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泛滥成灾的“爱”/骆志辉

马来西亚正在上演一出颠覆三观、有违常伦的爱情闹剧,政客演员们都倾全力用他们最专业的演技来演绎他们的角色,只可惜剧本写得有点“失序”,吃瓜民众看得有点“蒙查查”,绞尽脑汁都看不出所以然,只知道这肯定是一部烂片,恐怕日后再也没人相信“XX出品,必属佳片”,这个金字招牌了。

且将几段刻骨铭心“爱”的故事来说事:

(1)迟暮之恋,一段不被看好的恋情。

两位都是盘踞一方的枭雄,一位擅长玩弄宗教保守思想,尚能在风烛残年之时散发余辉,最近显得有点意气风发;另一位则是擅长玩弄种族极端主义,剩余最后一口气也要人们记住他的“坏”。

勉强结合难有好结果

两人本来不相往来,甚至仇恨如死敌。突然两人同框,一位要振兴宗教,另一位则要维护民族主权,一切看似多么美好,可是他们笑容的背后,却是甘榜默马里流血冲突事件。他们要如何面对追随者、牺牲性命的无辜村民,以及为国捐躯的军警人员?

华人有句俗语,“人将就木,其言必善”,他们却背道而驰。勉强结合,不会有好结果!

(2)无私的爱,泛滥成灾。

电影“教父”里有一段话,“你不只要亲近你的朋友,更要爱你的敌人。”马来西亚政客把这句话当作“至理名言”,奉为圭臬。

为了稳定,不要乱;为了政权,为了大局,可以为他人作嫁衣;可以“牺牲”,不介意当“小三”,让出选区也在所不惜,这是为了战友,两肋插刀,无私的爱?

有位女生向前男友求爱不遂,惨被抛弃;为了报复前男友,不是真心爱你却投入你的怀抱,你却还对她百般呵护,宠爱有加,把无私的爱,发挥的淋漓尽致。

道义放两旁利益摆中间

曾经一度要踩平茨厂街(唐人街),组织暴力红衫军对抗民情,爬墙恫言要烧掉雪华堂、消灭多源流学校;曾炮轰批评得体无完肤的“贪污滥权”,今天都化敌为友,成为爱人宝贝,大有“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气概。

再怎么演,都躲不过吃瓜民众明亮的眼睛,这种包着糖衣的爱,实际上是把“道义放两旁,利益摆中间”,总有一天,利益消失了,自然就会作鸟兽散。

(3)无厘头的爱。

有这样一位弱质女孩,长年累月默默跟在你身边、服侍你,她只求你赏口饭吃,你却嫌弃她五官不正,赶她出家门。

她唯有琵琶别抱,另寻新欢,你不但没有送上祝福,一方面指责她水性杨花,另一方面又想她回来继续当你的奴婢。天下哪会有如此横行霸道的事?!

勒紧裤带也要派糖果

(4)有条件的爱。

我爱选举,不管是州选还是全国大选,希望每年每月都有选举。唯有选举时广大人民才能感受到“爱”,虽然糖果未必惠及你我(非公务人员和退休人士),但那种勒紧裤带也要派糖果的大爱精神,确实令人佩服。大家必定能心领神会,那是怎么一回事吧!

(5)不被祝福的爱。

身不由己的爱(同性恋),虽然它是社会上的极少数,却被视同“犯罪”行为。爱上穿清凉服装,会引人遐思,惹人犯罪,不允许出现在公众场合。这些都是一群道貌岸然的人,强加在别人头上的罪状,他们根本不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这里没有至死不渝,忠贞不移的爱情(指政坛),爱人如衣服,不如意就换,管它什么“初衷”,有人相信一切由“神”来安排(宗教狂热),有人强调少数必须服从多数原则(种族主义),也有人由始至终相信“承诺”(理想主义)。 

数学老师教导我们,负负得正,正正得正。现在搞得正负难分,也让吃瓜民众开始怀疑人生,难分真假。

“戏”尚在演出,无论它的结局如何?都与“天长地久”沾不上边。我用如此隐喻的方式来调侃时事,只希望能博诸君“会心一笑”。

反应

 

言论

当代年轻人的政治冷感/林楷骏

尽管UNDI 18已推行数年,当代年轻人对国家政治的认知仍显薄弱。无可否认,即使是21岁以上的年轻人,仍对政治一知半解,更何况刚从中学毕业的18岁学生?

根据笔者观察,当前的Z世代(1995 至 2010 年出生)对政治的理解可能仍停留在2020年喜来登政变期间,所以如今仍有不少年轻人误以为丹斯里慕尤丁是现任首相。这种对政治现状的陌生并非个别现象,而是普遍存在。

部分青年甚至不知道自己已拥有投票权,更遑论在全国大选期间履行公民义务,参与投票。这样的现象反映出,尽管选举年龄下调至18岁,许多青年却未真正参与到民主实践中。

笔者认为,年轻人的政治冷感主要由两大因素造成,父母限制以及大专法令的存在。

父母政治观念保守

(一)在马来西亚,许多父母对政治持保守态度,普遍给予孩子的建议是“能不碰则不碰,专心读书就好”。这种观念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国阵政府执政60年的政策,经常引用已废除的内安法令来逮捕国阵政府认为“不听话”的人。

内安法令在我国52年,超过1万名受害者在无审讯扣留的情况下被逮捕。因此,许多人对公开表达政治观点感到担忧。父母担心,孩子若过多参与政治或支持反对党,可能会面临来自当权者的打压,甚至影响自身安全与前途,间接导致年轻人的政治冷感。

大专法令成绊脚石

(二)恶名昭著的《大专法令》依然是大学生和青年在参与政治上的一大绊脚石。顾名思义“大专法令”,限制了大学生直接参与政党活动或在校内进任何形式的政治活动。

从2014至2016年间,就有24名大专生因发表对校方不满的言论,而遭到校方引用大专法令对付。马大新青年前主席黄彦铬因在2019年的毕业典礼期间举牌抗议马大前校长拿督阿都拉欣哈欣在马来人尊严大会上的种族主义言论,而被校方提控上庭,最终被判罚款5000令吉。

以上的种种现象导致校园内再次被白色恐怖气氛围绕,为了自保的大学生只能选择远离政治课题,以致政治冷感。因此,全面废除大专法令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年轻人政治冷感的蔓延,不仅是个人认知的问题,更是社会责任感的缺失,长远来看可能会对国家的治理和未来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试问年轻人一个值得深思熟虑的问题,当国家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你能置身事外吗?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