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布拉会否成为另一个马航?/南洋社论
沙布拉能源3月11日发布文告,表示获得政府注资11亿令吉。这笔资金,主要是帮助沙布拉能源偿还贷款,避免引发本地中小企业不堪拖欠而倒闭所引起的连锁反应。
沙布拉能源拖欠的本地供应商达到2000家,如果任由它被债务拖垮,覆盖面广泛,很可能在本地中小企业激起一场“沙”尘暴,尘埋大大小小的供应商。
问题是,它属于私人企业,不算是国营公司,政府为什么要冒大笔金钱损失的风险,来履行美其名的“社会责任”?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之前和前首相拿督斯里纳吉唯一一次的公开辩论,就是围绕在沙布拉能源该不该救的课题上。当时的纳吉也认为,沙布拉是大马宝贵的龙头企业,不应该让它倒闭,否则将让外资趁机收购其被逼贱卖的资产。因此,必要时,政府会伸出援手,帮助沙布拉能源渡过难关。
破坏市场规矩
而当时作为反对党领袖的安华,当然不会附和执政党。他的立场是政府不该干涉私人企业,如果政府选择“拯救”沙布拉能源,等于破坏了市场规矩。
大马股市里,财政陷困的公司不止沙布拉能源一家,政府开了先河,很容易让其他陷困的公司燃起了希望,幻想政府是不是也会拯救它们。
如果政府只救一家却不救另一家,很容易引人诟病,以为政府偏私。
既是私人企业,就应该作好可能经营不善而陷困的后果。如果营运失算就要期待政府帮忙用公帑来帮自己过难关,那不符合自由经济的理念。
安华当时自认将纳吉打得“落花流水”,没想到过了几年,在他执政以后,竟然玩起角色互换,打脸自己,当起拯救沙布拉的“英雄”。他没忘记自己当时讲的话,于是将这次拯救解释为“投资”,所投下的钱是要还的。自古至今,有哪个“拯救”方案不叫投资呀?
远的不说,就说马航。在过去30年里,我们已经记不起政府多少次注资于马航,甚至是多到将它私有化起来,除牌了慢慢“拯救”。到底那是注资、投资还是拯救呢?
虽然马航可以厚着脸皮说它是国营企业,政府拯救是理所当然。那沙布拉能源呢?即使名义上是私人企业,想必这次的贷款,开启了国营化的脚步。
一些分析员见到政府出手相助,已经欣然修改沙布拉的合理价,好像是一切灾难已过去,公司从此能重新平步青云,再次成为股民的心头爱。
负债超过100亿
问题是沙布拉的庞大负债,不是一个小小的11亿令吉可以解决的。沙布拉能源负债超过100亿令吉,这个11亿令吉,肯定不够用来解决它如山高的债务。接下来,还借不借(按照政府的定义,这叫“追加投资”)?
不但如此,其高层的管理能力不大高明,近年来的业绩亏多赚少,如果找到了政府这条大水喉,恐怕更加不思进取,最后就像马航那样,先除牌,再寄生在政府部门里,慢慢的汲取政府的养料自肥。
沙布拉能源获4000万维护服务合约
(吉隆坡9日讯)沙布拉能源(SAPNRG,5218,主板能源股)宣布,子公司Sapura Fabrication私人有限公司获得西马半岛海上设施维护、建造和改造服务合约,总值约4000万令吉。
根据沙布拉能源今天的文告,隶属于旗下营运与维护部门的子公司,负责的工作范围,包括顶部主要维护、设施改进、旧与新设施的连接和调试、立管维护、清管器系统维护以及生活区维护。
同时,工作范围也包括陆上和离岸活动的项目管理、工程和施工管理,以及相关工具和服务的提供。
合约自今年3月10日起生效,为期6个月,并可选择延长6个月。
沙布拉能源的营运与维护总执行长纳斯里米哈表示,非常荣幸能够提供上部结构维护和改造服务,确保客户的设施安全并保持最佳效率,他将亲自监督该部门的所有合约,确保满足客户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