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杂牌副部长期待变金牌军/南洋社论

团结政府的首20天新婚期间,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从委任部长到挑选副部长人选所掀起的议论,确实让希望联盟支持者如打翻了调味瓶,五味杂陈。

因为结果非人所愿,让人心情非常复杂,有点不舒服。但是自己却又不能做什么,所以心里还是有些难受,也只能难受。

如果说内阁名单是团结政府各党妥协下的完全政治考量,志在稳定本届5年政权并寻求蝉联至下一个5年,那是难以说服支持者相信新政府有热切改革国家的诚意。这是纯粹的权力分配而已,更遑论贤能入阁之说。

如果团结政府是有远见的,是要先为下一届的合作连任铺路,以便拥有足够的至少10年时间来引领大马持续反腐反贪到无贪腐,重振经济,团结全民并携手迈向先进国,还真的需要挑明的说,最好是更大声更清楚的说。

团结政府必须告诉国人,这样的政治分配并非延续传统的分猪肉政治,别让老百姓担心的问还有改革吗?还会改革吗?盗贼统治还会回来吗?

接下来的副部长人选,坊间在首天便议论为这是一支杂牌军。本来以为部长名单是因为政治考量而无奈分配,但是首相的求才诚意还可以反映在副部长的人选上。他完全有足够的政治智慧与权力如此调配这道平衡又有效的行政秘方。

专业与贤能副部长虽然没有决策权,但是他可以辅助部长之缺。好政策就交给部长带入内阁讨论和拍板,一样是有贤能治国之效。

首相可用特权翻墙

可是当首相的副部长名单拿出来的时候,依然是延续政治分配的方程式,大伙都有份。民主行动党是团结政府里最大党的地位倒是有反映在副部长的人数上,比起巫统的5位副部长多了1位。

总结是巫统得6位部长(包括副首相)5位副部长共12人;行动党则是4位部长6位副部长共10人而已。

公正党虽非最大党但分得9位部长(包括首相)5位副部长,其实也延续了上届希盟夺权时的戏码。当时敦马哈迪医生的土著团结党得席最少,却占据了最多部长职位。

副部长人选也是由各盟党提呈名单,而且大多数盟党也依然停留在他们各自内部派系分配的运作方式,难免发生所知的人才和有经验者因没有明确站在当权派这一边,而成为被放弃的遗珠。

但是,首相的特权可以翻越这道墙,将手伸到各党已知的贤能人才身上,要谁就点谁,不是议员的就委为上议员入阁,有4位部长就是这样入阁的,“事在安华为”而已。

副部长人选应该是部长或部门的最强前锋,像一家大企业主席手下的董事经理,经营有方,精明献策。

不是像卫生部长一样,新上任就将原本很有意义,志在扶贫的“月经贫困”政策实施在部长办公室以及卫生部大楼,制造笑话。

首都部长办公室的女职员贫穷到买不起卫生棉吗?是的话就应该是全国性的“人民贫穷”问题了。

再说这个措施必将制造更多的资源浪费。部门购来的卫生棉品质、款式与尺码,肯定难以符合大多数人。此外放任的供应方式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将会造成卫生棉过期与过旧的进一步浪费等等问题。

新政20天新婚期过了,热身运动也做了。接下来至100天的蜜月期满日,希望团结政府的杂牌军都能发挥他们的潜能,消除人们的疑虑,蜕变成一支金牌军,人民必会给回他们应得的掌声。

视频推荐:

 

 
 

 

反应

 

言论

亚亦君令补选的悬念/南洋社论

霹雳亚亦君令州议席补选的选情,似乎稍嫌淡静。原地列阵的巫统派出尤斯里,迎战国盟伊斯兰党的阿都慕海敏,以及被视为第三势力社会主义党的白华敏。

然而,补选看似平淡且沉闷,国盟却在部署一盘大棋局,从议题的设置,伊党力促选民拒绝巫统与民主行动党的正常化合作,欲促成巫统与伊党的合作组成政府,加强回教力量,是伊党的政治着力点。

抵抗绿潮耐力测试

参与助选的行动党竞选机制指挥,便通过舆论宣导反制,揭露国盟“系统操弄种族情绪,策动政治变局”,“谋划将补选胜利成为霹雳政权更替的转捩点”。

伊党靠宗教及种族议题作舆论攻势,揭示团结政府只是一种苟合的暂时状态,并借此补选寻求钻入权力的缺口,力挫政敌。

对希望联盟与国阵来说,选战是抵抗绿潮的一项耐力测试。

根据团结政府过后举行10次国州议席补选的成绩分析,除了吉兰丹州的能吉里州议席补选,巫统以大胜的成绩收复失地外,其他议席补选均由原有守土政党胜出。

能吉里补选给巫统重新找到抵御绿潮的自信,随后柔佛的马哥打州议席补选的狂胜,证明了希盟与巫统合力挫敌的效应。

亚亦君令补选将是检测希盟与巫统结盟的有效性,因为只有缔造后续补选的持续胜利,才能验证战略联盟的力量崛起。

为国盟助选的民政党在此补选的政治站位,就是力图策反马华,离间希盟与国阵,分化行动党与巫统的同盟关系。

巫统堡垒选区

根据选民结构分析,亚亦君令是一个混合选区,其中巫裔选民55.64%,华裔选民21.99%,印裔选民14.3%;与我国种族人口比例近似,只是巫裔较少及印裔较多些。

从历届选举成绩的观察,自2004年,亚亦君令一直是巫统的堡垒选区,就算2008年掀起政治海啸,巫统仍守住阵地;2022年6州选举的五角混战中,巫统候选人仍能以微小多数票突围。

在此次补选的三角战中,会否因返乡投票意愿低落而拉低投票率?“猪”与“热裤”是否紧迫或令人忧虑的议题?第三势力会否给选情制造悬念?

或是国阵与希盟的合作能否发挥选票叠加效应?补选过后会有什么样的政治格局演变?

4月26日的投票日,有感觉、有温度,对生存与发展有理性认识的选民,应该会做出正确的选择,也能帮助打破这一切问题的悬念。

反应
 
 

相关新闻

亚亦君令补选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