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消除赤贫的疑惑/曾志涛

首相拿督斯里安华日前表示,吉隆坡、雪兰莪、森美兰和马六甲的赤贫问题几乎已经清零。

据世界银行2020年10月初发布报告,全世界仍有约7亿人生活在贫困线,即每日少于2.15美元。

安华曾在去年表示,政府将在2023年杪前,帮助我国13万赤贫人口脱贫。

大马统计局将赤贫者定义为月收入低于1169令吉的家庭,而收入少于2208令吉则为贫困家庭。

根据首相办公室执行协调单位提供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10月,吉隆坡共有7999人被归类为赤贫人口。

截至去年10月31日的eKasih数据显示,全国赤贫家庭数量为102万888个。

首相有消除赤贫的理想,是值得嘉许的。然而,首相宣布吉隆坡和雪、森、甲三州赤贫清零的准确性值得商榷。

首先,我国目前的赤贫数据是根据家庭收入为准。我国在第11大马计划中引入由联合国与牛津贫困和人类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创建的多维贫穷指数(MPI),采用了三维十个指标来衡量贫困水平。三维分别是健康、教育和生活条件。

单凭收入评估太片面

10个指标则包括营养、儿童死亡率、入学年限、儿童入学率、烹饪燃料、卫生间、水、电、地板以及资产等。

因此,如果单凭收入来评估一个家庭是否已经脱离赤贫,或许过于片面。

其次,我们不确定首相手上的脱贫数据是否涵盖原住民、内陆居民、无证件与残疾人士,以及其他边缘化群体。

曾到内陆地区执勤的医务人员应该都知道,一些国内偏远地区仍然面对严峻的水电问题。

日前,某个电视节目也采访了一些住在这4个地区,但月收入低于1000令吉的赤贫家庭。因此,如果说这些地区的所有人都完全脱贫了,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其三,一个人或家庭的贫穷状态,是动态、因时而变的。打个比方,几年前的冠病疫情导致许多中等收入的M40群体失去收入来源,陷入B40的困境。

需综合考虑各因素

一个小康家庭,很可能会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陷入零收入的窘境。即使是领着高薪的白领,也可能突然被裁员而陷入经济拮据。所谓今日不知明日事,仅以滞后的收入数据来定义赤贫,其准确性难免会受到质疑。

总的来说,造成赤贫的原因是多向性的。政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专注于搞好国家经济和教育,稳固财政基础,控制通货膨胀,同时致力创建更友善的经商环境,吸引外资,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国家竞争力。

政府的应该把终极目标设定为改善全国3000万人民的福祉,而不仅仅专注于一小撮的赤贫数据,以免给人留下口惠而实不至的印象。

反应

 

北马

林秀琴:数据显示 槟赤贫户非全国最高

(槟城28日讯)槟州社区发展、福利及非伊斯兰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席林秀琴澄清,槟州赤贫户(KIR)的数据并非全国最高,而是全国第6!

首相署执行协调单位(ICU)早前发布的数据显示,槟州于今年10月31日有1650个赤贫家庭户主,属于全国最高。此事引起哗然,多位反对党议员也在今次议会挑起槟州的赤贫课题。

昨日在槟州议会总结环节上,槟州社区发展、福利及非伊斯兰宗教事务委员会主席林秀琴就针对此数据说个明白。

她说,ICU发布的数据确实令人感到惊讶,但实际上,“槟州有1650个赤贫户”是未经过“漂白”和交叉检查的数据。经检查后,槟州至昨日(27日)的赤贫户,实际上只有142户,排名全国第6,而不是全国最高。

她说,这也意味着槟州的赤贫户主在近一个月内,成功减少1508户。

她提醒,赤贫数据是动态的,这数据有起有落,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失业、患上慢性疾病和天灾,都会导致一个人(或家庭)被归纳为赤贫。

林秀琴解释,赤贫数据是由联邦政府通过e-Kasih系统管理,并由ICU通过普查程序收集资料。普查的过程中,一些家庭住户以口头方式呈报资料,声称没有工作或未得到帮助,以继续纳入赤贫类别。

“这些口头资料没有任何薪水单对照。这些口头资料输入e-Kasih系统,在未经交叉检查前,便对外发布为最新的赤贫数据。”

因此她说,未经过交叉检查的赤贫数据虽然看起来很高,但民众无需感到惊讶或紧张,因为ICU还会与其他政府部门对照资料,确保有关数据准确性,鉴定并协助真正的赤贫家庭。

“福利局也扮演角色,该局在批准和发出每月福利金前,除了向其他政府机构检查申请者的资料,官员也会亲自下场调查申请者的家庭背景。至目前为止,福利局通过发放福利金协助891户赤贫家庭。”

视频推荐 :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