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论

火箭徘徊十字路口/谢诗坚

自从今年2月“喜来登政变”后,除了中央政府被改变外,至少5个州政府也跟着易帜。

最先被改变的是柔佛州。在今年2月底之前,本来是希盟执政的,共有39席,即土著团结党12席、民主行动党14席、国家诚信党9席及人民公正党4席,由土团党人担任州务大臣。但在2月底后,政权由希盟转成国盟。

所谓国盟,就是慕尤丁在2月夺权后成立的新组合,主要概括土团党、巫统及伊斯兰党合作。

在席位变动下,本来只拥有16席的国阵,在伊党、国大党及土团党的联合下,跃居29席而执政,州务大臣也转成由巫统人担任,他是哈斯尼莫哈末。原来的两名州务大臣为土团党的奥斯曼及萨鲁丁已下台。

第二个被改变的是马六甲州。在3月时,因有两名土团党议员加入国盟,加上行动党及公正党各1名议员变节,连同巫统的13席,也就变成国盟已控17席夺得执政权,比希盟的11席位为多,其中7席为行动党所有。

第三个变天的是吉打州。原本希盟以18席执政,但因土团党转与国盟合作,也就以6席,加上伊党15席和巫统的2席起而执政(总数36席)。州务大臣也就由土团党的时任署理慕克力(马哈迪之子)改成伊党的沙努西出任。

砂政局不容西马插手

第四个变天的是霹雳州,主要是希盟内讧所致。先是在今年8月有行动党及公正党人跳槽,再加上土团党的集体变节,整个局面也跟着改变。

在59个席位中,原本希盟合共29席执政,即行动党16席、公正党3席及诚信党的5席和土团党的5席。但在新形势下,改成巫统25席、土团党5席、民政及独立人士各1席和伊党3席,合共34席改变州政权。

土团党的阿末法依查在信任动议被否决(10-40)后,只得下台,改由巫统的沙拉尼出任州务大臣。

至于东马的沙巴,因9月州选带来的震撼,转由国盟执政,民兴党反而大权旁落,目前由土团党的哈芝芝担任首席部长。他原本是巫统的人,在2018年5·09后跳进土团党。

在砂拉越,政局根本容不下西马插手。有先见之明的砂州政坛,原是由国阵执政,但在5·09后的第二天,全改头换面组成政党联盟(GPS)抛弃国阵,仍与中央保持友好关系。

从以上看来,因为喜来登事件,导致政局几乎变得面目全非,而不变的是,巫统回到主导地位,与势力强大的行动党形成明显的朝野对比。

如果在柔佛、马六甲和霹雳,因为政治利害关系而切断巫统与行动党的合作机会,双方都不可能取得绝对优势,反而随时有变化的可能。

无可否认,在5·09后意外上台的行动党也首次实现通过与“新巫统”的人合作分享了执政权。这也是行动党奋斗50年来初尝执政的果实。可惜很机械性的,行动党内有人竟一分为二,把马哈迪和安华当成与巫统势不两立的个体。

在所谓“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歪理下,也就把马哈迪和安华从巫统分割开来,似乎他们是与行动党一起反巫统和“埋葬”巫统的人,有意或无意地制造马哈迪与安华是反巫统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这全然只是行动党一厢情愿的想法,而忘却了历史告诉我们,马哈迪与巫统有70年的情谊(1946-2015),更有22年是在位独领风骚的巫统最强人。如果具有这样强烈背景的人不是巫统的人,那他又是什么人?

同样的,安华加入巫统也有17年的历史(1981-1998),从学运领袖到国家第二号人物,也是巫统的第二号人物(1993-1998),又怎能说安华与巫统无关呢?

与巫统早有合作基础

从这样看来,行动党与巫统早有合作的基础,今天如果双方坚持“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斗争,老死不相往来,那么只有下列的结果:

(一)马来政党会不惜代价捍卫马来主权,无法得到华裔的支持;(二)伊党会加速回教化进程;(三)华人即使参政也不能拥有实权,最好是当“永远的反对党”。

到时华人社会又会问行动党我们的权利去了哪里?为什么不保护它?行动党人会说,因为我们在野没有权力。这对巫统有什么好处?徒只加速国家的分裂与种族关系紧张。

行动党为何又不成为执政党?有人说绝不可与巫统合作,这是原则问题。那我们应该跟谁合作才是正道和不乖离原则?

行动党已来到十字路口。同样的,也是巫统做出改变的时刻。该退的人要退,该上的人要上,不要故步自封。

反应

 

言论

超越马华,不可超越火箭/章龙炎

最近有关华小10+ 6计划在2018年大选后的变动引发的争论,特别是其中三所华小易名争论,“经手人”张念群反击马华署理总会长拿督马汉顺医生说如果当时她真的是大错特错,为何马汉顺不立马纠正?

张念群还说,她只当了20个月的教育部副部长,在“喜来登政变”后接手的马汉顺,虽然有33个月的时间,还是什么都做不了。她还提醒马华,10 +6华小内有三所华小可由出资者命名,马华不需要当作不知情。

这是典型的混淆视听。首先的问题就是,在她出任教育部副部长之前,有关三所华小已经命名。她在任时出现的是“改名”(重新命名)不是‘’命名‘’。两者是有差别的。再说了,出资者可选择将华小重新命名,但不一定要这么做。教育部不点头,出资者也无可奈何。不是吗?

我说呀,张念群要是不认同国阵时期对有关华小的命名,何不建议以火箭的已逝领袖或者华教领袖取而代之?多几个以华裔先贤为名的学校,就是为华人贡献的史实加分,何需妄自菲薄呢?张念群在教育部开了这个自我矮化的先例,不是授人以柄吗?

其次,张念群揶揄马汉顺当了33个月的教育部副部长不能纠正“张念群的错误”,是无能。其实,在火箭眼中,马华是当家不当权,又被华裔选民所唾弃。马汉顺因此实在没有道德制高点来纠正所谓的错误。

相反,张念群只当了20个月的副教长(虽说任期是20个月,但改校名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就可以把几个华裔先贤名字排除在外,真的是太强大了。不过,这样的‘’强大‘’建立在混淆视听而不是正视听,因此缺乏担当的底气对华裔是非常不幸的。

张念群不敢光明正当地“承认”错误,也不敢坚持当年所为是正确的,只是以稻草人谬误手法,来回应马汉顺及其所属政党。

承认华裔先贤贡献

上面所提到的把‘’命名‘’与“改名”混为一谈,把自己所做的事要马汉顺“负责”是其中两个例子。

但是,两党代表及其支持者在你来我往之中,我们看不到的是华社对这个关系到“去华化”的课题,有比较一致的看法。

所谓的“去华化”是要淡化华人的色彩。承认华裔先贤在世时的贡献,以建筑、道路、学校等命名(或重新命名)纪念他们,有教化作用,可进一步巩固华裔在各领域的历史与政治地位。反其道而行,自然会有截然不同的后果。

可惜,很多华人到现在还跨不过一个坎:超越马华,不可超越火箭。火箭成为最高指标。

像张念群指马汉顺要带风向掩饰自己无能是容易的,要把一切罪名都推给她更是最直接的,很多华裔会信受奉行。

我把上述谈话改成“张念群要带风向掩饰自己是容易的,要把一切罪名都推给马华是最直接的”,华裔的反应就不一样了,即使这比较接近事实。

反应
 
 

相关新闻

南洋地产