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永远只为大马人议程/李耀明

上周四是真正杰出的一位“大马之子”逝世40周年。

如今,大多数国人都会注意到敦拉萨知名的工作习惯和恶名昭彰的节俭。我很想知道他的其他特质,尽可能是第一手资料,来源必须免除任何义务的致意。



我问的是好友伯曼苏(75岁)。他曾在专门会议中与敦拉萨近距离、一对一交流。

启发性的光环

曼苏首次见敦拉萨。

1963年初的伦敦。布赖恩斯顿广场马来西亚厅有我们学生约300人听他演讲。他说到成立马来西亚的利益和优势,我清楚记得他每个问题的答案都令我们满意。在那全世界民族主义火热的年代,我们相当敢言和喧嚣。他冷静的举止说服了许多人。

第二次是1965年末,我在财政部时。房间里有我们约15人,他的焦点在乡村发展。他说到吉打和吉兰丹两个收割稻米的季节,关键是灌溉系统。他显然要我们做预算规划时有共鸣。他依旧直接回答所有问题,无须对他事后揣测。(敦拉萨当时是副首相兼乡村发展部长。)



1971年,接到见首相的电话。我不知为什么,也许敦拉萨获悉我浅涉乡村发展。(曼苏是人民银行董事经理,作为稻农援助计划的一部分,已在吉兰丹、吉打和马六甲建了数间米厂。)

“曼苏,我来自彭亨,你知道,是很大的州,没有工业,只是充满森林。你可以帮忙建立纸浆和造纸工业吗?告诉我你需要什么?”他总结了对话。那时,我们每年花4亿进口印刷纸。

那时起,我见他五六次,提供新消息和获得批准。我甚至去他的斯里达曼寓所吃早餐,记得还看过他尚年幼的儿子在玩耍。

社交方面如何?

我知道他常去皇家湖滨俱乐部,通常在周三。他好友、已故丹斯里泰益安达(前联邦土地发展局和马银行主席)通常会跟随,有时是已故丹斯里阿都马吉医生(前卫生总监)。(敦拉萨1968至76年是俱乐部主席。确保俱乐部享受政府各种优惠,以便公务员能享受可负担的俱乐部。)

他的英语如何?

完美无瑕!没有英国或马来口音的痕迹,不像我岳父奥斯曼·伦敦,哈哈哈!(拿督奥斯曼莫哈末1953至54年是雪州大臣。)

总而言之?

敦拉萨流露出启发性的光环,我们30多岁的人只想讨好他,他从不与任何人对抗。他在巫统大会的发言是事实和意愿的声明——从不煽动民心!我相信所有大马人都给他最高的敬意。

每次跟他在一起就觉得很轻松。我觉得他代表了真正的贵族气质。

永远是大马视角

他处身世界大部分地方(尤其是本区域)民主尚未扎根的年代。他本可轻易借“共产主义”或“种族主义”并冻结国会制度,但他反而在21个月后解散国家行动理事会(NOC)。

NOC是于“五一三”后的1969年5月16日成立,以政令治国,但1971年2月23日国会复会了。

在他的监督下,创造了“土著(bumiputera)”一词,并引入1970至90年新经济政策(NEP)。联邦土地发展局和人民信托局是他的遗产。它们全是以马来人为中心,却大致获得良好支持。曼苏的观点是,首先没有剥夺其他族群,其次没有故意阻碍非马来人发展的政策。

我要补充的是,因为敦拉萨的诚恳,非马来人相信他在实施这些“马来人议程”时,焦点在于大马人视角。

对他与中国建交的决定,我给予最高的敬意。1974年5月29日与毛泽东重要的握手,是敦拉萨政治家眼光的最佳见证。

当然,即使有些微不诚实企图的人,也不会要敦依斯迈医生当他的代表。敦依斯迈医生也不会容许。

附笔

如果巫统领袖不承认敦拉萨的马来人议程是为了大马人议程,那么对其遗产会是相当的伤害。不可能是任何种族至上。我国国家原则的目标清楚揭示了这点。

曼苏很自豪地展示到白金汉宫花园伊丽莎白女王下午派对的邀请。衣着规定“礼服、制服或西装”。但他穿了马来服装赴会。

他是想表达什么信息吗(那是1963年7月)?曼苏回答:“哎哟,那时哪里有西装?”

(详祺译)

 

ADVERTISEMENT

 
 

 

反应

 

要闻

敦拉萨毛泽东50年前会晤 握手照标志马中建交历史时刻

(吉隆坡16日讯)一图胜千言,马来西亚第二任首相敦拉萨与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毛泽东于1974年5月31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握手的照片,标志马中建交的历史性时刻。

敦拉萨身着黑色西装、白衬衫搭配深色领带萨,与穿着灰色中山装的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会面约一小时。

尽管只是一张握手照,但却有着历史象征意义,因为它已成为东南亚地缘政治的重要插曲,改变国际政治以及冷战时期应对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方式。

国家档案馆仍在细心保存这个历史事件的每一张珍贵照片和重要文件档案,供后世查阅。

大马为首个与中国建交东盟国

国家档案馆馆长拿督嘉化西迪说,马中关系正进入金禧年,这是一个特殊的关系,因为大马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东盟国。

他配合马中建交50周年接受马新社专访说:“因为当时国际社会对这个共产主义国家抱持质疑态度,但随着敦拉萨的务实行动,他为我国和区域开启新的篇章。”

他指出,当时敦拉萨与毛泽东的合影,以及签署建交协议后与中国总理周恩来的合影,刊登在两国大部分报章和国际媒体上,而适逢庆祝马中建交金禧年,这些照片也重现。

“敦拉萨当时受到热情的接待,可见中方非常赞赏他的努力。此外,除了照片,我们(国家档案馆)还保留敦拉萨首次访华相关官方信件、演讲文本和视频。”

1974年春末即5月31日,敦拉萨与周恩来签署联合声明后,马中两国国旗飘扬在北京的主干道上。

从建交之初起,敦拉萨就成功地缓解共产党在大马的影响力,从而使他能专注于国家的发展。

“当时马来亚共产党的威胁非常严重,因此当这项合作达成时,奠定敦拉萨推动国家发展的基石。”

嘉化西迪说,国家档案馆珍藏敦拉萨相关逾4000份材料,始终确保我国发生的每一个历史进程都继续被记录下来。

他强调,档案保存至关重要,可让社会和研究人员更容易地了解国家领导人为了将马来西亚推向世界舞台而付出的艰辛努力。”

他说,国家档案馆逾1000万页的文档和照片材料已被数字化存档,便于传播、保存,也为研究人员提供一个平台,让他们可直接获取历史相关资料。

嘉化西迪说,国家档案馆还制定一项战略,利用人工智能(AI)和增强现实(AR)技术,作为吸引更多年轻一代了解国家历史的措施。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