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是时候重启回儒对话/锺启章

岁聿云暮,又是投选年度汉字的时候了。“绿潮”的“绿”入选十大候选年度汉字可说是意料中事,它反映了马来西亚华社对日益汹涌的回教化浪潮感到不安与忧虑。

绿色是回教的传统颜色,伊斯兰党的党旗与标志用的是白色圆月和绿色背景,回教化浪潮在马来西亚也因此被称为“绿潮”。

绿色政党之所以能够掀起浪潮,有着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各种因素,当中与回教的全球化复兴思潮有很大关系。

虽然回教世界自18世纪后期以来的颓势,并没有出现逆转迹象,但回教却在个人信仰、社会生活、国家政治以及国际关系等层面,显现出更大的重要性,全球信仰回教的人数更是以明显高于其他宗教的比例在增加。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虽然大多数回教国家在国际政治体系中明显处于弱势,但是回教本身却在复兴。实则复兴对于回教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是回教历史中固有的概念和传统。

在一些非回教徒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看来,所谓“复兴”就等同于回教的政治化和意识形态化。

骆驼倒地刀子即来

西方世界的回教恐惧症背后有其更为深层的原因,欧洲需要回教世界和外来劳工维持其社会经济秩序,但本身的低生育率和社会福利体系使它陷入困境。

有句阿拉伯谚语说:“骆驼一倒地,刀子就来了。”

在19世纪的复兴中,回教世界似乎是头倒地的骆驼,竭力想要重新站立。而今天的欧洲,似乎恐惧自己就要变成那倒地的骆驼,人数渐多的回教徒及其影响,已经成了他们所忧心的那把刀子。

全球回教复兴运动是马来西亚回教复兴运动的催化剂,回教约于14世纪传入马来半岛,相对于政变不断,政局动荡的东南亚各国,马来西亚社会和谐稳定,独立后实行的君主立宪制,为国家的政治稳定提供了保障,进而为国家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马来西亚历届领导人都不遗余力地把发展经济作为第一要务,经过几十年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世人看来,马来西亚在回教世界当中,属于现代化转型较为成功的回教国家之一。

华人阻绿潮扮要角

然而,去年11月19日举行的第15届全国大选,伊党出乎意料的赢得43个国会议席,成为夺得最多席位的政党,并且是它创党以来取得最多议席的一次,引起国内非回教徒和非土著的震惊,担心伊党乡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奏效,迟早会入主布城,到时马来西亚世俗国的现状恐将不保。

华人在阻挡回教化浪潮上扮演关键的角色,从大选的投票趋势可见一斑。教育部于今年8月19日为政府学校推介《圣训》鉴赏单元,先在宗教学校试点,明年再扩大至所有学校,跟着又在高等学府推出严格的演唱会指南,引发华社舆论大事抨击。

紧接着教育部也在10月29至11月3日举行“巴勒斯坦团结周”,借以灌输学生和教育部人员人道价值观教育,包括人权、和平与仁善。此项措施也招致华社的强烈挞伐,其中甚至还包括首相安华所属的公正党华裔党要。

为了抗衡国民联盟的影响力,安华接下来可能会出台更多回教化措施,以争取马来人的支持及认同。华社的反应至关重要,它将让安华在推出回教化政策之前深思再三。

极需还原宗教本质

2016年8月14日,北京大学马来西亚校友会、中国禅道商学院与知崇文化联合中华儒士社、马来西亚国际回教大学校友会,以及传承中国游学会,共同主办 “世界青年文明论坛——中马青年儒回交流峰会” ,回教文明著名学者卡马哈山在发言时就表示:“马来西亚禁止极端主义这一点跟儒家的中庸思想很类似。我们一直很尊重持有不同信念的人,我们坚持人人平等,我们是包容忍耐的。部分极端主义分子错误地理解了宗教,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还原宗教本质。”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是以文明和文化治国,因而中华大地从未有族群或宗教之间的战争。从人类的起点出发,中华民族的信仰就是祖宗的教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或许这是华社可以通过对话与他族分享的优点。

安华在巫统当政期间担任副首相时,曾经举办回儒对话,目前是重启回儒对话的时候了。

 

 
 

 

反应

 

灼见

搞好民生·提“升”经济/锺启章

2024年12月15日揭晓的2024马来西亚年度汉字,“升”以微差击败“昌”字首次当选。“升”字以18.52%的得票率脱颖而出,“昌”字获得18.18%,两者差距仅为0.34%。

年度汉字,一字乾坤,是年度最有影响力的字。各地民众根据一年内发生的国内或国际大事,选定一个字反映全年焦点。年度汉字从来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读懂年度汉字,往往就意味着读懂了一个国家或地区过去一年民众所关注的焦点事件。

“升”字有褒贬义

汉字有多音多义的特点,在几千个常用字中,约有四百多个是多音多义字,这些字形相同而读音、意义、词性不尽相同的字,较容易造成误读误解,甚至会有迥然相反的释义,就像“升”字,它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诠释,并得出不同的结论。也就是说,它有两个面向和含义,既可以是褒义,也可以是贬义。

属于褒义的是它代表着人民对国家过去一年的情境给予正面的总结,包括经济有所增长,令吉升值,股市综合指数升高,而在职场上打拼的则获得升职加薪,收入提升,同时去年适逢马来西亚、中国建交50周年,两国关系不断提升,总之,一切都往积极美好的方向去看。而另一个则属于贬义,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反映了人民对过去一年来物价普遍上升、生活压力山大感到担忧。

要判断“升”字在这里到底是褒还是贬,可从过去几年来当选的年度汉字看出端倪。2023年消极负面的“贵”字当选年度汉字,主要是因为当时令吉贬值,导致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对民众的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贵”字就是对大马整体经济的最直接的表达。

而2022年的年度汉字是“涨”,很明显的反映了马来西亚民众在2022 年也是对物价上涨的感受,民众的生活面对沉重的压力,“涨” 字当选似乎是“众望所归”。

纵观2022及2023两年来民众投选年度汉字的趋势,可以看出2024的年度汉字与之前两年的年度汉字有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感觉。因此,“升”字在这里属于贬义的可能性比较高。

2024年中选的“升”与排名第二的“昌”字相差仅有0.34%,可说是险胜。“昌”字代表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所创的“昌明马来西亚”口号,这也反映了民众所关注的课题,多数是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

“升”字的当选,可以给当政者一个很好的警示,那就是民生经济问题毕竟还是治国理政重中之重。默迪卡民调中心于去年10月10日至11月27日所展开有关安华政府施政绩效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有53%受调查者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

民调指出,多达65%受访者仍担忧大马的经济状况,仅有39%受访者认为我国朝着正确方向发展,多达53%受访者认为,国家正朝着错误方向前进。

受调查者中有65%认为经济课题如高生活成本、低收入、高失业率、令吉贬值、总体经济状况不佳等,是当今国家面临的最大问题。对安华改善人民经济的作为表示满意的民众,只有45%。这项民调结果和年度汉字“升”所表达的民众心声可谓不谋而合。

治国口号是工具,民生经济是目标,“昌明大马”口号可以引导社会资源和政策方向,但它必须落地,解决具体的民生问题才会赢得民心。

口号与行动应一致

实践证明,治国口号是否具有生命力,最终要看能否转化为实际行动,解决人民群众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如果一个口号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落到实处,那么这个口号就是空洞的。

治国口号是方向,民生问题是目标;治国口号为民生问题提供指导,民生问题检验治国口号的价值,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推动社会进步。

例如特朗普首次担任总统时高喊的“让美国再次伟大”口号,曾凝聚大量选民,但却未能解决医疗、移民等关键民生问题,以致争议不断。

一个成功的政府应让口号与行动一致,将宏大的愿景转化为具体的改善民生措施,譬如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口号,透过扶贫政策让数亿人脱贫,使口号变为实际成果。

因此,团结政府不仅要高喊“昌明大马”,更要将口号转化为实际行动,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中所面对的问题,才有望在下届大选中连任。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