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没执政,巫统怎么办?/一愚

尽管国阵成员党所剩无几,巫统又有少数国会议员先后退党,然而,巫统毕竟仍是国内最大在野党,政治实力不容小觑。

拥有18席国会议员的伊斯兰党,动辄在媒体发表政策看法,相当活跃。巫统倘若主动出击,仍是举足轻重的政治势力,照理不会在政坛缄默太久;再说,即使失去执政资源,巫统依然掌握丰厚党产,相信党务运作不成问题,顶多出手不如以往大方罢了。



“不知为何而战”

外人看来大有可为的巫统,却在失去政权之后,全党下上有气没力。有人表示要发动群众支持前首相,结果,响应者不多;有人认为应与犯错的领袖切割,却也未获广大回响。

党主席曾公开表示将与伊斯兰党结盟,谁知不了了之;又说要与希盟组织团结政府,却遭希盟诸党否认,巫统主席只好自己说团结政府这个议题已经结束。

曾号称将会执政一千年的巫统,如今陷入“不知为何而战”的窘境。



巫统失去政权,连带也使得全党找不到定位,无法凝聚党员的向心力,显然执政是过去巫统内部团结的基础;大选后,国阵意外地失去政权,这巨变让巫统上下手足无措,尽管已选出新任党主席,可惜新主席威望不足,又缺乏谋略,东拉拢西结盟,毫无进展,反而凸显巫统朝三暮四的投机,巫统看似无意也无力,学习成为称职的在野党。

大家不必嘲笑巫统眼前的狼狈。说穿了,类似家道中落的富家子弟,忘不了过去的辉煌,无法低头面对黯然的现况。巫统可能在下一届大选之前无法执政,这段时间巫统能做什么?该做什么?是巫统自己该面对的问题,人民只须看在眼里,为巫统的表现打分数就好。

人民是永远的裁判

铁桶江山的国阵竟失去政权,大马政坛再也没有不可能的事。领袖可来可去,政党亦然,没有谁是永远的执政者,只有人民身为永远的裁判。

民众若对现有政党不满意,不妨号召志同道合的伙伴,一同参政。尤其部分国州议员的素质堪虞,一般人若有幸当选,表现未必比其差。

当然,大马现有的国州议员选举,对小党和新人不利;不过,未来将会办理的地方选举,倒是第三势力的好机会,有意者不妨好好规划准备。

反应

 

言论

伊党改变求突破?/谢诗坚博士

有人问我一直悬挂在他们脑海里的三道问题。

其一是,为何不久前伊斯兰党主席丹斯里哈迪阿旺会拜会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欧阳玉靖?具有什么政治含义?

其二,为什么伊党在最近时刻才响应巫统的号召,应允参加支持拿督斯里纳吉特赦的集会?这里头又意味着什么?

其三,在2018年出现的悬峙议会,是民主的好现象或是权力斗争的进一步恶化?

近些年来,中国已成功地打入回教世界,除了促成伊朗与沙地阿拉伯复交外,也将巴勒斯坦14个组织联成一道,发表“北京宣言”,以期早日让巴勒斯坦立国。

只要伊党放下宗教执念,它同样可以成为中国的好朋友,而且有合作的余地。而且,一旦伊党融入转变中的回教世界,它成为联合政府其中一员或将是一件水到渠成的大事。

因此,伊党或认为在此时此刻有必要检讨其政治立场,反共反华不用再是回教世界的头等大事。

适当时候伸援手

此外,纳吉被特赦已是“既成事实”,此时伊党做个顺水人情,让巫统上下感到宽心,也算是在适当的时候伸出援手。

本来伊党在1972年加入联合政府,并在1974年成为国阵一员后,它就享受执政下的权力,多人派驻海外,除了两人受委部长外,也有副部长,乃至政府部门的高官。

但在1977年,伊党与巫统摊牌,几乎导致伊党沉没在政海中。

从1978年到1990年的整整12年间,伊党都是在政治权力门外徘徊,但它又不甘心一直屈居在巫统之下。

以下的两个实例说明了伊党自从被巫统教训后,就不再表现出热情回归的心态。

第一个例子是在1999年大选后,伊党再次探出头来,有27名国会议员及控制丹登两州;时任首相敦马哈迪医生就向伊党招手,请它与巫统共组团结政府,以展示马来人的大团结,但却遭伊党拒绝。这是因为席位与巫统相比,还差一大截,加盟还不是时候。

另一个例子是在2018年大选后,巫统失掉政权,而崛起的希盟掌控了中央政府。

号召马来人大团结

因此,在2019年时,同样忝为反对党的伊党也就与巫统结盟,成立全民共识,以号召马来人的大团结。

但后来在2022年的大选后,巫统又被纳入执政党,也就与伊党有了距离,从近期伊党的表现来看,正说明了它最终会加入联合政府。

其实,伊党不是铁板一块,它会依潮流而做出改变,不然哈迪阿旺又何苦拜会欧阳大使呢?

因此,其三是悬峙议会不是坏事,反而会突显伊党地位的重要性。

巫伊此次的合作不是为了争功,而是展示各党的力量。

如今伊党有43席,已有了政治资本,而巫统只有27席,如果下届大选,伊党再向前跨进一步,它就肯定成为联合政府中举足轻重的成员。

由此可见,伊党2023年迟迟没有回应首相拿督斯里安华的邀请参加团结政府一事,主要是它认为自己还需要继续努力,未来一旦它的议次盖过或接近巫统和公正党的席次总和时,它就会不客气,要当老大了。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