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期间也可解散国会/江振鸿

国会在该不该于年尾雨季举办大选的争议中,终于解散了。
而刚刚宣布的投票日,也总算“顺从民意”,落在所谓的非工作日,即属于周末的11月19日(周六)。
其实,只要投票日落在所谓的工作日,就会有某方炒作所谓执政党要阻止选民出来投票的阴谋论。
首先,投票日是由选举委员会所定夺的。
如果认为选举委员会是由执政党政府所控制,这笔账恐怕要算在希望联盟头上,因为希盟政府执政期间,并没有把握机会,去改革选举制度,以保障我国的选举制度是公平的。
第二,所谓的工作日,是视乎那个行业而言。
你的工作日,不见得也是别人的工作日。
此次大选投票日的星期六,固然不是大部分办公室的工作日,却是一些行业例如餐饮业、零售行业及一些媒体记者的工作日;一些5天半工作制的公司,星期六当然就是其工作日。因此,无论投票日落在哪一天,都将会是某些人的工作日。
所以,我们是否可以武断地认为,只要投票日刚好落在我们的工作日,就是为了阻止我们出来投票?
第三,选民被“阻止”出来投票,受影响的将是每个政党,而不只是单单某个政党。
因此,那些高喊投票率低将影响其胜算的政党,是否是其议员们平时高高在上不接地气,只关注于能提高其曝光率及知名度的大议题,并不屑选区地方上的民生服务,也不注重地方基层的耕耘,以致其在大选时,动员其基层支持力量出来投票的能力不如人的心虚表现呢?
第四,记得今年初的柔佛州选,有一对新人选民穿着婚纱去投票的花絮新闻,因为州选的投票日撞正其结婚日。
结婚这件人生大事,人家都能抽空出来投票。我就不相信有人为了工作而不愿花那区区半小时出来投票。如果人人有此工作态度,我国早已是高生产力的国家。
有心投票不怕“阻力”大
因此,只要有心出来投票,无论遇到多大的“阻力”,还是会想方设法出来投票。
如果没有意愿要出来投票,无论多方便,总有理由及借口不要出来投票。
所以,这是否是某政党支持者对于其政党不满,却又不愿把票投给另一方的一种抗议呢?
此外,下星期就是兴都教徒非常重要节庆,即屠妖节。奇怪的是,却没有人炒作所谓在屠妖节期间进行选战,就是不尊重兴都教徒。
因为往年每当盛传执政党要于农历新年期间解散国会时,就会出现所谓不尊重华社的声音。
对我而言,只要投票日不是落在年初一及年初二,而对于要回乡过年的选民造成不便之外,国会于农历新年期间解散,我倒不觉不被尊重,反觉得会受益。
因为掌握资源的看守执政党,势必会因为适逢农历新年,而大派选战糖果予华社;而各政党为了要拉票造势活动,也会举办大大小小的新春团拜,添加了农历新年的气氛。
当然,感觉不被尊重的,恐怕是那些华裔政治人物本身,因为得忙于选战,而牺牲了农历新年与家人亲友团聚的美好时光。
视频推荐:
成也多元,败也多元/江振鸿
以多元社会闻名的我国,可谓是“成也多元,败也多元”。
多元社会虽然是我国最美的一道风景线,但往往也使不少原本简单的问题变得复杂。
早前吉隆坡市中心一座没有相关合法准证及地契的百年兴都庙发生拆迁事件,本是一起简单的法律问题,如果一切依法办事,本应毫无争议。
然而,却因为牵涉宗教问题,使得事情顿时复杂化。
这起风波最后虽然看似圆满落幕,然而并未解决长远问题。根据当局透露,吉隆坡及吉打分别仍有约130间及300间非法庙宇。
非法庙宇如未引爆炸弹
这数百间非法庙宇就如同数百颗未引爆的炸弹,随时考验当局及我国多元社会解决宗教纷争的智慧与包容力。
近日“气球小贩被取缔事件”,虽然在执法过程中出现暴力行为令人遗憾,但依法取缔本身无可厚非。否则国家法规将形同虚设,法不成法。
然而,在社交媒体网民的推波助澜下,事件却被演变成一项所谓“执法人员选择性执法,只针对某族群”的种族课题。
某宗教司甚至将早前迁移兴都庙的事件,与此次取缔气球小贩的演变作比较,质疑当局执法的公平性。
其实,所谓“执法只针对某族群”的说法,更多源自各族群固有的刻板印象。
而目前的政治局势中,获得大部分非马来选票的行动党成为执政联盟内最大成员党,更加深了部分族群对当朝政府“偏袒某族群”的印象。
当然,在我国这个多元社会中,执法行动往往是“两边不讨好”的。
前阵子我家附近一间在住宅区内非法营业的华人住家式点心店被当局取缔时,中文社交媒体上也出现了“政府保守”、“讨好马来选票”、“执法双重标准”等等评论,显示我们自己也往往五十步笑百步,半斤八两。
然而,尽管有这些小插曲,多年来我国多元社会中各族群基本上仍能和平共处,这正是我国各民族包容精神与当局处理族群和宗教议题智慧的体现,足以成为全球多元社会和谐共处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