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校本评估:从国际学校的经验谈起/张康文

2011年,校本评估政策与小学标准课程(KSSR)同步出台。无奈,由于落实过程中种种料想不到的阻碍,此计划以失败告终。笔者目前任职于采用校本评估的国际学校,本文想以国际学校的经验再论校本评估的特点、优势和实行建言。



笔者任教于英国制的国际学校,学校的校本评估采用的是英国国民课程的能力指标。由于英国没有现成的中文能力指标,身为中文老师的笔者与同事采用了英文作为第一语言的标准,并加以改造,以适用于中文科的评估。

简单来说,英文/中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在说、读和写三个方面的技能,而各个方面的技能又分成八个能力标准——等级一最低,等级八最高。老师将根据学生的口头回答、作业、活动表现、报告等评估学生的程度,成绩单也只会看到能力指标,没有抽象的分数。

采用了校本评估一年半,笔者深觉此评估有助于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教育工作者常说,“学习应以学生为中心”。但如何才叫做“以学生为中心”?

笔者以为,让学生确实掌握各个学科的重要技能,有自信、有能力活出自我并参与社会即是关键的一点。实行校本评估,老师在设计课程、颁布课业、评估能力上会更有能力意识。举例来说,关于景物描写的能力指标,我们有以下标准:

等级五:有基本的景物;具有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级六:有景物,具五感(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味觉);具有清晰的语言表达能力;等级七:有景物,具五感且善于运用比喻与拟人修辞法;语言表达清晰、有层次与条理



有了这些明确的技术要求,教学时,老师自会针对这些能力设计教学。无论是教材筛选、作业设置还是考题设计都将围绕着以上能力,确保学生学后能将能力带走,让教与学更有目的性。传统的考试当然也能考核学生的能力,但由于它倾向于一个学习阶段后的总结性评估,对具体能力的关注不及校本评估,因此较易失焦,也容易将重心放在“教完课程”或简化课程——即只教考题较可能测试的部分,以至于出现“以课程/考试为中心”的现象。

认识学生学习进展

另一方面,校本评估也更好地帮助认识学生的学习进展。学生将通过“形成性评鉴”(个别能力的考核)和“总结性评鉴”(总体能力的考核)得知自己的能力。以上述例子来说,获得等级五,说明学生已认知描写文(以景物为主)与记叙文(以故事为主)的不同,但有欠五感词汇与表达。这将有助于师生和家长认识学习成果和训练有待加强的部分,不必再针对抽象的成绩锱铢必较。

同时,这也帮助老师进行能力分化(differentiation),即以能力分组,并为不同组别设计适合的工作纸与考题。具体而言,能力较佳者可尝试较有挑战性的练习,能力较弱者则需老师更多的辅助。前者不会因此觉得课堂沉闷,后者也不会因为落后而自我放弃。政府学校实行校本评估之时,最让师长担心的一点是,没有了考试,学生怎还有学习动力?

笔者的经验是,一、评估本具有考核性质,喜欢超越自己或与人竞争的学生仍可从中找到动力;二、学习自有价值,也自有学生想精益求精、学得更多更好,不能小看。

国际学校的师生比例较小(笔者的学校一班最多只有20名学生),实行校本评估的难度自没有政府学校的高。但,国际学校的经验仍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既要评估,自然要有良好的能力记录平台。

笔者学校采用的是谷歌电子计算表(Google Sheet)系统。此平台技术稳定,加上只有校内老师输入成绩,无须如政府学校般要和全国老师同时挤入同一系统,因此不会出现校本评估管理系统(SPPBS)常见的当机与资料消失的现象。就此而言,若校本评估继续在政府学校落实,当局不仅须检讨管理系统的技术问题,或还可考虑如国际学校般,让学校拥有自己的成绩输入平台,待校内老师填妥分数后才一次过呈交给中央,以减少系统流量的负荷问题。

二、校本评估也需要更为单纯的学习文化。笔者的经验是,学生能达标自是好事,不能达标也属正常,只要调整教学策略和加强训练便是,不会因此而遭到上头的质问。这样的学习文化不会给老师莫名的压力,老师更不需要为了讨好上层或证明自己而帮助学生作弊或作假。

校本评估大势所趋

本文的简单分享旨在让人们对仍可能落实的校本评估有更多的信心和支持。校本评估已是大势所趋,亚太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如澳洲、纽西兰、新加坡、香港等都在实行校本评估。针对本国政府学校的情况,可以发现关于校本评估的批评多在落实过程中的执行问题,而较少是对校本评估的理念的质疑。相信只要解决执行上的偏差,校本评估定能为本国教育带来一翻新风景。

(作者为国际学校中文老师兼中文部主任)

ADVERTISEMENT

 
 

 

反应

 

财经新闻

商管教育科系最热门 来马留学中国人激增2 倍

(吉隆坡2日讯)自冠病疫情以来,报读我国政府大学和国际学校的中国人激增,令大马已成为中国人首选的高等教育目的地,甚至有望崛起为世界高教中心。

根据马来西亚教育全球服务(EMGS)数据显示,自2020年至去年底的短短4年内,申请来马留学的中国公民人数激增了2倍(或1万7751人),从2020年的8876人,于去年底激增至2万6627人。

今年首7个月的数据也显示,申请来马接受高等教育的外国学生,中国人高居榜首,多达1万7355份,远超孟加拉(3244)、印尼(3145)、印度(1393)、日本(1345)和巴基斯坦(1178)的申请人数。

这还不包括2020年疫情爆发之前,已来马就读国内大专院校和国际学校的学生。

累计学生人数逾4万

如果这股趋势持续下去,今年有望超过去年的数字,进一步巩固马来西亚作为中国公民寻求高等教育的首选地位。

据报道,目前有超过4万名中国学生在我国的高等教育学府学习,这符合高教部在明年使大马成为全球高等教育中心目的地的目标。

此外,大马国际学校的学生入学人数今年翻倍,这得益于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学生大量来马就读。

这种情况在槟城、吉隆坡都是如此,尤其是中国学生,在疫情后翻倍增长。

中国人爱来马留学7大原因

(1)大马教育素质符合国际标准

(2)大多数大学都与英国、澳洲等著名大学合作

(3)马大、国立大学、理大等政府大学获国际认可

(4)大马往返中国只需数小时

(5)大马学费和生活成本偏低

(6)华语在大马获得广泛使用

(7)舒适的居住、生活与学习环境

国际学校学生飙升100%

大马国际学校对中国学生的吸引力也不遑多让。

槟城斯托尼赫斯特国际学校首席商务员黄欣怡(译音)说:“我们今年接获了数百份来自各个国家国际学生的申请。

“我们的学生比例,通常约40%是本地学生,60%是国际学生。此外,今年8月招收的国际学生人数飙升了逾100%。

“增长的申请人数主要来自中国,而来自日本和韩国的学生人数则保持在约11至12%。”

她补充,本地其他国际学校也表示,来自中国学生申请人数出现增长。

来马深造中国人占45%

马来西亚全球教育服务中心首席营销员唐学宋(译音)说,大马正成为寻求优质高等教育的中国学生越来越具有吸引力的目的地。

“申请来马深造的外国学生当中,中国人高占约45%,突显了中国市场在我们全球教育战略中的重要性。”

他表示,马来西亚全球教育服务中心作为高教部属下的一站式国际学生中心,促进了大马和中国大学之间的直接交流,简化了签证流程,并通过英语课程展示了我国具有成本效益的多元文化环境,提高来马深造的中国留学生人数。

邢伟平:中国也是主要教育伙伴

中国驻古晋总领事邢伟平日前表示,目前在大马留学的中国学生超过4万名,这显示大马不仅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也是中国的主要教育伙伴。

他说,中国是马来西亚最大的贸易伙伴,今年双边贸易总额预计将超过2000亿美元。

两国政府此前签署了多项协议,以促进学生流动、学历认可和教育交流。我国大学也通过教育展览、学术合作和直接招生等方式,积极在中国推广其项目。

据《阳光日报》报道,大马的多元文化和友好热情的社会也是吸引中国学生的因素,此外,我国华人人口众多,有助于中国学生更容易适应。

“华语在大马获得广泛使用,为中国学生提供了更加舒适的环境,同时这个国家各种族之间和谐的生活氛围,也给了他们丰富文化和社会体验。”

明年拟招收25万国际学生

大马2015至2025年高等教育发展计划的目标,是到了明年,总共招收25万名国际学生。

据统计,截至2023年6月,马来西亚共有10万4315名国际学生,其中政府大学4万3952人,私立高等教育机构6万零363人在各个领域和级别学习。

据报道,为了不断增加马来西亚国际学生的数量,高教部去年4月正在制定措施,以简化外国学生必须办理的移民程序。

除了移民程序方面的挑战外,当地高等教育机构还需要确保其教育质量随着人工智能(AI)科技的发展而不断提高,因为如果国家在这方面落后的话,有可能外国学生会更喜欢发达国家继续学业。

通过教育和生活开销

为大马经济重大贡献

国际学生通过教育和生活开销,为大马经济作出了重大贡献。

根据业内人士的非官方估计,国际学生每年平均花费2万5000至3万令吉的学费,以及1万5000至1万8000令吉的生活费。

根据去年收到的申请,每名学生的平均年支出达4万4000令吉,仅中国学生的经济贡献估计就超过11亿7000万令吉。这种巨额的支出惠及多个领域,包括教育、旅游和零售业。

根据《马来邮报》报道,多名中国学生表示,与其他国家相比,大马的生活成本和教育费更加实惠,因此选择来马深造。

此外,他们认为,我国是一个文化多样性的迷人国家。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