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许国伟
前首相敦马哈迪医生性格、想法、谈话与作风,这么多年来没有改变。
他的“改变”,只是看准时势,借由假意妥协来换取支持,达到本身政治目的与利益。老人家今天所讲引发争议的话,只要翻回过去记录,多是他一再讲重复讲的。
以同化论为例,老人家早在2010年就为自己理想中的大马民族,给了清楚定义:为了实现“大马民族”,各族必须忘记本身种族背景,只说单一语言。
所以,压根不用为老人家“2020年宏愿”里提到的“大马民族”,存有幻想;老人家对多元社会多源流包容,只是政治需要的妥协,一心想的都是单元主义。
再看看马哈迪提到的马来人消失论。
他多次说过马来人土地落入外人手里,说过马来人不团结会被征服,也一再提马六甲王朝遭殖民征服,来警惕马来人不要分裂。
有趣的是,1999年全国大选时老人家用马六甲王朝有叛徒的故事,来攻击当时分掉巫统支持率的拿督斯里安华及其人民公正党。
结果到了2018年全国大选前,巫统领袖反过来用马六甲王朝有叛徒的故事,提醒马来人小心分裂民族的叛徒,说的正是马哈迪及其土著团结党。
认清马哈迪本质
事实是,马来人没有消失,依然是政治的主流,反而是马哈迪的政治路越走越窄。
说到底,认清政客的本质,才能减低被政客带风向。
那么,人们是否已认清马哈迪的本质?又或还有人当他是救国英雄?
曾经,前副首相敦慕沙希淡直言,不相信马哈迪。
慕沙希淡说,希望联盟刚执政时,民主行动党元老林吉祥非常开心,他直言不相信马哈迪,却遭林吉祥吐槽他不愿原谅马哈迪。
曾经,民主行动党元老陈胜尧直言,马哈迪不会改变。
陈胜尧在2018年全国大选前说了这番话,结果遭希盟包括行动党支持者指责谩骂。
5·09 大选前及执政后的马哈迪,还有“喜来登事变”后直至如今的马哈迪,不只验证他们的话,也应该足够让更多人认清马哈迪的本性。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校园歧视,岂能姑息/许国伟

(示意图取自Pixabay)
先说点往事。
2010年,还是国阵拿督斯里纳吉政府的年代。当时发生了两名不同中学的校长,呛学生回中国的争议言论,经家长举报后引发各界哗然。
虽然时任首相纳吉在内阁指示,各部门必须尽快及严厉解决种族歧视言论的争议,任何官员包括校长一旦证实有错都要接受纪律处分。
但民间组织和在野党仍严厉批评国阵政府,除了批评当局处理缓慢拖延日久,也批评国家干训局长期给公务员灌输种族主义。
当年这件风波过后,“呛学生回中国论”就没再发生了吗?不!接下来类似的言论依然有。
最新的一宗,是一名老师呛学生听不懂国语就回中国,而且还承认不是第一次说这番话。
无法有效遏止问题
教育部长法丽娜是表明态度,即教育部绝不会对校园内的种族歧视行为妥协,也依据调查结果采取适当行动。
教长这番话,跟15年前纳吉在内阁的指示相比,差別并不大。
显然,涉及种族歧视言论的校长或老师,不论是受纪律对付或调职,都无法有效遏止这问题发生。那么,问题的根源真的是是国家干训局吗?
国阵执政时代,在野党就一再抨击国家干训局系统化地洗脑灌输种族主义,也替巫统攻击政敌。
2018年希望联盟执政后决定废除国家干训局,但政府部门里公务员包括教职员的种族主义思维消失了吗?
更糟的是,当校长或老师对着学生直呛“回中国”,不仅仅是一句气话,更是对学生的国家忠诚度提出质疑。
或许,教育局在处理这类争议言论时,更应该重视的是,不允许任何人利用“效忠”來质疑和攻击别人。
不能只是道歉了事
否则,上梁不正下梁歪。其他学生听到校长或老师可以这么呛人,他们也会有样学样,等到他们长大后,可能也会呛別人回去XX国。
效忠问题,是一个不应质疑也不应挑起玩火的课题。
所以,校长也好老师也罢,呛学生回去XX国,真的不能只是道歉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