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州的蓝色“多恼”河/许世平
为了拒绝一个多余的塑料袋,我竟与柜台服务员争论,最后还愤而拍桌跟对方吵架。
这是一家挺大型的购物广场,顾客每买一样蔬果瓜类,因价格不同而必须用不同的塑料袋,每次我购物返家,家里就会有很多塑料袋。
由于工作关系,记者也在推崇负责任的消费,会自觉养成一些环保习惯,也会反思自己的消费行为。
报章时时都有刊载好些让人惊颤的报道:年初,森州就出现蓝色多“恼”河,新那旺河段就因洗涤塑料垃圾污染而变“蓝”。
根据国际新闻报道,好些国家的海滩就发现有死去的鸟禽因为吃了塑料残渣才窒息而死,好些鲸、海豹、乌龟,也都死于塑料残片。
过去记者也对“白色染污”展开民调,并设法唤醒人们对塑料袋之害的觉醒,宣导把节能低碳及环保作为一种时尚生活,对社会尽一分薄力。
每年全球有约800万吨塑料垃圾流进大海,而且逐年增加,预料于2025年将达1亿5500万吨;今天,塑料垃圾的堆积已在地球出现第七大洲,面积相等于法国面积的6倍。
为了拯救濒危的世界,政府要制定有助于永续发展的绿色概念,记者还须借重如橼之笔,从拒绝多余的塑料袋做起,带动大家营造健康环境,一起参与清洁革命。
方志民:以后用什么? 禁塑料袋商界无所适从

报道:廖梅芳
(八打灵再也19日讯)一次性塑胶袋将被禁用,马来西亚杂货商总会总会长方志民劈头第一句“那以后用什么?”
方志民希望当局先拟定周详的相关步骤和措施,才对外宣布任何的决定,免得商界和消费人一头雾水,无所适从。
他说,如今杂货商至少持有经营各类货物的7、8张执照,店主不希望再面对更多的防不胜防。
“禁用一次性塑胶袋的政策,在各方面需要有更清楚的交代,而不是一堆的疑问。”
方志民今日针对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的相关宣布,回应《南洋商报》的问题。
部长说,全国的森林保护区、国家及州立公园、海洋公园、地质遗产地和地质园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他指出,这项禁令也将适用于商业场所,如超级市场、油站便利店、快餐连锁店、药剂行及其他相关商业单位。
他透露,这项政策的落实方式将根据各州的能力与准备情况,作出适当调整与完善。
方志民说,现在商家都是提供收费的一次性环保塑胶袋,以后禁用,要以什么取代呢?难道提供纸箱?
“其实现在很多消费人出门都自备环保袋了,商家也知道使用环保塑胶袋。”
“我认为教育还是很重要,从学校开始教育孩子环保意识。”

方志民
环境之友:应扩至宝特瓶
另一方面,马来西亚环境之友 (SAM)认为,政府宣布全国的森林保护区、国家及州立公园等处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是减少塑胶废料的积极措施,但应该扩大到包括宝特瓶和一次性包装的各类塑胶包装。
组织名誉秘书玛吉娃莉说,政府也必须加强执法,向随意丢弃垃圾者施加罚款或当社会义工。
她对《每日新闻》说,大自然地带的塑胶产品的污染,是游客丢弃或留下的,这些在海边或大海出现的垃圾,被海水和大风吹到大海,对陆地和大海的生态造成巨大的破坏。
天然资源及环境永续部长聂纳兹米,昨日在布城召开的环境部长与掌管环境事务州行政议员会议(MEXCOE),做出上述宣布。
环保人士阿里尔说,政府也应该重视教育人民保护环境的价值观,不能够一味强调执法和惩罚而已。
他认同政府宣布全国的森林保护区、国家及州立公园、海洋公园、地质遗产地和地质园将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不过他说,社会人士还是欠缺把垃圾丢弃在适当的地方的动力。
他建议垃圾虫的惩罚更具教育性质,例如要垃圾虫参与清理工作的社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