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是否应审视烟花管制?/邱苡瑄

农历新年刚落幕,烟花的绚烂依旧留存在人们记忆中。燃放烟花、祭拜天公,已成为华人共庆佳节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承载着驱邪纳福、迎祥送福的美好寓意。

然而,璀璨烟火的背后,是环境污染和安全隐患。这不仅影响着马来西亚的空气质量,也干扰部分民众的日常作息。

一年一次的农历新年尤其可贵,然而民众是否应在欣赏烟花时,也明白炮竹背后正在面临的挑战。

扰人清梦  污染环境

夜半时分,炮竹的巨响声扰人清梦,引发无数扰民的投诉,这可能加剧各族之间的矛盾,影响社会和谐。此外,由于监管宽松,非法商贩肆意售卖低质量烟花,加剧了安全隐患。

2025年2月7日,一起烟火事故更是殃及相邻的汽车厂、电子烟店和小食店,导致40辆摩托车与一辆轿车被烧毁。2月12日,蕉赖C180商业区的一家烟花摊发生火灾,严重威胁周围居民的安全。

许多科学团队已经证明,燃放烟花爆竹,哪怕只是小型烟花,也能够释放出污染物,影响空气质量。烟花爆竹在燃放过程中除了会排放大量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气态污染物以外,还会排放大量颗粒物,包括金属颗粒、黑碳以及有机物。

此前新闻报道巴生空气污染指数飙至171点,迈入不健康水平。诸如此类的事件数不胜数,无疑是烟花安全隐患的缩影。

尽管烟花点燃了节日的喜悦与团圆氛围,但其所带来的扰民问题、环境污染及安全隐忧,不容忽视。

回顾马来西亚的烟花管制历史,其中最惨痛的一页,莫过于1991年5月7日的光明烟花厂爆炸事故。这场发生在雪兰莪州双溪毛糯的灾难,共夺走22条人命,造成百余人受伤,甚至摧毁了住宅,给无数家庭带来沉痛的打击。

这起事件促使政府加强对烟花的管控。1995年,马来西亚政府正式禁止公众私自购买、销售或燃放烟花爆竹,并根据1957年《爆炸物法令》第4条(2)条文规定,违者可被判处最高5年监禁、罚款1万令吉,或两者兼施。

随着时代变迁,政府逐渐在文化需求与安全考量之间寻求平衡。近年来,政府适度放宽节庆期间的烟花管制,以满足民众对传统节日氛围的需求。

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更宣布合法化燃放烟花爆竹,指出此举不仅能提高国家税收、减轻国债负担,同时也能有效管控烟花的安全性。然而,如何在保留文化传统的同时,确保公共安全与环境保护,仍然是一个值得全民共同深思的课题。

在享受烟花带来的喜庆氛围之余,我们也应以更理性的态度看待这一传统。燃放烟花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它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福祉。

安全文明燃放烟花

因此,我们应倡导更负责任的燃放方式,例如遵守特定的燃放时间、选择低噪音环保烟花,并在指定区域燃放,以减少对环境与他人的影响。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文化传承与社会和谐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璀璨的烟花不仅照亮了节日的夜空,更映射出文化与时代交汇的思考。愿未来的烟花盛宴,不再伴随争议与隐患,而是成为真正让全民共享的美好象征。

视频推荐 :

反应

 

商余

月旅行/张毅全

【人在江湖】文|图:张毅全

小时候盼过年,那份心情,早在两个月前就开始萌动,随着日子一天天靠近,心里就越来越盼着过年。记忆里,过年前三个月,街头巷尾就已响起了零星的鞭炮声,孩子们最期待的,莫过于那五彩缤纷的烟花。

对于我们这些小毛头来说,过年除了能从长辈手中接过装着崭新钞票的红包,还有什么能比得上燃放烟花带来的那种纯粹的快乐呢?

在那个物资并不充裕的年代,最受孩子们欢迎的烟花,莫过于“月旅行”了。它带着我们对宇宙的无限遐想,也承载着我们童年时最天真烂漫的梦想。紧随其后的,则是声响震天的“红炮”和充满神秘色彩的“魔术珠”。当然,这些多少带点“危险性”的烟花,大人们总是不太放心让我们玩。他们眼中最安全的选择,还是那小巧玲珑的“火花”。

我还记得“火花”的牌子,那是一只神秘的黑猫,被印在蓝色的封套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它那对在黑暗中闪烁着光芒的眼睛。轻轻点燃“火花”,一簇簇金色的光芒便会瞬间绽放,如同一颗颗微小的星星,在手中闪烁跳跃,却不会发出任何爆炸声响。

大人们总是会事先准备好一个装满水的水桶,再三叮嘱我们,待“火花”燃尽之后,必须将烧得通红的铁丝头扔进水桶里,免得不小心踩到,被烫得哇哇大叫。

而“月旅行”的玩法,则更富想象力。我们会找来一个空汽水瓶,将“月旅行”插在瓶口,小心翼翼地点燃引线,然后屏住呼吸,仰望着它带着我们的梦想,缓缓地飞向夜空中那轮皎洁的明月。

当然,总有些胆大又爱冒险的家伙,喜欢直接用手捏着“月旅行”,点燃后便奋力地向天空抛去。这可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技术活,扔得太早,烟花可能还没来得及升空就已坠落;扔得太迟,则可能会在手中发生意外。若是稍有不慎,在惊慌失措之下将点燃的“月旅行”抛向人群,那场面,绝对会引发一场鸡飞狗跳的混乱,惹得大家惊叫连连,但对于我们这些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最刺激、最好玩的场景。

烟花“创意”玩法

当然,孩子们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是能给这些传统的烟花玩法,赋予更多意想不到的“创意”。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位名叫阿牛的朋友,鬼点子特别多。

他偷偷地锯了一段废弃的铁管,小心翼翼地将鞭炮里的火药取出,再一点点地塞进铁管里,两头用黏稠的泥土紧紧地封住,然后偷偷地将这自制的“土炮”放进村里的电话亭里,点燃引线。

“轰”的一声巨响,那声势,简直可以用惊天动地来形容,甚至惊动了警察,引来了他们的调查。也不知道是谁走漏了风声,警察竟然顺藤摸瓜,找到了始作俑者阿牛,将他逮了个正着。所幸的是,阿牛最终只是受到了警察的严厉警告,并没有被关进牢房里。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正值经济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家住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新村里,每逢过年,整个村子都沉浸在一片欢乐祥和的节日气氛之中。家家户户都会不约而同地燃放鞭炮、爆竹,那震耳欲聋的声响,此起彼伏,连绵不绝。五彩缤纷的烟花,更是将整个夜空点缀得绚丽夺目。

一时间,硝烟弥漫,空气中充满了浓浓的火药味,那热闹、喜庆的场面,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无比怀念。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