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无限制理性的代价/章龙炎

美国经济学家阿曼阿尔钦(Armen Alchian)曾在1950年的《政治经济学期刊》(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发表了一篇题为《不确定、进化与经济理论》(Uncertainty, Evolution and Economic Theory)的论文。

据说,他并不认为这本来是他为学生准备的讲义,有什么惊人之处;后来有“伯乐”的欣赏与鼓励才在具有权威的经济学期刊发表,对经济学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就是经济学所应当关心的是在不确定的环境里,不实际的假定预测是准确无误以及知识是固定的,并不是生存的条件。



论文开门见山指出是要对经济分析的修改,加入不完整信息与预见无法确信原理。此方法摈弃标准经济学教科书一般假设的“利润最大化”,以及个人行为是可预测的。无论如何,因为个人行为并不依靠“理论最大化”动机或者可预知的“先见之明”,他的方法保留与个人行为相关的分析概念。

他说,他的方法体现的是生物进化与自然选择的原则,来诠释经济制度;经济学里的模仿、革新与正面利润与生物学的基因遗传、变异与自然选择相对应。

阿尔钦是从进化论的视角来探讨经济活动与经济制度的生存条件,与哲学家卡尔波普为批判柏拉图、黑格尔以及马克思等“历史决定论”——也就是人类社会是跟着既定的模式发展(可预见的)而提出的“渐进社会工程”是异曲同工。

改变可能会更糟



根据我个人的解读,阿尔钦与波普其实都认为“人究竟是否理性”的争论没有意义,直接指出人其实都受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人只能在不确定坏境里的有限知识“量力而为”;人顶多只能谋事,成事就要靠天或者说客观环境。

如果对中国的哲学有一定了解,当会理解这个道理。然而,大马华人基本上不会从生物学的视角,而是从“天命”来解读“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换句话说,不管条件是不是适合改变,只要华人作为一个群体敢敢跟现状说不,并身体力行,情况必然会比没改变前还好,而且是不可置疑的,完全不考虑改变非但并不一定好,可能更糟。

有了这个无限上纲(经济学称为“无限制理性”[unbounded rationality])的意识,其他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即使在不确定及资讯不完整的环境,没有东西是不能“心想事成”。

这变成了“非理性的理性”(直接一点的说是狂热),这是一个像我这种持“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的人可以理解却感到惊心胆战的。

在去年大选,华人整体而言好像把政治及华人“利润最大化”,以为让“压迫”华社的国阵特别是巫统下野,华社的命运及国家的发展一定朝正面的方向发展。

可是,从最近几个月来愈加明显的趋势来看,很多结果其实比我之前想象的还严重。之前华社在经济、教育、环保等看来牢不可破的“底线”,原来是建立在海滩上的沙堡。

反应

 

名人专栏

从纯感觉到可衡量/何飞鹏

我有一位律师朋友,他是一位百分之百理性的人,做任何事都讲究逻辑分析,一切都要数字化,才能做比较分析。

有一次他讲起结婚经验,他结婚也是绝对理性。 

他说他仔细分析了想要的结婚对象,列出了20个关键条件指标,类似像KPI的概念,然后用这个方法来挑选对象。 

这20个指标分为家世背景、个人特质、身材外貌、教育水平、工作状况等五大类,每一类再分为4项,例如家世背景再细分为:父母亲职业、财富状况、兄弟姐妹数目、住在什么地方等。而个人特质则包括:脾气好坏、对金钱的看法(对物质的欲望)等。身材外貌则包括身高、体重、长相如何? 

这20个指标,有些是有客观标准可以衡量,例如身高、体重、财富、学历等,有些是凭感觉的衡量,例如外貌如何?但就算是凭感觉也要有客观标准,他的方法是把外貌分5等级,从最高级的极美,到第二级美,到第三级一般,到第四级偏丑,第五级极丑。遇到任何对象,就由自己主观衡量,看看列在哪一级。 

就这样,把每一项指标都变成可衡量的客观标准。

事后证明选择正确

他遇到任何对象,就一一比对,看总共合乎几项标准,他自己设了一个门槛,合乎12项标准者可以考虑结婚,合乎15项以上者,就是理想的结婚对象。 

他自承最后的结婚对象,总共合乎标准16项,他认为已经不可能再高了,于是乎就闭着眼睛结婚了。 

事后证明,他的婚姻真的是天作之合,极佳的对象,他的理性分析选择,果然是正确的。 

这是把感性的直觉,化为理性的分析,最经典的案例。许多人结婚,是在天雷勾动地火的冲动下,做了影响一辈子的决定,可能就此铸成大错,付出一生的代价。如果我们能学会把感性转化为理性分析的方法,一切都可以有客观的依据,那我们必然可以少犯许多错。

客观指标更胜感觉

这个案例最大的创新是把直觉感性的事物,变成可衡量、可数、可比较的客观指标。当事人把感性的喜欢,先转换成20项可衡量的指标,再用这些指标评价对方是不是好的结婚对象。这当然较只凭感觉有更可靠的标准,也更能找到好的理想对象。 

要做到这样,首先要扬弃结婚就只是感性选择的事物,只要用心思考,应可以找出可衡量的指标。

当事人果真找到了理想婚姻对象的KPI(关键绩效指标),并以此来选择婚姻对象。 

在20项指标中,并非每一项都是具体、客观、可衡量的,也有一些是主观的判断,例如:价值观中的金钱观,就是要仔细去评估对方的态度,是物质至上呢?还是强调精神生活?这没有对错,只有与自己是否合适的决定,选一个和自己配合、共同生活的对象,就是理想的选择。 

如果连结婚都可以理性选择,那这世界上大多数的事物都是可客观衡量的。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