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比赛从未公平/黄子伦

有些人问,要怎么判断一个人是长大了?我会认为,就是当一个人能够正视并且接受现实。那么,是接受什么现实呢?那就是接受“不公平”的现实。

什么是公平?举例来说,运动比赛就是公平吗?就拿奥林比克运动会来说,也许运动员在赛场上所面对的规则是公平的,但是他们的赛前准备并不是公平的。

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国家运动员,他们能够聘请好的教练,找得到好的训练场所和器具,能够有充足的训练时间。

纵使是两位拥有同等资源实力的运动员,他们的竞赛也未必公平的。为什么是四年比赛一次,而且要在这个时间段比赛?如果一名运动员赛前受伤了,那么这场比赛还算公平吗?如果一名运动水土不服而发挥失常,而另一名运动员发挥则超乎想象,这场比赛还公平吗?

社会对人不公平

为什么是淘汰制,而不是把比赛时间拉长到一整年,搞个联赛,大家在主场和客场比赛,然后拼积分?但是,这么一来,对于那些没有稳定经济收入或者需要依靠各种赞助才能过日子的运动员来说,又是公平吗?

有人说这社会对人不公平。

你说一位大学生,寒窗苦读十余年,但是个人财富却怎么也比不上那些富二代?但有没有想过,对这些富裕的家庭来说,这可是他们集合了整个家族的精英力量,用了一两代人的时间所积累出来的实力。

如果一张大学文凭就可以超越这一切,请问还有谁要努力?又或者,社会又出现了另一个马斯克,推出个新产品把这家族的生意蛋糕抢去一大半,请问对这家族来说又公平了吗?

贫富悬殊太夸张

也有人不服,说社会贫富悬殊太夸张了,20年前的大学毕业生,其收入很快就能够买得到房子,但现在这房价已经是如今的大学毕业生收入的不知多少倍,所以这又是社会的另一种不公平。

但有没有想过,这栋房子已经在这个房地产市场“竞争”了20年,它的价格自然是今非昔比,它的市场竞争力直接碾压一名职场菜鸟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反过来说,如果房子必定会贬值,请问这些职场新手为何会因为买不到房而焦虑?

你会焦虑,不正是因为这玩意儿比你的努力还有用,不是吗?

接受很多事情都不公平,理解要诉诸一方的公平,往往意味着对另一方不公平。

搞明白游戏规则,掂量自己的筹码和实力,尽可能地让自己的赢面更高一些。这就是现实世界。

 
 

 

反应

 

言论

政府贷款,沙布拉买单?/黄子伦

最近,沙布拉能源(Sapura Energy)获政府通过特殊目的公司(Special Purpose Vehicle, SPV)注资11亿令吉,引起广泛关注。

尽管政府多次强调这并非纾困,而是一笔贷款,且资金用于偿还供应商欠款,但这一举措仍引发不少疑问。据沙布拉能源官方声明,这笔资金将用于支付超过2000家本地供应商的款项。

然而,相较于沙布拉能源超过100亿令吉的债务,这区区11亿令吉根本无法解决公司的财务困境。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笔钱究竟能偿还多少供应商?

根据沙布拉能源截至2024年10月的季报,其应付账款约为52亿令吉,与2024财政年的55亿令吉接近,因此可粗略推测其债务结构变化不大。

查阅2024财政年年报附注,其中近1400万令吉用于支付员工薪资,20亿令吉属于第三方欠款。这意味着,部分供应商即使有政府资金注入,仍可能无法收回欠款。

更耐人寻味的是,2023财政年数据显示,沙布拉能源的应收账款高达37亿令吉。这表明,即使公司财务状况持续恶化,仍有供应商愿意提供服务和器材,哪怕面临高额坏账风险。

企业应以利益为先

按理说,在商业社会,企业应以利益为先。但沙布拉能源的供应商不仅未急于切割,反而“仗义疏财”,堪称凤毛麟角的商业典范。对此,政府是否该优先向他们征收更多税款?反正收不回欠款,也算是“求仁得仁”。

当然,部分供应商之所以愿意继续合作,或许也是看在沙布拉能源背后股东的份上。

这便形成了一个吊诡的局面——政府的注资,是否意味着沙布拉能源可以进一步要求供应商提供更多服务和器材?反正出事了,还有政府兜底。

若有人反驳称,这笔钱最终需要偿还政府,因此不算兜底,那我倒想问问,多少企业因财务困境倒闭?多少创办人因公司清盘而破产?他们,又有谁来买单?

反应
 
 
南洋地产
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BESbsw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