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旅游业命在旦夕/南洋社论

为期28天的行动管控期已来到一半,这个为了将人留在家中的指令会不会再度延期,眼下还说不准,不过,除了手停口停一族,很多人开始想念可以出外劳动的日子;没有收入还得伤脑筋支付雇员薪资的老板,同样个个坐立不安。

行动管控期间,交通、食品和药物以外的商业活动,几乎全部停摆,当管控令宣告落幕的时候,各行各业该如何迈开艰难的第一步,现在就必须未雨绸缪,而政府的援手将会是业者重新开业时的及时雨,甚至是救命丹。



首相丹斯里慕尤丁3月27日公布的第二经济振兴配套,中小企业被忽略了;自誉为“关怀全民”的有关配套,同样只字未提在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中饱受打击的旅游业,大马旅游同业协会(MATTA)主席拿督陈国良对此深感失望,周一(30日)发文告促请政府对业者多加关注。

正如陈国良所言,我国原有350万人从事旅游业,为大马国内生产总值贡献15.2%;因此,从现实的角度审视,政府关照旅游业,某程度上等于是照顾国家的财库,亦有助于稳住国家的经济发展。

老实说,旅游业是各个国家都不轻言放弃的无烟工业,管理得当,它就是一个可用来吸引大量外汇的摇钱树,而同样重要的是,跟这个行业环环相扣的业者,层次异常广泛。

上至飞机在天上飞的航空业,下至在旅游景点摆摊的街边小食,加上相关的陆路和水路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和文娱,旅游业牵连甚广;业务兴旺时,这些业者一荣俱荣,相反的,市道一转坏,也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业者如骨牌般一一倒下,无从幸免。



冠病之下,旅游业有其最不幸的一面。首先,病毒来袭之初,旅游业首当其冲、应声而倒;而等到瘟疫离去,最后一个站起来的行业,恐怕也是旅游业。

就算行动管控令撤销,相信会有一段颇长的时间,人们在作业之余,不选择轻易外出;在此艰难时刻,没有政府伸出的援手,恐怕旅游业将难逃浩劫。

反应

 

财经新闻

首10月 外国游客达2060万人次

(吉隆坡13日讯)随着旅游业强劲复苏,国内需求明年料将显著增加,并继续成为推动消费市场的重要催化剂。

MIDF研究指出,截至今年10月,国际游客人数已达到至2060万人次,相比去年同期的1610万人,有了显著的增长。

更值得关注的是,今年首10个月游客人次已超越去年全年的总数。

该行今日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展望未来,明年将迎来更强劲的增长势头,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战略举措,包括全球推广活动、基础设施升级、改善交通连接,以及实现为吸引3140万游客人次和创造1255亿令吉旅游收入的目标。”

为筹备2026年大马旅游年,政府进一步设定更高目标,计划吸引3560万国际游客,预计将创造1471亿令吉的经济收入,进一步巩固该行业的长期潜力。

MIDF研究指出,旅游业的复苏预计将推动与旅行相关的消费市场显著增长,尤其是餐饮业和零售行业。例如,必胜(SPRITZER,7103,主板消费股)将在瓶装水需求的增长中受益,而由全利资源(QL,7084,主板消费股)管理的全家(Family Mart)则可借助游客数量的增加满足其对即食食品的需求。

报告中还提到:“随着大马持续吸引游客,旅行相关消费活动和酒店业将为整个行业的增长提供坚实基础。”

此外,本地零售业也在旅游业复苏的推动下表现强劲。零售业在今年9月实现同比5.5%的增长,销售额达644亿令吉。截至9月,累计消费总额为5693亿令吉,较去年同期的5364亿令吉增长明显。

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餐饮业、烟草和非专业化商店需求的稳定,同时也反映出就业市场的韧性。数据显示,当前失业率维持在3.2%,劳动力参与率略有上升。整体通胀率在10月回落至1.9%,进一步增强消费者的购买力。

报告预计,明年零售销售增长将进一步加快,受益于就业稳定、可支配收入增加,以及政府实施的多项措施,包括加强现金援助、提高最低工资和调整公务员薪资。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