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昔有华教斗士,今有短裤战士/章龙炎

要看马来西亚华人的未来,一个可靠的指标是华人对华文教育的坚持与否。

多年来,大多数华人几乎都有这个共识:华文教育是华人文化的堡垒。维护华文教育,免遭政府消灭,就成了我国华文教育运动——政治运动的动力。

这个动力还在吗?我看是俱往矣!昔日还有华教斗士,今日却有“短裤战士”。

随着陆庭谕过世,华教斗士成为历史名词。没有了华教斗士,华教运动不但动不起来,精气几乎被民主行动党吸光了,华社现在的要求已经非常卑微:只要胜(不可以说输)到不失去还能穿短裤的自由。

就本文来说,什么承认独中统考文凭、华小师资短缺及华小拨款等,都是非常次要的问题了。

不过,这需要广为宣传,不应只局限在华文世界,应让不谙华文的马来友族知道,华人的要求其实可以简单到只要火箭在政府,穿短裤的自由不被剥夺就心满意足了。

宣传当然还需强调,废除大学固打制及其它平权政策、废除大道收费站、拒绝贪污、种族平等等,都是我们过去说着玩的,不要当真。

像恐吓小童一样

宣传可不要忘了这两点:以前对巫统与国阵的指责与污蔑,都是误会,现在要努力相知相爱;与伊斯兰党是因了解而三度分手(搞不好不久后旧情复燃)。 

如此,火箭才可能有希望踏出关键一步,争取更多马来人的支持。反正对火箭及火箭所拥抱的政党,大多数华裔都会死心塌地的跟随,无需浪费时间,只要像恐吓小童一样恐吓他们就够了。例如告诉华人支持“团结政府”,你至少还有短裤穿;他们真的会怕,怕到只能说:难道你不要穿短裤?

如此,有人在朝好办事是假议题。火箭讲得很明白,它不代表华人。这样的口吻,与新加坡的人民行动党“新加坡人的新加坡”如出一辙。

李光耀的人民行动党最初是靠华文背景的左派建立势力。李光耀知道这股力量,是他更上一层楼的拦路虎,因此逐步将之瓦解,先对付其领导人,然后关闭华校,最终连华文大学南大也关闭。

民主行动党“崛起”,接受华文教育者的鼎力支持功不可没;得势后,火箭说的只不过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事实。

完全没危机意识

不代表华人意味着什么?华教是维系马来西亚华人安身立命的重要元素,不代表华人,就意味着火箭没有捍卫华教的责任与义务(但是马华的“原罪”)。现在的副教长似乎“代父从政”,达到新加坡式的“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

从另个角度来看,火箭代不代表华人不重要,关键是林慧英受委却被教育部官员当作是代表华人,负责华文及淡米尔文教育。看来林慧英没有这样的自觉(或者不要有这样的自觉)。

以前的马华副部长都有这样的认识,还面对内部阻力;林慧英没有这样的认识,后果如何,自己想想。

虽然我不全然认同华教斗士,但他们至少扮演了抗衡政府的角色,时时提醒华社华文教育得来不易;现在的短裤战士,扮演“洗地”的角色,完全没有危机意识。

昔日的华教斗士屈指可数,今日的短裤战士却有如过江之鲫。有他们的存在,华教前途,华人政治前景,一片光明呀!我何必杞人忧天?

视频推荐 :

反应

 

言论

华小命名的学问/罗汉洲

根据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揭露,共有3所获批兴建的新华文小学被更改名称,计为翁毓麟华小易名为SJKC Gamuda Cove、林苍佑华小易名为SJKC  Eco  World、郭鹤尧华小则在原名之后添加上@ Eco Spring。

针对翁毓麟华小改回原名,教育部长法丽娜认为并非一件困难的事。

本世纪初,马华争取到可以兴建数所华小,不可否认确实是一个突破,但马华却以它数名已故领袖的名字冠名这些新华小,如陈修信、翁毓麟、朱运兴、李孝式等。

马华以已故领袖冠名华小,理由是他们是参与建国的先贤,应该予以纪念。当时,很多人就反对马华这种冠名法。首先就是所谓“先贤”,那只是马华党內所订的标准,广大华人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未必相同,甚至持相反意见,尤其是在维护华人的母语教育方面,他们的表现可用令人痛心疾首来形容,难以称为“贤”。

用社会资源为马华打广告

兴建华校,通常又需华人承担经费,举凡校地、校舍、设备的经费都需华人自行筹款,兴建好了,却用马华领袖的名字命名,那是用社会大众的钱来为党马华打广告。

至于翁毓麟,华人对他的印象只知道他与陈修信连成一线,在东姑阿都拉曼撑腰下,把被巫统视为强硬派的林苍佑拉下总会长的宝座,让陈修信取而代之,其他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在维护华教方面,翁毓麟确实是个旁观者,对华教并无贡献可言,用他的名字为华校冠名,我认为同样是与华教开玩笑的事。

再说回翁毓麟华小易名为SJKC Gamuda  Cove,如果校地是Gamuda Cove捐献,校舍建筑费由它承担,基本设施、教师及学生桌椅也由它包办,那么易名是名正言顺的事,人们也乐于接受。

实际上,类似的易名也早已有之,最早的例子应算从霹雳木威搬迁到蒲种的哈古乐华小易名为深静华小,哈古乐华小原董事会也同意易名,借以表扬李深静属下IOI集团捐献校地及承担全部建筑费的贡献。

华教先贤冠名心悦诚服

至于那些对华文教育毫无贡献,甚至曾与华教对立的政治人物,竟用他们的名字为华校冠名,无疑是侮辱华文教育。

至于华社公认确实是“先贤”,对华教又有贡献的人不少,如沈慕羽、陆庭谕、林晃昇、郭全强、林连玉、严元章、陈嘉庚等等,是华社真正的先贤。他们更值得、更需要纪念,用他们的名为华小冠名,华社心悦诚服。

如果用上对华教没有贡献的政治人物的名字作校名,那就成了应该纪念的人被忽略,不需要纪念的人却名留千古。

根据所知,一些新学校的校舍已建好,也开课了好几年,但建校经费仍未还清,所以如果用捐献校地、校舍的公司或个人的名字作为校名,那就是实至名归,理应受到赞扬,又可鼓励更多公司与仁翁善士承担华校的建筑费。

如其不然,筹建委员会必须使出浑身解数,四出筹款,要筹集数百万以至千万来建校,实在不容易。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