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本地网红爱搞笑/黄子伦

关于网红给读者带来的普遍印象是如何,我就不赘述了。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于身边朋友感慨某些网红在发表不经大脑的看法竟然会得到认可,而马来西亚却没有一些素质较好的网红,给人觉得是不是大马华人的素质都是比较差。身为门外汉,我试着给有此疑惑者解题。

我并不知道朋友所谓的有素质网红是特指什么类型,姑且当作是知识类型的网红吧。而我认为本地中文网红里,知识类型的稀缺主要有两个原因。

错过时机

首先是错过了时机。社交媒体和YouTube主要是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而崛起,而且很大程度受到网络覆盖率和网速的影响,早期的网红主要是有能力写文章的部落客。到2010年后,各国开始慢慢有了4G网络的覆盖,以影片为主要呈现方式的网红才开始增加。

马来西亚则是到2013年才开始有4G服务。从这个角度来说,马来西亚网红是比较迟出现,而来自国外的网红已经在市场打滚一段时间了。

因此,当马来西亚的网红市场慢慢形成时,本地网红在面对国外竞争,只能用本地化的方式来尝试打出自己的特色。不过,这种方式并不是所有类型的网红都奏效。

我相信肯定有知识类型的网红尝试这条道路,但是他们除了面对来自国外(例如台湾)的强大竞争者,还要和本地的其他类型网红竞争,可以说是两面夹攻,相当吃力。

市场太小

第二原因就是市场太小。即使本地知识类型网红能够顶得住外部竞争的压力,收入压力肯定会让他清醒过来。

根据大马通讯及多媒体委员会(MCMC)2020年统计,马来西亚共有将近2900万网络使用者,华裔占了两成,也就是600万使用者左右。假设这些使用者全部至少会看一次网红的视频,而知识类型的观众比率一般不会超过5%,换言之,本地知识类型的网红只有30万观众。这看似很多,不过你还没看他们的实际获益是多少。

我们用YouTube的观看收益来分析,1000次的观看数量也就获得1美元,而且该网红要满足一定的门槛才可以获得,否则他上传再多的视频都是白忙一场。

如果这位知识网红一个星期更新一期(其实算是很勤劳),他一个星期能够从30万观众中获得300美元,一个月有1200美元,换算回来马币,也不到5000令吉。

对于一个网红来说,一个月不到5000令吉的收入,虽不是谷底,但肯定很难让人觉得是一个值得向往的工作吧?而且,我刚才所演算的假设里都是很乐观的预测。所有的拍摄和准备功夫里,肯定是有成本的,所以知识类型网红的净收入可能会更少。我还没算税收呢。

如果我要再细分的话,马来西亚华裔网民里,说中文和说英文的比例也不得而知。假设三分之二的华裔网民是说中文为主,那么一位本地的中文知识网红一个月的预期收入就骤降到3200令吉左右。

下一篇文章,再说说别的原因。(点击这里阅读)

反应

 

国际

“不希望青少年当网红” 李子柒引发网友论战

(北京20日讯)中国网红李子柒的视频平台优管(YouTube)频道有2050万人订阅,被封为“中文YT第一人”,她停更3年,在本月12日再发片,而她身为文化大使兼网红,近日却在媒体受访时说,“不希望青少年梦想当网红”,此话一出,引发两派网友论战。

据《四川文旅》18日报道,李子柒受访时表示,不希望青少年被问到梦想,说自己想当网红或明星,“我希望他们能够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够好好念书,能够真正意义上,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够抓住每一个机会的人。”

影片曝光后,网友纷纷留言“其实她本身就是一个‘教材’。个人觉得,她来说这个话,是有说服力的”、“透过网络传递正能量,而不是透过网络出洋相博眼球”、“李子柒说得非常好呀”。

不过也有反对者说,“自己当了还叫别人不要当”、“钱都给你赚”、“下一代人的梦想一定是跟随时代变化而变化,想当网红也没什么不好,没必要谈之色变”、“网红本身没有错,错的是价值的扭曲”、“真心建议她现在多拍作品,少发表这类意见”、“别说了,你那么努力的然后不希望!你说就不适合了”、“成功了就有说教的资本”、“少上点热搜,人家就不当了,一天到底要上几个热搜”。

公开资料显示,李子柒本名李佳佳,1990年出生于四川省绵阳市,中国网络短视频创作者。2015年开始拍摄并制作美食主题的短视频,2016年初,李子柒开始转战微博,之后还在视频网站优管开设账号,走红中国内外。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