是早已预知结果并已作好应对准备,伊党可别对他们的投机成功高兴得太早。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