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无可奈何的回应(下篇)/王介英

话说回头,“支流”就是“支流” ,“主流”就是“主流”,事实如此,岂容我们颠倒?

其四,许多人都说中国推行简化字方案以进行扫盲运动,取得了重大的成果。虽然今天中国偏远地区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农民依然目不识丁,但那不是简化字扫盲运动的错,这笔账不能算到简化字运动的头上,要是没有这个运动,情况肯定会更糟。



不过,纵横君独具慧眼,看出简化字扫盲运动惹了大祸,扫盲扫出大学生把青城山山门上繁体字的石刻“大道无为”读成“采药超人”的另类“文盲”。大学生尚且如此糟糕,那中小学生还成什么样子?因此,他将这种负面情况归咎于推行简化字方案。

笔者虽没有纵横君那么有学问,毕竟曾教过文字学,看到纵横君所举的这个例子觉得很奇怪,左看又看,看不出为什么会这样,百思不得其解。繁体“大道無為”里头有“大道”两个传承字,只有“無為”是繁体字,身为中国大学生,“大道”二字总该懂吧?如果错读也只可能读成“大道xx”,不可能读成“采药超人”。想来想去,终于找到两个可能的答案:(一)这个中国大学生突然“发神经”;(二)居心不良者,乱编“鬼话”来诋毁简化汉字。不知纵横君认为笔者这两个可能答案合情合理吗?

不被接受的被淘汰

至于纵横君说中国媒体用了“剩男、剩女”、用了“买单”、“踢爆”等词语“污染”了中文,还说使用者跟随港台的风气进行“去中国化”。依笔者看,那是有关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执笔人赶时髦而已,不用大惊小怪。中国上太空登月球,开拓一带一路的无限商机,正在逐步实现“伟大中国梦”,中国这些媒体人若真的跟随港台那群搞台独、港独分子一起去搞“去中国化”,那一定是头脑有问题!

语言文字体系中变化最大、最快的是“词语”,一旦有新事物出现,新“词语”就应运而生。就因为它变动快,所以最不易规范。不过,依照语言文字“约定俗成”的规律,词语被民众接受的,流传下去;不被接受的终归要走上被淘汰之路。也许这些初看稀奇古怪的新词、新语,其中有一些有朝一日可能会被权威词典所收,“乌鸦跳上枝头变凤凰”,一转身变成规范词语也说不定。



再说, 网络上脸书那些私下往来信息的用字,谁限制得了?不知纵横君有什么良策可以派上用场?如果真的有,大可向中国有关机构献策,那可是“功德无量”的贡献啊!

其他支节问题就不赘言回应了。

(作者为马大中文系前讲师、拉曼大学中文系前助理教授)

反应

 

要闻

吉隆坡新商场招牌仅中英文 马哈迪:我们已成中国一部分?

(八打灵再也18日讯)前首相敦马哈迪指隆市某新商场招牌“清一色的中文字”,让他有身处中国的感觉,更质问“已成中国一部分?”

他说,周末开车到吉隆坡时,会停在商场,并发现许多新建竣的商场甚至比伦敦和东京的同业都更大,然当地的招牌却让这位前领导人感觉不妥。

马哈迪在社交媒体贴文说,近日到一购物中心时,当地招牌“清一色是中文字”,令他顿感置身于中国。

“然后我发现其中原因,所有的招牌都是中文配上英语翻译。没有马来文内容,完全没有。

“所以这里是马来西亚,或我们已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马哈迪称,能够理解英文招牌的原因,因为即使日本的招牌也有英文的翻译。

然而大大的中文字招牌,却让这位前领导人感到不解。

“我被告知,一些中国电视台将大马视为‘小中国’。为什么?因为在东南亚国家中,大马各地都展示中文字,很大且显眼。”

他认为,会有类似情况的原因是我国有很多中国旅客。

他指出,如果中文字是小字眼,还是可以理解。

“但是我们的国语是马来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