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本地网红爱搞笑/黄子伦

关于网红给读者带来的普遍印象是如何,我就不赘述了。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身边朋友感慨某些网红在发表不经大脑的看法竟然会得到认可,而马来西亚却没有一些素质较好的网红,给人觉得是不是大马华人的素质都是比较差。身为门外汉,我试着给有此疑惑者解题。

我并不知道朋友所谓的有素质网红是特指什么类型,姑且当作是知识类型的网红吧。而我认为本地中文网红里,知识类型的稀缺主要有两个原因。

错过时机

首先是错过了时机。社交媒体和YouTube主要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崛起,而且很大程度受到网络覆盖率和网速的影响,早期的网红主要是有能力写文章的部落客。到2010年后,各国开始慢慢有了4G网络的覆盖,以影片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网红才开始增加。

马来西亚则是到2013年才开始有4G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来西亚网红是比较迟出现,而来自国外的网红已经在市场打滚一段时间了。

因此,当马来西亚的网红市场慢慢形成时,本地网红在面对国外竞争,只能用本地化的方式来尝试打出自己的特色。不过,这种方式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网红都奏效。

我相信肯定有知识类型的网红尝试这条道路,但是他们除了面对来自国外(例如台湾)的强大竞争者,还要和本地的其他类型网红竞争,可以说是两面夹攻,相当吃力。

市场太小

第二原因就是市场太小。即使本地知识类型网红能够顶得住外部竞争的压力,收入压力肯定会让他清醒过来。

根据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2020年统计,马来西亚共有将近2900万网络使用者,华裔占了两成,也就是600万使用者左右。假设这些使用者全部至少会看一次网红的视频,而知识类型的观众比率一般不会超过5%,换言之,本地知识类型的网红只有30万观众。这看似很多,不过你还没看他们的实际获益是多少。

我们用YouTube的观看收益来分析,1000次的观看数量也就获得1美元,而且该网红要满足一定的门槛才可以获得,否则他上传再多的视频都是白忙一场。

如果这位知识网红一个星期更新一期(其实算是很勤劳),他一个星期能够从30万观众中获得300美元,一个月有1200美元,换算回来马币,也不到5000令吉。

对于一个网红来说,一个月不到5000令吉的收入,虽不是谷底,但肯定很难让人觉得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工作吧?而且,我刚才所演算的假设里都是很乐观的预测。所有的拍摄和准备功夫里,肯定是有成本的,所以知识类型网红的净收入可能会更少。我还没算税收呢。

如果我要再细分的话,马来西亚华裔网民里,说中文和说英文的比例也不得而知。假设三分之二的华裔网民是说中文为主,那么一位本地的中文知识网红一个月的预期收入就骤降到3200令吉左右。

下一篇文章,再说说别的原因。(点击这里阅读)

反应

 

名家专栏

金融网红成年轻人新偶像/麦传球

成为网红或意见领袖(KOL)的历程,随着时间的推移经历了显著变化。

最初,个人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建立影响力,围绕一般话题吸引广泛受众。这些早期的网红往往专注于生活方式、娱乐和个人品牌,通过与粉丝的真实互动与内容分享建立连接。

近年来,网络红人的领域发生了转变,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始专注于特定的行业。健康、金融和科技等领域的意见领袖逐渐崛起,他们提供的观点和洞察力,不仅仅局限于一般性内容,而是深入到高度专业化的领域。

例如,医学领域的网红,在教育公众健康问题上发挥着重要作用,他们分享从心理健康到新治疗方法的见解;而投资领域的网红,则成为引导观众了解股市趋势、投资策略和个人理财建议的关键人物。

这一变化突显了专业化和专长在网红发展的重要性。如今的顶尖网红,不仅仅是有魅力的人物,他们是行业中的可信声音,提供深入的知识和见解,影响着消费者的行为和决策过程。

无论是引导股票投资、分享最新的健康趋势,还是在众多领域提供专业建议,网红已成为信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近年来,金融领域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交媒体已成为财务建议和教育的重要平台。

在马来西亚,越来越多的“金融网红”(即“Finfluencer”)涌现,他们通过分享投资策略、股票建议和财富增长方法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尤其是Z世代和千禧一代。

这些网红中,有些确实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内容,但也有一些缺乏专业资格,可能误导追随者参与高风险投资。对于追求财务独立的年轻人来说,了解这一现象的本质并做出明智的决定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金融网红的吸引力、潜在风险,并为年轻人提供有效的应对策略。

1.金融网红的吸引力

金融网红能够通过贴近生活的内容,和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吸引年轻观众。其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包括:

●易于获取:金融网红通过Instagram短视频、TikTok和YouTube教程,将复杂的金融概念分解为简单易懂的形式。

●激励性内容:许多网红展示成功案例、奢侈品和全球旅行的生活方式,吸引那些渴望财务自由的年轻人。

●同伴影响力:社交媒体上的互动效应,朋友或熟人追随某位网红时,会鼓励他人效仿。

●信任感: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网红经常以“白手起家”的形象出现,使他们的建议显得更加真实可信。

2.追随金融网红的风险

虽然金融网红的内容容易获取且令人向往,但年轻人必须保持警惕,以下是需要注意的主要风险:

●未验证的资质:许多网红缺乏正式的金融资格或经验,其建议可能具有误导性。

●高风险策略:一些网红推广高投机性投资,如加密货币或杠杆交易,却没有完全披露相关风险。

●利益冲突:网红可能因推广金融产品而获得佣金,导致建议存在潜在偏见。

●“错失恐惧症”(FOMO):网红常通过心理暗示制造紧迫感,诱导追随者做出冲动的财务决策。

●缺乏监管:在马来西亚,尽管证监会监管某些投资平台,但许多网红仍在不受监管的环境下运作,增加了受骗风险。

3.提高年轻人财务素养

为了有效应对财务建议的挑战,年轻人必须优先提高财务素养:

●利用免费资源:例如证监会的“InvestSmart”平台,提供可靠的财务教育工具。

●参加讲座和研讨会:例如AKPK(信贷咨询与管理机构)经常举办面向年轻人的财务教育讲座。

●关注可信来源:优先选择获得认证的财务规划师(CFP)或持牌投资顾问发布的内容。

4.了解监管环境

在马来西亚,证监会在保护投资者免受不受监管的财务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关键措施包括:

●牌照要求:提供投资建议的人士,必须持有资本市场服务代表许可证(CMSRL)。

●投资者警报:证监会定期更新未持牌实体和个人名单,提醒公众避免与他们接触。

●社交媒体监控:当局已开始监控社交媒体上的金融网红,以识别潜在违规行为。

然而,监管仍面临挑战,特别是社交媒体的全球性特征,使得执法更加复杂。年轻人应在投资前,验证任何财务顾问或投资平台的合法性。

5.做出明智财务决策

为了避免陷入财务陷阱,年轻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

●质疑信息来源:始终核实提供财务建议的网红的资质和背景。

●分析投资产品:在做出任何决定之前,充分了解投资产品的风险、费用和回报。

●寻求专业指导:如果有疑问,咨询持牌财务顾问或机构以获得个性化建议。

●小额起步并分散风险:从可控的投资金额开始,将风险分散到不同的资产类别,如信托基金、产业投资信托(REIT)或定期存款。

●坚持纪律:避免因“错失恐惧症”或社交媒体趋势而冲动行事,保持长期财务规划。

金融网红无疑已经改变了年轻人获取和参与财务建议的方式。

虽然他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和灵感,但未验证的建议和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带来了巨大风险。

随着数字时代模糊了真实专业知识与营销手段之间的界限,年轻人必须更加谨慎地看待这些现象。

笔者非常高兴看到KOL在金融市场的崛起,并能够吸引并教育年轻人,因为金融素养对于年轻人未来的财务健康至关重要。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