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的 “政治分析” 工作/黄子伦
当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的内阁名单出炉后,人们对于内阁成员的组成持有相当多意见。
有些人觉得是政治博弈底下的无奈安排,有些人觉得是违背选举诺言,有些人开始从内阁成员的背景做各种的政治猜想,坊间也兴起了各种版本的阴谋论。
我有好些朋友也热衷于这类活动,纷纷上脸书发表看法。
不过,正如我上一篇文章所说,大家必须降低自己对政局发展的期望值,继续埋头苦干。
这不是什么犬儒之说,也不是什么反讽,只是想要让大家清醒一点。要知道那些在酒店会议室里的闭门会议到底说了什么,谁比谁更懂得谈判,谁又向谁低头了,这些细节我们统统一无所知。
耐人寻味的是,即使我们一无所知,偏偏都想要扮成一副诸葛孔明的模样。如果是没事做,大家当作是一些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就罢了,过于较真就大可不必。
原因无他,那些搞政治的都是需要舞台。他们或多或少都有表演型人格,是否真材实料难以确认,但无疑都是演技满分。
而我们是什么人?好听一点就是纳税人,要往本质里说,我们不过是被这些搞政治搞到头昏脑胀的苦哈哈百姓。
完成每日工作量
这也使得很多人对那些没有什么实质工作经历,只依靠搞社会运动等方式起家的民意代表们甚少好感。
既然我们是工作人士,不管是打工的还是做生意的,我们的关键绩效指标(KPI)理应是完成每日的工作量,给那些和我们对接的单位或个人提供更高的价值。
这些价值可高可低,价格也各异,大家凭实力竞争,而且是长期竞争。和我们对接的单位或者个人也是对另一个单位或个人提供更高价值的产品及服务,最后形成一个有效而且正向的循环。
然而,政治并不是遵循这逻辑。在政治里,产品及服务只是一届选举交付一次,大家压根儿没有时间去测试哪一位能够胜任民意代表的工作。
我们就问问自己,有什么工作是可以5年只面试一次,然后面试时也无需做任何试卷,也不需要诚实交代自己的过往。
事成后,还能得到一份媲美任何专业经理人的薪水,有者还可以握有极高权力?政治就是这种工作。
因此,不要再花时间去理会或者“分析”他们。
票是投了,我们的工作还是得完成。
关税暂缓是真缓?/黄子伦
就在全世界股市已经连续下跌了好几天,特朗普在星期三晚上突然松口,宣布决定将“对等关税政策”暂缓90天。
一石激起千层浪,消息一出,全球股市瞬间暴涨,纳斯达克指数甚至录得双位数的单日涨幅。更令人咋舌的是,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喊:“现在是买入的好时机!”让人不禁怀疑,此君是否涉及内幕交易。
我们暂且搁置阴谋论,来猜测特朗普此举背后的真实意图。
从4月2日那张关税图表出炉后,全球市场一片震荡,股市普遍大跌。大家心知肚明,美国此番主要剑指中国。
中美过招互不相让
于是中美就此在关税上展开过招,轮番加码税率,互不相让。其间,特朗普多次放出“最后通牒”式的喊话,结果不出所料,中国并未买账。
不过,他又话锋一转,称自己“非常尊敬习近平”,并认为对方是“聪明人”,为谈判保留了回旋余地(虽然他的手下发言就没那么客气了)。
然而,谈判期限已过,中国依旧不让步,美股应声大跌。凑巧的是,美国财政部在此时拍卖价值580亿美元的3年期国债,结果国内反应冷淡,需求不振。这可能促使美国政府意识到,连一向被视为“零风险投资”的美债也开始遭遇市场动摇。
接着,特朗普宣布关税政策暂缓90天。对此有几种解读:
其一,从谈判角度看,一味强硬未必有效,毕竟痛觉会被麻痹。“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才可能让对手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的心理循环中逐步崩溃。当然,这对国家机器未必管用。
其二,他可能未能按原计划达成协议,或者部分国家愿意让步,但要求更长的决策期。
当然,也有可能两种原因兼而有之。
你可以说特朗普精明至极,每一步都算计周全;也可以认为他和幕僚愚不可及,临时抱佛脚。
但无论哪种看法,其对等关税政策的目的始终如一:要么接受美国的关税制度、要么将工厂迁至美国、要么购买美国国债(这一点尤为关键)。白宫文件对此早已写得清清楚楚。
从风险角度来看,对等关税政策并未解除,而这90天只是暂缓。
市场更希望“长痛不如短痛”,但特朗普也应该明白,虽然人们不会像对待“狼来了”的牧羊童那样轻视总统的言论,可反复反转的策略迟早会产生递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